你適合當醫生嗎?

[ 最後編寫日期:2022/04/11 ]

2005.01.07 PM 06:50

作者:盧俊義

這是發生在美國兩所著名大學醫學院的小故事。

有一位國中畢業後被父母帶去美國讀書的台灣少年學生,大學畢業成績相當優秀而申請到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入學委員會的教授要對申請入學學生進行口試。這位台灣學生去應試後帶著沮喪的臉回家,一入家門看到等候佳音的父母就隨即嚎啕大哭了起來。母親一臉錯愕,抱住孩子一直不停地安撫著,父親更是一直問個不停,想要知道到底發生了甚麼事。勸了很久之後,才使傷心欲絕的孩子稍微平靜下來,且緩緩地道出口試時的狀況。

原來這些醫學院教授在進行口試時,是這樣子問的:

「你曉不曉得現在NBA球隊中,哪一支球隊最被看好?哪一個球員表現最為出色?」

「職棒大聯盟中,哪一支隊伍最有可能獲得冠軍?打出最多支全壘打的明星是誰?」

「去年全美國好萊塢影片中,你最喜歡哪部片子?哪部片子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是誰主演的?」

「去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是誰?以研究甚麼題目獲獎?主要內容是在討論甚麼?」

原來這個孩子在高中和大學時代,幾乎就是只有來回家裡跟學校兩個地方,父母告訴他,把所有的精神都放在大學畢業後入醫學院去,生命的價值就是當醫生。由於父親在台灣也是個醫生,初、高中時代就是這樣子走過來的,他把自己的經驗和價值觀念「影印」在孩子身上。那些教授也問他平時都在做些甚麼事?問他家裡還有些甚麼人?然後又問他隔壁的鄰居叫甚麼名字?孩子傷心地告訴母親:「媽,他們怎麼都會問這些題目?你們不都是告訴我說,不要去管這些電影明星或是球隊比賽的嗎?你看,人家問的都是這些題目,又沒有人問我學校課業的東西。」

孩子的媽也覺得很奇怪,莫非這些醫學院教授平時都沒有專注在研究,只會看球隊比賽?或是只知道看電影?問這些都與入醫學院的事情沒有關係,這樣的口試很不公平啊!我們家隔壁住的是誰?這跟孩子要入學又有甚麼關係呢?真是奇怪的教授,美國人真奇怪!

我想這若是發生在咱台灣,包準會遭到民意代表嚴厲抨擊,甚至會抗議口試不公、撤換校長。

另一件發生在哈佛大學醫學院。有個台灣學生的家長在第一學年結束後,被通知到學生心理輔導室去。輔導室的負責人說:「你孩子過去一年上課情況很好,學業成績也不錯,但學院評鑑結果,認為你的孩子都只會自己一個人做研究,不會與別人一起討論問題。醫學是需要團隊學習的,不是只有靠自己一個人,即使你的孩子有很好的才能,也必須學會知道怎樣和別的同學一起做研究。

因此,教授評鑑結果決定你的孩子必須接受定期輔導,而且你們家長也要參加,好幫助孩子走出自己『一個人的世界』,好使他知道怎樣與別人分享他的讀書心得,以及學會和同學一起討論、做研究。在這一年中我們會觀察、評估。這樣,一年後我們會再重新討論是否讓他繼續讀下去。」

家長聽了之後,無法理解學校這樣的決定,心裡想著:怎會有這樣的學校?就是因為孩子上課情況良好,成績也不錯,所以根本不需要和其他同學一起研究,自己就有辦法,幹嘛還要跟其他同學一起做研究?教授怎可以說我們的孩子不成熟?好奇怪的美國人啊!但為了要讓孩子繼續讀醫學,父母也只好說「是、是」的,不敢將心裡的不滿說出來。

一個只會鑽讀學校教科書,而不知外面世界和社會動態的年輕人,長大之後,也只會知道自己,不會關心社會動態,這樣的人,雖然有很亮麗的學業成績,生存能力還是很薄弱,而一個好的醫療工作者,應該是對社會現象有敏感度的人。

人若只知道自己,不知道與別人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也不會與別人討論所發現到的問題,這是很自私的人,而醫師是良知的工作,私心不得。學會幫助別人的第一件事,就是會喜歡與人分享,否則就不會是一個好的醫療工作者,也不會被病人和社會大眾所尊重。(原載自由時報93年7月11日)

推薦書訊

熱情洋溢 2006/09/15

這本書與其他書非常不一樣的特點:這本書沒有「作者序」,而整本書的十章裡,作者介紹了許許多多熱情洋溢的政治家、作家、藝術家、科學家等的珍貴軼事、智慧語錄與詩詞,有些是她上窮碧落下黃泉地整理文獻所得到的心得,有些是她親身訪談這些曠世奇才所得到的資料。

本書最後所列的參考資料多達 307篇,而七頁密密麻麻的人名與關鍵字的索引 (index)也都可以看出本書所涉獵的廣度與深度。由本書資料之整理,可以看出作者科學背景的修練,而文筆之流暢則充分展現她過人的寫作溝通能力。

TOP
Copyright © 醫療財團法人辜公亮基金會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台灣 台北市北投區立德路125號 電話:(02) 2897-0011 / (02) 660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