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适合当医生吗?

[ 最後编写日期:2022/04/11 ]

2005.01.07 PM 06:50

作者:卢俊义

这是发生在美国两所着名大学医学院的小故事。

有一位国中毕业後被父母带去美国读书的台湾少年学生,大学毕业成绩相当优秀而申请到史丹福大学医学院,入学委员会的教授要对申请入学学生进行口试。这位台湾学生去应试後带着沮丧的脸回家,一入家门看到等候佳音的父母就随即嚎啕大哭了起来。母亲一脸错愕,抱住孩子一直不停地安抚着,父亲更是一直问个不停,想要知道到底发生了甚麽事。劝了很久之後,才使伤心欲绝的孩子稍微平静下来,且缓缓地道出口试时的状况。

原来这些医学院教授在进行口试时,是这样子问的:

「你晓不晓得现在NBA球队中,哪一支球队最被看好?哪一个球员表现最为出色?」

「职棒大联盟中,哪一支队伍最有可能获得冠军?打出最多支全垒打的明星是谁?」

「去年全美国好莱坞影片中,你最喜欢哪部片子?哪部片子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是谁主演的?」

「去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是谁?以研究甚麽题目获奖?主要内容是在讨论甚麽?」

原来这个孩子在高中和大学时代,几乎就是只有来回家里跟学校两个地方,父母告诉他,把所有的精神都放在大学毕业後入医学院去,生命的价值就是当医生。由於父亲在台湾也是个医生,初、高中时代就是这样子走过来的,他把自己的经验和价值观念「影印」在孩子身上。那些教授也问他平时都在做些甚麽事?问他家里还有些甚麽人?然後又问他隔壁的邻居叫甚麽名字?孩子伤心地告诉母亲:「妈,他们怎麽都会问这些题目?你们不都是告诉我说,不要去管这些电影明星或是球队比赛的吗?你看,人家问的都是这些题目,又没有人问我学校课业的东西。」

孩子的妈也觉得很奇怪,莫非这些医学院教授平时都没有专注在研究,只会看球队比赛?或是只知道看电影?问这些都与入医学院的事情没有关系,这样的口试很不公平啊!我们家隔壁住的是谁?这跟孩子要入学又有甚麽关系呢?真是奇怪的教授,美国人真奇怪!

我想这若是发生在咱台湾,包准会遭到民意代表严厉抨击,甚至会抗议口试不公、撤换校长。

另一件发生在哈佛大学医学院。有个台湾学生的家长在第一学年结束後,被通知到学生心理辅导室去。辅导室的负责人说:「你孩子过去一年上课情况很好,学业成绩也不错,但学院评监结果,认为你的孩子都只会自己一个人做研究,不会与别人一起讨论问题。医学是需要团队学习的,不是只有靠自己一个人,即使你的孩子有很好的才能,也必须学会知道怎样和别的同学一起做研究。

因此,教授评监结果决定你的孩子必须接受定期辅导,而且你们家长也要参加,好帮助孩子走出自己『一个人的世界』,好使他知道怎样与别人分享他的读书心得,以及学会和同学一起讨论、做研究。在这一年中我们会观察、评估。这样,一年後我们会再重新讨论是否让他继续读下去。」

家长听了之後,无法理解学校这样的决定,心里想着:怎会有这样的学校?就是因为孩子上课情况良好,成绩也不错,所以根本不需要和其他同学一起研究,自己就有办法,干嘛还要跟其他同学一起做研究?教授怎可以说我们的孩子不成熟?好奇怪的美国人啊!但为了要让孩子继续读医学,父母也只好说「是、是」的,不敢将心里的不满说出来。

一个只会钻读学校教科书,而不知外面世界和社会动态的年轻人,长大之後,也只会知道自己,不会关心社会动态,这样的人,虽然有很亮丽的学业成绩,生存能力还是很薄弱,而一个好的医疗工作者,应该是对社会现象有敏感度的人。

人若只知道自己,不知道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也不会与别人讨论所发现到的问题,这是很自私的人,而医师是良知的工作,私心不得。学会帮助别人的第一件事,就是会喜欢与人分享,否则就不会是一个好的医疗工作者,也不会被病人和社会大众所尊重。(原载自由时报93年7月11日)

推荐书讯

希望,战胜病痛的故事 2005/01/31

希望,是一帖良药

「对我的病人来说,真正的希望和我给他们的治疗一样重要。我行医多年之後,才深切地了解到这一点。 每一天,我都在寻找希望,不但为病人,也为我所爱的人和我自己。希望是永恒的追寻。」 --杰若.古柏曼

TOP
Copyright © 医疗财团法人辜公亮基金会和信治癌中心医院 台湾 台北市北投区立德路125号 电话:(02) 2897-0011 / (02) 660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