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書訊

用心聆聽-黃達夫改寫醫病關係
1999/07/08
[ 最後編寫日期:2010/11/22 ]

醫師要「用心聆聽」:因為「聽」才能知道病人的需求。他說:「醫療的目的在於解除病人的病痛,所以醫療的第一步應該是聆聽病人對於病情、症狀的訴說。」, 「當我越瞭解病人,並得到病人高度的合作時,不但能提高我做判斷的敏感度,也是為病人將科技的功能利用到最大的極限,發揮醫療最高的功能。」換句話說,如 果醫師和病人建立越親密的關係,關心度越高,責任感越重,醫師就越能為病人使出全力。這這樣的情況下,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醫療效果,這種經驗的累積就是 促成醫療突破的原動力。

現今的健保給付制度,鼓勵醫院爭取的是病人的「數量」,而不是醫療的「品質」,病人越多,給付越多,在這種制度之下,醫師會願意花時間在病人身上嗎?

擁有專業技術、慈悲愛心的黃達夫醫師,十年前放棄美國高薪,回國投入台灣醫療環境的改革行列。書中,他以感性推廣理念,以理性辨析正誤,並以許多實例凸顯詳細問診、認真檢查、團隊醫療的重要,以及說明為何正確的醫療才是最經濟的醫療。黃醫師認為科技永遠不能取代醫師慈悲關懷的心,而關懷的第一步就是要「用心聆聽」病人的聲音,唯有如此,才能知道病人的問題與需求,才能提供正確、良好的醫療服務,才能得到最好的醫療品質。

醫療改革的路或許漫長,但是有開始,就有希望。

黃達夫醫師,一位秉持著「尊重生命、尊重人性、追求真理」理念的醫者,十年前放棄美國高薪,回國投入台灣醫療環境的改革行列,領軍創立了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一走進和信醫院,好像走進一家五星級的飯店,不只是建築物和室內佈置別具特色,從掛號、看診到檢查,每一個環節都和其他醫院做法不太一樣。在這兒,病人像是「顧客」,備受尊重;在這兒,「以病人為中心」不是口號,是行動。對醫療品質的堅持,更讓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的成績媲美美國的醫療水準。

視照顧病人為「服氣」的黃醫師,寫下自己從醫多年經驗與心得,並對國內當前的醫學教育和醫療體制,提出深入的思考與建言。書中,黃醫師以感性推廣理念,以理性辨析正誤,並以許多實例凸顯詳細問診、認真檢查、團隊醫療的重要,以及說明為何正確的醫療才是最經濟的醫療。他認為科技永遠不能取代醫師慈悲關懷的心,而關懷的第一步就是要「用心聆聽」病人的聲音,唯有如此,才能知道病人的問題與需求,才能提供正確、良好的醫療服務,才能得到最好的醫療品質。醫療改革的路或許漫長,但是有開始,就有希望!

推薦書訊

腦袋裝了2000齣歌劇的人 2008/08/29

身兼神經學家與業餘音樂家的薩克斯,用感性的筆調,帶領我們一窺當大腦遇上音樂是怎樣的情景,把神經科學幻化成一則則奇異的故事。

書裡的主角或受音樂魅影所惑、或擁有令人嘆為觀止的音樂天分、或從音樂得到救贖、或失去自我卻只記得音樂。原來音樂不只在塵世中,也在我們腦中,更成為我們生命無法割捨的一部分……

TOP
Copyright © 醫療財團法人辜公亮基金會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台灣 台北市北投區立德路125號 電話:(02) 2897-0011 / (02) 660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