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書訊

用心聆聽-黃達夫改寫醫病關係
1999/07/08
[ 最後編寫日期:2010/11/22 ]

醫師要「用心聆聽」:因為「聽」才能知道病人的需求。他說:「醫療的目的在於解除病人的病痛,所以醫療的第一步應該是聆聽病人對於病情、症狀的訴說。」, 「當我越瞭解病人,並得到病人高度的合作時,不但能提高我做判斷的敏感度,也是為病人將科技的功能利用到最大的極限,發揮醫療最高的功能。」換句話說,如 果醫師和病人建立越親密的關係,關心度越高,責任感越重,醫師就越能為病人使出全力。這這樣的情況下,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醫療效果,這種經驗的累積就是 促成醫療突破的原動力。

現今的健保給付制度,鼓勵醫院爭取的是病人的「數量」,而不是醫療的「品質」,病人越多,給付越多,在這種制度之下,醫師會願意花時間在病人身上嗎?

擁有專業技術、慈悲愛心的黃達夫醫師,十年前放棄美國高薪,回國投入台灣醫療環境的改革行列。書中,他以感性推廣理念,以理性辨析正誤,並以許多實例凸顯詳細問診、認真檢查、團隊醫療的重要,以及說明為何正確的醫療才是最經濟的醫療。黃醫師認為科技永遠不能取代醫師慈悲關懷的心,而關懷的第一步就是要「用心聆聽」病人的聲音,唯有如此,才能知道病人的問題與需求,才能提供正確、良好的醫療服務,才能得到最好的醫療品質。

醫療改革的路或許漫長,但是有開始,就有希望。

黃達夫醫師,一位秉持著「尊重生命、尊重人性、追求真理」理念的醫者,十年前放棄美國高薪,回國投入台灣醫療環境的改革行列,領軍創立了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一走進和信醫院,好像走進一家五星級的飯店,不只是建築物和室內佈置別具特色,從掛號、看診到檢查,每一個環節都和其他醫院做法不太一樣。在這兒,病人像是「顧客」,備受尊重;在這兒,「以病人為中心」不是口號,是行動。對醫療品質的堅持,更讓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的成績媲美美國的醫療水準。

視照顧病人為「服氣」的黃醫師,寫下自己從醫多年經驗與心得,並對國內當前的醫學教育和醫療體制,提出深入的思考與建言。書中,黃醫師以感性推廣理念,以理性辨析正誤,並以許多實例凸顯詳細問診、認真檢查、團隊醫療的重要,以及說明為何正確的醫療才是最經濟的醫療。他認為科技永遠不能取代醫師慈悲關懷的心,而關懷的第一步就是要「用心聆聽」病人的聲音,唯有如此,才能知道病人的問題與需求,才能提供正確、良好的醫療服務,才能得到最好的醫療品質。醫療改革的路或許漫長,但是有開始,就有希望!

推薦書訊

醫療抉擇 2013/08/16
作者古柏曼醫師以感性的筆與卓越的臨床技巧見長,這回與他的妻子哈茨班德醫師攜手合作,探討醫療決定的複雜。

 本書除了作者的序言,一共分為九章,分別探討各種不同的臨床困境。作者在〈前言〉裡坦承,我們在醫學院教學很少花時間指導醫學生與年輕醫生了解病人如何做醫療決定,作者引用醫學教育泰斗歐斯勒教授(Sir William Osler)的名言,「面對複雜難解的疾病,你該好好聆聽病人說的話,因為答案就在他的話裡面」。作者希望這本書可以促成醫生多用心了解病人做決定的心路歷程,並且鼓勵病人與家屬主動與醫師溝通,這樣才有辦法真正幫忙病人找到他們能夠接受的理想治療。

 當健康出了問題,面對種種醫療抉擇時,我們常不知如何做決定。不管是考慮吃降血脂藥,或是得了癌症必須選擇治療方式,你我都被四面八方湧來的資訊給淹沒了--包括醫師的建議、各科專家的不同意見、令人困惑的統計數據、互相矛盾的媒體報導,還有親朋好友的熱心推薦、網路上的說法、以及藥廠的廣告等等,往往令人無所適從。

TOP
Copyright © 醫療財團法人辜公亮基金會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台灣 台北市北投區立德路125號 電話:(02) 2897-0011 / (02) 660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