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 最後編寫日期:2022/04/11 ]

余本隆醫師

乳癌一直是本院病人數最多的族群,以2007年為例,在本院接受首次治療的新病人共有700人,佔全國該年度新病人的9.3%。

本院乳癌的治療在過去20年有長足的進步,在1990-1997年治療的病人,五年存活率為80.1%,1998-2007年治療的病人,五年存活率提升為86.9%。進步的原因包含早期診斷能力的進步、病理化驗的精準與詳細,以及手術、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因病制宜的搭配與進步,因為第零、一、二期病人的五年存活率皆已超過90%(表一)。今年年報的重點,介紹第零、ㄧ、二期在手術技能的進步,第三期及局部晚期介紹治療療程的改善對病人生存的影響。

治療成果

1990-2007年間首次確定診斷為女性乳癌,且之前未曾在院外進行相關治療者共5,924人, 年齡中位數48歲(分佈18-94歲)。期別分佈及各期別存活率如表一、圖一;第零期及第一期佔所有病人的41%,五年存活率分別為99%及96%,十年存活率為94%及90%;第二期病人佔所有病人的36%, 五年存活率為91%,十年存活率為81%。

  
  
 

 

第零、一、二期乳癌病人的前哨淋巴結手術

本院自2002年開始施行前哨淋巴結手術,為臨床上未有腋下淋巴結轉移的病人,提供手術的選項。前哨淋巴結是指當癌細胞開始轉移,第一或前數個被侵犯的淋巴結,可用來判斷癌細胞是否轉移至腋下淋巴結依據。前哨淋巴結手術可減少腋下淋巴結清除後發生手臂水腫的機會,以及腋下麻木不適感。

前哨淋巴結手術進行中,如果發現有淋巴結侵犯,則須改變手術為腋下淋巴結清除術。也有少數病人前哨淋巴結受到侵犯,但手術中未能即時確認,此時,這些乳癌病人可能需要進行第二次手術。

從2002年5月起至2009年7月止,在本院共進行了1,784次前哨淋巴結手術。我們使用兩種前哨淋巴結定位方法(同位素與染色法),及手術中細胞學檢查,以判定前哨淋巴結是否被侵犯。有990位乳癌病人,因為前哨淋巴結為陰性,因此不用進行腋下淋巴結清除手術。本院前哨淋巴結的平均取出檢查的數目為2.2顆,12%的病人因為手術中的細胞學檢查為偽陰性而必須接受第二次進入手術室,進行腋下淋巴結清除。

前哨淋巴手術對於合乎條件的乳癌病人,可減少不必要的腋下淋巴結清除,但卻有約ㄧ成的病人需要第二階段手術,因此手術前和病人詳細溝通非常重要。

第三期乳癌中腋下淋巴結超過九顆的病人

比較1990-2007年間腋下淋巴結陽性超過九顆的乳癌病人,使用兩種不同輔助性化學治療藥物之存活率:(一)使用搭配doxorubicin化學藥物(A3-CMF6)的病人共30人,追蹤期間中位數為82個月(分佈12-186月),五年的整體存活率為56.7%;(二)使用劑量密集,每兩週一次的化療處方(A3-T3-C3)病人共83人,追蹤期間中位數為65個月(分佈8-158月),五年整體存活率為83.0%。(圖二),比起早年A3-CMF6的化療處方,五年存活率提高了26%。

 

局部廣泛性乳癌病人

比較1990-2007年間局部廣泛性乳癌病人,使用兩種不同手術前化學治療藥物之存活率:(一)使用搭配epirubicin化學藥物(CEF)的病人共146人,追蹤期間中位數為82個月(分佈11-171月),五年的整體存活率為71.2%;(二)使用搭配鉑金(Cisplatin)與歐洲紫杉醇(Taxotere)化學藥物的病人共186人,追蹤期間中位數為39個月(分佈1-74月),五年整體存活率為81.2%(圖三),比起早年CEF的治療,五年存活率提高了10%。

  

與國內外資料的比較

本院病人追蹤至2008 年底止,五年的整體存活率為85.7%。如與衛生署公佈台灣2002-2006 年女性乳癌五年存活率81.0% 相比較,本院同時期五年存活率為86.0%(表二)。
 

    

若與美國流行病監督及最終結果(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 公佈之1999-2005 年女性乳癌五年相對存活率89.1% 相比較,本院同時期五年絕對存活率為85.0%(註一),在本院接受治療之女性乳癌病人之存活機率與美國公佈只有些微差距。

  

 

 
 
 
TOP
Copyright © 醫療財團法人辜公亮基金會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台灣 台北市北投區立德路125號 電話:(02) 2897-0011 / (02) 660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