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書訊

醫學這一行
2004/10/30
[ 最後編寫日期:2010/11/22 ]

這是一本國內一些醫療界的有心人,將他們對人對事的細膩觀察、以及他們所經驗到的傷、殘、生、老、病、死的種種感觸,所發表過的好文章編輯成書。賴其萬教授說,「深信這樣的一本書可以使年輕的醫學生及醫生們增加他們對自己的將來有一份更正向的看法,同時也能夠幫忙一些對醫學有興趣的高中、國中優秀學生早一點了解醫生的生涯,而能體會『作醫生仍然是一個很有福氣的好職業』,而能加入醫療的行列,共同為台灣的『人性化的醫療』奮鬥。」

醫院,恆常上演著各種悲喜劇…。
醫師們投身醫學這一行,看盡了醫學世界的人生百態,
觸動了隱藏在冷靜、嚴謹的外表之下,那一顆細膩、柔軟的心,
… 於是,在筆鋒注入了人性關懷,寫下對生命最深刻的感動…。

《醫學這一行》選錄三十一位醫界人士的三十九篇文章,作者群從菜鳥醫生到資深教授,分布各年齡層,各有專攻的領域,加上服務醫院的樣態大不相同,他們從醫學生涯中擷取的片段自然也風貌殊異,或有趣、或感人、或嚴肅、或開闊……,包括「行醫這條路」、「診間的哲思」、「醫病浮世繪」、「心靈處方箋」、「醫療的藝術」、「白袍的省思」等六輯。

藉由醫界人士從字裡行間流露的對病人的關懷、對醫學的省思,乃至對人生百態的觀察,引領後進探索醫學的深遂與使命,也讓一般讀者得窺向來披著神秘面紗的醫學這一行,進而體會醫者之所以令人尊敬,並非是高社經地位,而是長期的投入、深刻地反省與不斷地精進,贏得患者的信賴與託付。

推薦書訊

那一年, 我在重症照護病房 2012/06/11
1

 護士是醫療品質的關鍵,卻是最被忽略的弱勢。

工時過長、工作量太大、壓力破表、健康亮紅燈等已是常態,在悉心照護病人、撫慰人心的同時,其實,她們也需要
被關懷體恤。本書帶領我們一窺護理工作的全貌、貼近護理人員最真實的心境。為生命奮戰的過程中,難免痛苦交織,這時,護士就派上用場了。

醫師負責治療,或者說,試著治療,我們護士則在緊要關頭挺身而出,主動設想當天所照護的病人有什麼需要,然後在關愛與惱怒交織的心情下,盡力幫助他們。

                                              ──泰瑞莎‧布朗

「這一行,不時會看到有人死亡。」這話點出護理這行的壓力與重要性。作者布朗原是英美語文學教授,任教於塔夫斯大學,後來轉行成為護士,本書記述了她在腫瘤科重症病房任職第一年的經歷。布朗清楚描繪護士在醫療照護體系所扮演的獨特角色,還生動描述護士每天的工作內容──不只關心病情,也關心病人。

透過布朗的筆,我們看見護士在照護病人身體(化療所導致的痛苦)和心理(暗夜中的恐懼)之際所面臨的矛盾與掙扎;在不人道療法和醫療院所慣常的冷漠官僚作風之下,如何奮力捍衛病患的尊嚴,以及一天必須照護重症患者十二小時的繁重工作,如何讓她更珍惜每一天,擁抱生命──病中或健康時皆然。

布朗帶我們來到病人與護士相會的地方,一窺護理工作的真實樣貌與重症病房的悲歡苦樂,也向我們展現了面對死亡之際,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力量何等浩大。

TOP
Copyright © 醫療財團法人辜公亮基金會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台灣 台北市北投區立德路125號 電話:(02) 2897-0011 / (02) 660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