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書訊

如何挑選醫學生
2007/04/23
[ 最後編寫日期:2010/11/22 ]

本書主要是將2002年5月25-26日之「如何挑選醫學生」國際研討會、高中座談內容,以及相關文章收編於內,不僅讓國內醫學界有更多反思,更讓關心醫學教育的社會大眾也分享目前各校招收醫學生的理念,並瞭解成為一個好醫師所必須具備的特質。

這本書主要是要將2002年五月廿五、廿六日黃達夫醫學教育促進基金會主辦,教育部醫教會協辦的「如何挑選醫學生」國際研討會的內容與各醫學院校師生、醫界人士以及關心醫學教育的社會大眾分享。中文記錄主要由鄭春鴻先生編撰,而英文記錄則由張燕娣醫師撰寫。

當天開會美國經驗主要來自哈佛大學醫學院招生委員會前主委Dr. Gerald Foster和華盛頓大學醫學院招生委員會主委Dr. Edwin Dodson 主講他們學校對挑選醫學生的想法與做法,以及哈佛醫學院畢業的台灣留學生王智弘醫師以國際學生的眼光看美國醫學院招生制度;另一方面我們也請國內台大醫學院醫學系侯勝茂主任、陽明大學醫學院何橈通院長和高學醫學大學王國照校長就他們學校幾年來推甄經驗,以及成大醫學院林秀娟教授、兩位醫學系七年級何雅琪(推甄入學)、蔡蕙如(聯考入學)分別就台灣的醫學生入學發表他們的看法。

第二天的座談會由各醫學院校長、教授、主管與Dr. Foster和Dr. Dodson共同討論台灣醫學院應如何挑選醫學生,會中產生不少共識。前衛生署長李明亮教授由於時間衝突,只能參加會議的一部份,而無法將他準備好的演講稿當場發表,經我們徵求李前署長的同意,也收錄在這會議的紀錄中。

由於與會人士一致認為我們需要更深入瞭解有志於唸醫的高中生內心想法,我們在座談會後也到師大附中、建國中學與北一女中,與這些學生們一起討論唸醫這條路相關的問題,並有非常熱烈的雙向溝通。另外九十二年二月二十二日輔仁大學舉辦挑選醫學生的研討會,也邀請我們發表看法,而鄭春鴻先生也將當天演講紀要整理出來,一併收入這本書的第二部分;在第三部分則轉載有關此議題的文章,有刊登在成大醫訊的林秀娟教授、刊登在台灣醫界的前馬偕小兒科主治醫師蔡淳娟醫師,以及鄭春鴻先生編譯的兩篇精彩文章,加上自由時報自由廣場自2002年六月六日「由醫師養成看多元入學的重要性」的刊登後,引起諸多關心人士的熱烈回應他們的看法,前後獲得作者和自由時報同意轉載者共有十一篇,我們也收錄起來以供參考。

希望透過這本書的集成,我們可以對「如何挑選醫學生」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也促成國內醫學界與教育界更多的反思,而能夠在這方面有更合理的進步。

推薦書訊

幻覺(Hallucinations) 2014/08/21

神經醫學作家奧利佛.薩克斯繼《火星上的人類學家》、《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睡人》、《腦袋裝了二○○○齣歌劇的人》、《看得見的盲人》之後的最新力作 你曾經看到不存在的東西嗎?

你曾經在空無一物的房間裡,聽到有人呼喚你的名字嗎?

你曾經感覺有人跟在你背後,但是轉身卻沒有看到人?幻覺並非精神病人獨有,反而更常與感覺剝奪、中毒、疾病,或是受傷有關。有偏頭痛的人,會看見閃亮的光弧,或是彷彿來自小人國的人物。視力日益衰退的人,說來反常,可能會沉浸在幻視的世界裡。幻覺,可以只是因著一次發燒,甚至是將醒或快要睡著時,而被激發,讓人產生各式各樣的幻視,從發光的色塊,到細膩美麗的臉龐,到恐怖的食人魔,應有盡有。那些喪親的人,則可能會受到「已逝者」的安慰探視。在某些情況下,幻覺有可能導致宗教上的顯靈,甚至產生靈魂出竅的感覺。

人類總是在尋求這種能改變一生的幻覺,而且幾千年來,已經利用致幻化合物達到這個目的了。身為1960年代加州地區的年輕醫生,薩克斯對於迷幻藥所抱持的興趣,既是屬於個人的,也是屬於專業上的。這些,加上他早年偏頭痛的經驗,促使他輩子鑽研各式各樣的幻覺經驗。

 在本書裡,薩克斯醫生以一貫的優雅、好奇與熱情,將他的病人以及他自己意識狀態改變的經驗,編織成故事,藉以闡明,幻覺向我們透露了哪些與人腦組織和結構有關的事,幻覺又是如何影響每一種文化裡的民間故事與藝術,以及為何產生幻覺的潛能存在我們所有人身上,是人類生存條件當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TOP
Copyright © 醫療財團法人辜公亮基金會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台灣 台北市北投區立德路125號 電話:(02) 2897-0011 / (02) 660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