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書訊

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練
2003/10/16
[ 最後編寫日期:2010/11/22 ]

透過「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煉」,讓我們醫者再重新回顧「住院醫師對醫學觀感具有特殊的有利地位,你是圈內人,實際參與每一件事,同時也是新鮮人,而有嶄新的感觸。」也誠如中國醫藥大學顧問林哲男教授為本書撰寫的導讀中,「我希望這本書不只是醫學生、醫師要看,就是一般民眾也要仔細閱讀。當更多的民眾瞭解醫療的真正本質(包括醫學與醫師),好的醫師及好的醫療才可能出現。」

全美暢銷書 紐約時報特別推薦,年度最受矚目的好書!

外科醫師的書寫風格一向是華麗的、英雄色彩濃厚的,本書反其道而行,以最低調但犀利的筆法觸及每一個外科醫師內心最痛處,勇敢面對每一個醫師都可能碰見的噩夢:併發症、醫療糾紛、名利的誘惑,更多時候是自己面對疾病的無能為力。

本書是作者做一個外科醫師,最深刻的反省。很少醫師有這樣的筆和這樣的心。這種低調而悲天憫人的寫法,使得醫學與醫師得以脫離不完美的宿命,得到昇華。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二○○二年十一月號 柯來斯醫師(Perri Klass)

本書可謂醫學的沈思錄,深刻省思醫學這個人類志業,不僅探討今日醫學情狀以及爭議,論及知識和實踐的落差、醫學本身的限制,也觸及這一行內在的複雜和矛盾。

《時代雜誌》(Time)
葛文德這個醫師作家,有著一支犀利如手術刀的筆,如X光能夠透視的眼……他描述的每一個病例的故事,從槍傷到病態肥胖到噬肉菌,都是迷你驚悚小說。診斷:這是教人看得目不轉睛、不忍釋手的精采之作。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沒有一個作家比葛文德更會營造臨場感。他的文字有一種魔力,得以讓病房的真實故事,在我們眼前上演,每一齣都是驚心動魄的醫學奇案或感人肺腑的外科戲劇。本書予人無比的真實感,作者筆力萬鈞,是最忠實的記錄者。

《紐約書評》(The New York Reviews of Books)努蘭醫師(Sherwin B. Nuland),《死亡的臉》(How We Live)、《生命的臉》(How We Die)作者
令人驚豔之作……葛文德的心聲予人耳目一新之感。他和令人景仰的醫師作家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和薩克斯(Oliver Sacks)一樣,把臨床上的明察秋毫帶入醫學寫作,以描述現代醫學,同時也寫出病人的生命和情感。

《沙龍》(Salon.com)
葛文德是當今世上最好的醫師作家……他有先見之明,思考縝密……是醫學人文大師路易士.湯姆斯(Lewis Thomas)的傳人,筆調謙遜,見解深刻,每一篇都是細心琢磨的傑作。

《愛滋在我的家園肆虐》(My Own Country)、《我的網球搭檔》(The Tennis Partner)作者,全國書評獎得主佛格西(Abraham Verghese)
葛文德其文正如其刀,精準、大膽,而且細緻,頗有喬治.歐威爾(George Owell)之風,他的作品讓人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同時有所啟發,覺得無比滿足。

《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
感人……葛文德使醫生的故事脫離老套,展現醫學書寫的新頁。

古德曼(Ellen Goodman),專欄作家,普立茲獎得主
葛文德是少見的說故事能手,以勇敢又有情的筆法寫出行醫的心路歷程。

《引爆趨勢》(The Tipping Point)作者 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
這是一本醫學人文書,但讀起來卻像一本懸疑小說。作者手法高妙,筆端不時流露情感,文章不時可見驚人的洞察力。他細細剖析每一個主題,讓人看得屏氣凝神。

作者簡介

葛文德(Atul Gawande)

一九六五年生。哈佛醫學院畢業,目前在美國波士頓一家醫院擔任外科住院醫師,也是《紐約客》的醫學專欄作家,作品曾在二○○○年和二○○二年兩度入選美國年度最佳科學散文。《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煉》是他初試啼聲之作,然一鳴驚人,首次出版就晉身二○○二年第五十三屆美國國家書獎非小說類決選書。他以一個個驚悚的醫學真實故事道出現代醫學的神奇與限制,認真、深切地反思外科醫師的不足之處。

推薦書訊

幻覺(Hallucinations) 2014/08/21

神經醫學作家奧利佛.薩克斯繼《火星上的人類學家》、《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睡人》、《腦袋裝了二○○○齣歌劇的人》、《看得見的盲人》之後的最新力作 你曾經看到不存在的東西嗎?

你曾經在空無一物的房間裡,聽到有人呼喚你的名字嗎?

你曾經感覺有人跟在你背後,但是轉身卻沒有看到人?幻覺並非精神病人獨有,反而更常與感覺剝奪、中毒、疾病,或是受傷有關。有偏頭痛的人,會看見閃亮的光弧,或是彷彿來自小人國的人物。視力日益衰退的人,說來反常,可能會沉浸在幻視的世界裡。幻覺,可以只是因著一次發燒,甚至是將醒或快要睡著時,而被激發,讓人產生各式各樣的幻視,從發光的色塊,到細膩美麗的臉龐,到恐怖的食人魔,應有盡有。那些喪親的人,則可能會受到「已逝者」的安慰探視。在某些情況下,幻覺有可能導致宗教上的顯靈,甚至產生靈魂出竅的感覺。

人類總是在尋求這種能改變一生的幻覺,而且幾千年來,已經利用致幻化合物達到這個目的了。身為1960年代加州地區的年輕醫生,薩克斯對於迷幻藥所抱持的興趣,既是屬於個人的,也是屬於專業上的。這些,加上他早年偏頭痛的經驗,促使他輩子鑽研各式各樣的幻覺經驗。

 在本書裡,薩克斯醫生以一貫的優雅、好奇與熱情,將他的病人以及他自己意識狀態改變的經驗,編織成故事,藉以闡明,幻覺向我們透露了哪些與人腦組織和結構有關的事,幻覺又是如何影響每一種文化裡的民間故事與藝術,以及為何產生幻覺的潛能存在我們所有人身上,是人類生存條件當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TOP
Copyright © 醫療財團法人辜公亮基金會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台灣 台北市北投區立德路125號 電話:(02) 2897-0011 / (02) 660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