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書訊

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練
2003/10/16
[ 最後編寫日期:2010/11/22 ]

透過「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煉」,讓我們醫者再重新回顧「住院醫師對醫學觀感具有特殊的有利地位,你是圈內人,實際參與每一件事,同時也是新鮮人,而有嶄新的感觸。」也誠如中國醫藥大學顧問林哲男教授為本書撰寫的導讀中,「我希望這本書不只是醫學生、醫師要看,就是一般民眾也要仔細閱讀。當更多的民眾瞭解醫療的真正本質(包括醫學與醫師),好的醫師及好的醫療才可能出現。」

全美暢銷書 紐約時報特別推薦,年度最受矚目的好書!

外科醫師的書寫風格一向是華麗的、英雄色彩濃厚的,本書反其道而行,以最低調但犀利的筆法觸及每一個外科醫師內心最痛處,勇敢面對每一個醫師都可能碰見的噩夢:併發症、醫療糾紛、名利的誘惑,更多時候是自己面對疾病的無能為力。

本書是作者做一個外科醫師,最深刻的反省。很少醫師有這樣的筆和這樣的心。這種低調而悲天憫人的寫法,使得醫學與醫師得以脫離不完美的宿命,得到昇華。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二○○二年十一月號 柯來斯醫師(Perri Klass)

本書可謂醫學的沈思錄,深刻省思醫學這個人類志業,不僅探討今日醫學情狀以及爭議,論及知識和實踐的落差、醫學本身的限制,也觸及這一行內在的複雜和矛盾。

《時代雜誌》(Time)
葛文德這個醫師作家,有著一支犀利如手術刀的筆,如X光能夠透視的眼……他描述的每一個病例的故事,從槍傷到病態肥胖到噬肉菌,都是迷你驚悚小說。診斷:這是教人看得目不轉睛、不忍釋手的精采之作。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沒有一個作家比葛文德更會營造臨場感。他的文字有一種魔力,得以讓病房的真實故事,在我們眼前上演,每一齣都是驚心動魄的醫學奇案或感人肺腑的外科戲劇。本書予人無比的真實感,作者筆力萬鈞,是最忠實的記錄者。

《紐約書評》(The New York Reviews of Books)努蘭醫師(Sherwin B. Nuland),《死亡的臉》(How We Live)、《生命的臉》(How We Die)作者
令人驚豔之作……葛文德的心聲予人耳目一新之感。他和令人景仰的醫師作家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和薩克斯(Oliver Sacks)一樣,把臨床上的明察秋毫帶入醫學寫作,以描述現代醫學,同時也寫出病人的生命和情感。

《沙龍》(Salon.com)
葛文德是當今世上最好的醫師作家……他有先見之明,思考縝密……是醫學人文大師路易士.湯姆斯(Lewis Thomas)的傳人,筆調謙遜,見解深刻,每一篇都是細心琢磨的傑作。

《愛滋在我的家園肆虐》(My Own Country)、《我的網球搭檔》(The Tennis Partner)作者,全國書評獎得主佛格西(Abraham Verghese)
葛文德其文正如其刀,精準、大膽,而且細緻,頗有喬治.歐威爾(George Owell)之風,他的作品讓人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同時有所啟發,覺得無比滿足。

《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
感人……葛文德使醫生的故事脫離老套,展現醫學書寫的新頁。

古德曼(Ellen Goodman),專欄作家,普立茲獎得主
葛文德是少見的說故事能手,以勇敢又有情的筆法寫出行醫的心路歷程。

《引爆趨勢》(The Tipping Point)作者 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
這是一本醫學人文書,但讀起來卻像一本懸疑小說。作者手法高妙,筆端不時流露情感,文章不時可見驚人的洞察力。他細細剖析每一個主題,讓人看得屏氣凝神。

作者簡介

葛文德(Atul Gawande)

一九六五年生。哈佛醫學院畢業,目前在美國波士頓一家醫院擔任外科住院醫師,也是《紐約客》的醫學專欄作家,作品曾在二○○○年和二○○二年兩度入選美國年度最佳科學散文。《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煉》是他初試啼聲之作,然一鳴驚人,首次出版就晉身二○○二年第五十三屆美國國家書獎非小說類決選書。他以一個個驚悚的醫學真實故事道出現代醫學的神奇與限制,認真、深切地反思外科醫師的不足之處。

推薦書訊

別把醫師當做神 2011/11/21
1

作者大衛紐曼(David H. Newman , M.D.)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附設醫院聖路加羅斯福總醫院急診醫學部。同時也擔任其臨床研究計畫主持人,研究結果甚豐,已在生物醫學期刊發表多篇研究報告。二○○五年曾赴伊拉克前線擔任軍醫,榮獲陸軍嘉獎獎章。

每個人都知道「希波克拉底誓言」。醫學生在醫學院完成訓練之後,都得宣讀這段誓言,才能成為醫師。然而很少人知道這位現代醫學之父多麼用心聆聽病人的話語,而且一天到晚守在病榻旁。希波克拉底非常重視醫病關係的連結,他的研究與觀察也使醫學脫離古老的迷信。作者紐曼醫師針砭現代醫學的弊病,亦即過分依賴科技與科學,把科技說成無所不能,至於危險則故意忽視。紐曼醫師也看到醫師與病人漸行漸遠,最後形成難以跨越的鴻溝,造成很多的誤解、怨恨或是無效的治療。

紐曼醫師認為,會有這樣的問題是因醫療文化中的祕密和習慣。不管醫師或病人常在下意識裡服從權威,依循傳統,不求變通,最後造成許多不必要的治療。結果,病醫雙方都不滿意。例如:為什麼CPR幾乎99%沒效?為什麼乳房攝影弊多於利?為什麼抗生素治療幾乎都沒有效果,甚至可能威脅生命?為什麼咳嗽糖漿的藥效不比安慰劑來得好?為什麼安慰劑會有效?為什麼統計數據與研究會騙人?紐曼醫師引用許多嚴謹的研究報告反駁一些常規做法,並且以真實、精采的病例故事,佐以嚴謹的資料和巧妙的推理,切入醫學的核心,告訴我們什麼是有效的醫療,而什麼是無效的。他也揭露了醫界的祕密,使病醫雙方能更了解彼此,重建溝通的橋樑。

TOP
Copyright © 醫療財團法人辜公亮基金會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台灣 台北市北投區立德路125號 電話:(02) 2897-0011 / (02) 660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