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教學必須與時俱進

[最後編寫日期:2019/03/15]

 (朱柏瑾攝)

文/院長室/蔡哲雄 副院長

 中研院第一位醫師院士,也是和信醫院創院院長宋瑞樓教授,生前非常關心臺灣的臨床醫學教育。宋院士曾經在國家衛生研究院召集了一個論壇,論壇裡頭他最重要的一個論點就是:「現在的醫學生,不能是只在教室唸書學習,醫療在改變,醫學教育也需要跟著改變。」

 現代醫學的驅動能量之一是「成本」,引發出「可付得起」(affordable)的議題,然而民眾要求的是好的服務,期望更佳更高的效果,因此「商業」(business)的元素被加入醫療作業規劃,造成更為利益導向。如此,「高科技」及「利益」思考,影響了基本的以病人為中心的臨床教育。Neel Sharma醫師於2014年在《The Clinical Teacher》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文中提到,2013年英國醫學總會(General Medical Council)報告指出,病人申訴醫師的案件顯著增加,原因是多重的,其中69%是與溝通有關,45%是與病人未被尊重有關。Sharma醫師的結論是:醫學院的教學與醫學生在執行臨床醫療之間的表現有差距,因此建議醫學院的訓練需要更加強對病人的關懷。

 醫院的團隊承擔很多責任。醫院除了照顧病人,也要培訓更多照顧病人的專業人才,包含醫師、護理師等團隊成員。過去的醫院教學較著重在如何照顧『疾病』,但在今日強調照顧『人』的時代,教學方式與內容如何做調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例如,最近在教學病房討論的個例中,有一位罹患子宮頸癌的病人,原是在本院開刀,但是後來相當時間拒絕追蹤,一直到出現問題,才再回來就醫。某天早上,她因為發高燒進入醫院,查看病歷後,我們清楚的知道病史,也知道這次就醫原因是因為高燒不退。但是,看診的醫師只注重病人的子宮頸癌,脫水引起體重減輕的生理病變,沒有及時處置,讓病人更不舒服。

     (朱柏瑾攝)

 另外有一位乳癌病人,癌細胞已轉移到骨頭,因為身體虛弱,需要住院。照顧一位住院病人,我們必須知道病人的活動力,護理人員很盡責,想要針對病人的肌肉強度與支撐力去做評估,但或許經驗不足,很不幸地,病人發生骨折,後來甚至衍伸出法律問題。回過頭來想,我們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來評估病人呢?有很多的學問與理論,遇到現實狀況,教學就會不一樣。例如這位病人,如何不讓她有機會發生骨折,是可以從多方面來討論的。

 至於醫學倫理,課程多是比較針對道德倫理部分。記得在我就學的年代,醫學倫理課程是由一位天主教神父來教學,他在課堂上的一句話,經常會引起台下學生們很多辯論。例如,當一個孕婦病危的時候,醫師要先救胎兒還是母親?我們在討論的時候,每個人都會有不同想法,也許有人認為這個問題很陳年過時,但是我認為這是非常實際且值得思考的問題。

 我參與各大醫院的評鑑,有些醫院在教學病房的設計上,比以往改進很多。舉例而言,如果一家醫院指派腸胃科醫師去做教學病房的主治醫師,病人都是這位醫師從他專科門診帶進來的,因此這病房的教材大多是腸胃病的專科病人。病房專科化的結果,可能讓年輕醫師及學生學習的對象受限。因此,病房無論內外科別,無論積極治療或緩和安寧治療,醫院裡的大小角落,都是我們實踐教學的處所與教材。

本院為教學醫院,有訓練醫事人員及實習學生的責任。若於醫療場合安排教學時,將由指導教師向您介紹受訓人員,並徵得您的同意才能進行。
 

TOP
Copyright © 醫療財團法人辜公亮基金會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台灣 台北市北投區立德路125號 電話:(02) 2897-0011 / (02) 660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