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菸!空汙防制!

[最後編寫日期:2018/08/14]

 (華健淵攝)

癌症發生率美國能降低,台灣也能! 

  文/ 院策部/林至常暨癌症月活動小組

『2018為愛出發』,和信癌症月展開活動

    為國人治癌尋找最適宜模式的黃達夫院長,28年前受李國鼎先生徵召回台,於1990年成立了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秉持「以病人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及美國治療癌症的專業作業,以創新管理模式,為國人提供可媲美歐美一流癌症醫學中心的診療服務。

    和信醫院落實多科整合的「團隊醫療」、「全責護理照護」提供來院病人最嚴謹且適宜的診療及照護品質,陪伴著癌症病人走過苦的診治過程,進而步上健康之路。在這病醫充分配合下,2011至2015年繳出了病人5年存活率73%的成績(全國為50%)。在和信醫院即將30周年的前夕,黃達夫院長深感癌症治療成績雖需持續進步,然癌症對於個人與社會所造成的的衝擊仍很巨大的,國人倘可全面推動降低癌症發生率的防癌運動或許會比努力提高癌症存活率更能節省醫療費用支出而易突顯成效。為讓社會大眾深化落實『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醫院7月開始展開一系列癌症預防宣導活動,主題為『2018為愛出發』,期透過大眾的『關愛』一起來進行『抗癌』,並於7月16日假和信醫院醫療大樓B2中庭熱鬧揭開了和信癌症月活動的序曲。

美國能,台灣也能!

     黃達夫院長在和信癌症月記者會開場的致詞中,語重心長地指出「減少癌症對人類生命的威脅是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成立近30年一直秉持的願景」,他沒有使用花俏吸睛的數據來展示和信醫院5年癌症存活率相較台灣平均高出約23%的成績;反而比較了美國與台灣自1980年至2015年以來,全癌症的發生率暨死亡率的數據趨勢圖表,並且大聲疾呼如果美國能使癌症的發生率暨死亡率呈現下滑趨勢,台灣也是可以做到!期待國內醫療界共同努力全面推動防癌,從「癌症預防及篩檢」以降低國人癌症發生率,再輔以「早期診斷與正確治療」有效地降低癌症死亡率提升存活率。黃院長此生最大的心願就是台灣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也能雙雙自逐年攀升的數據翻轉為下降的趨勢。這是承諾用心守護病人Committed to people,Committed to the future的醫者之心。

全國做好這兩項,台灣癌症可望消失近半

   黃院長接著具體點出防癌的二大重點工作,提供大家努力的方向:

1.全面禁菸:吸菸是致癌範圍最廣的原因,科學研究證實若將菸害去除,將可以降低至少30%的癌症發生率。

   1976年,當黃達夫院長在美國杜克大學醫院任職時,時任美國癌症醫學會會長的老師R. Wayne Rundles發起了每周禁菸一天的禁菸運動,當時黃達夫院長也參加了周四的禁菸日,沒想到這看似簡單的健康提案,不但引起各界極大迴響,紛紛響應,更甚而在14年之後, 看到了禁菸運動宣言的防癌成效。數據顯示自1990年開始,美國癌症死亡率與發生率開始下降,至2015年癌症死亡率降低26%,這個變化雖非一夕間達成。但對比我國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仍逐年攀升,2015年癌症時鐘快到每5分鐘就有一人罹癌,較2014年快了6秒。黃達夫院長以堅定的手勢再三地強調,只要「全面禁菸、做好空污防治」,就能降低國人30%~50%的罹癌風險,大幅降低台灣的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

2.做好空污防治:黃院長指出,引起癌症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空氣汙染問題,空氣中的細懸浮微粒PM 2.5極度細小,會經由呼吸道通過肺泡到達全身的血液,癱瘓身體的免疫系統。你或許沒辦法不出門不呼吸,但你可以關心PM 2.5空氣檢測數值,出門時適時戴口罩,並做到減少抽菸,拜香,烤肉等機會;多搭乘大眾運輸系統;對於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如石化,煉鋼和高科技產業的公共議題多加關心。透過前期的宣導、教育;後期有效的監控,管制和預防,我們期能將空汙帶來的傷害降至最低。

個人防癌A,B,C,遠離癌症威脅

    那在個人方面又將如何進行防癌?黃院長指出戒斷Alcohol酒精(A)、Betel檳榔(B)、Cigarette菸草(C)是維護個人健康必須努力的工作。他說癌症不是不治之症,就像其他疾病一樣,醫學的進步有些癌症可以偵測並預防包括:肺呼吸道炎、肝癌、胃癌、大腸癌、子宮頸癌、口腔癌、皮膚癌、泌尿系統等。除上述的8癌症之外,尚有些早期是偵測的包括:鼻咽、子宮體、甲狀腺、攝護腺、乳房等。因此,他大聲呼籲,超過十種癌症其實可以偵測、預防,國人應建立預防的觀念,從及早篩檢、偵測、早期發現到治療,以根本方式減少癌症的發生率。

「癌症月系列活動」是和信積極推展防癌作業的首部曲

     一生以打擊癌症,減少威脅人類生命為使命、職志的黃達夫,在屆臨可退休前,他每日所想所為就如同懸掛在和信醫院中庭的「專注、有恆、創新」標語帶領著醫院同仁往前繼續努力。

    以「2018為愛出發 和信癌症月系列活動」,是2018年藉著和信在『腸癌、乳癌、肺癌』醫療專業上,期能拋磚引玉喚起國人禁菸、重視空污防治、與加強民眾防癌知識,讓其了解如何降低罹患癌症風險。這是可從改變生活型態做起---攝取足量且多色蔬果的「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檳、以及定期篩檢。倘國人時時刻刻注意將可預防三分之一常見的癌症。換言之,國人能對在防癌工作下功夫,則發生率降低,再輔與國健署篩檢作業,讓醫療院所診療作業投入在『早期』階段,則存活率也可更提升,這才是全民之福。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美國在1971年尼克森總統簽署國家癌症法修正案(National Cancer Act),透過擴大國家癌症研究的經費和規模,尋求有效的解決之道(內容涵蓋相關人员培訓、健康资訊傳播、擬定探討癌症致病原因、進行早期診斷和臨床治療的計畫以及關注癌症病人的康復等工作)。20年後的1990年代癌症的整體療效有顯著成果,五年存活率已由從1960年代的38%,大幅提升至今日的68% (預估未來可以達到80%),至今癌症相關死亡率也已經下降了24%。2003年人類基因組計劃 (human genome project)完成人體基因定序後,人類對癌症的認識和治療又往前邁進了全新的一大步。美國總統歐巴馬於2015年初向癌症宣戰(美國在2015年有近59萬人死於癌症),全力推動抗癌登月計畫(Cancer Moonshot)期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對抗癌症。科技的進步雖讓我們對癌細胞更了解,然癌細胞本是源於人體,經過演化已產生數百種不同類型的癌症,並且激發癌細胞的原因極其複雜,「這並非一蹴可成的事」諾貝爾得主暨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前領導人Harold Varmus更指出這次的抗癌計畫將面臨的挑戰與當年「登月」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美國在抗癌領域的努力與投入的做法實給我們醫療界很大的啟示,我們深信經由醫療科技發展與社會大眾防癌的落實,可預見的未來將會有重大的突破,人類不再談「癌」色變,而是如同面對感冒發燒一樣的輕鬆愜意、或像目前高血壓等慢性病一樣與它共存,這美好的未來不僅是黃院長的心願,也是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設置的宗旨及全體和信醫護人員共同努力的目標!
 

TOP
Copyright © 醫療財團法人辜公亮基金會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台灣 台北市北投區立德路125號 電話:(02) 2897-0011 / (02) 660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