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皮腎臟造廔管居家 自我照護
什麼是經皮腎臟造廔管?
經皮腎臟造廔管(Percutaneous nephrostomy)是在超音波引導下,經由腰背的皮膚,穿刺到腎臟的導管,它可以用來將尿液或極小細碎石引流出體外。
什麼情況需要放置經皮腎臟照廔管?
尿液的製造與排泄有賴於泌尿路徑的通暢,此路徑包括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任何原因造成此路徑阻塞,都可能造成腎臟功能損壞甚至引起尿毒症。當造成阻塞的原因無法或不適合以手術方法去除時,可藉由經皮腎臟造廔管將被阻塞的尿液引流出體外。
如何照顧經皮腎臟照廔管?
管路基本照護
- 測量管路長度:每天測量長度並觀察傷口到三路接頭中心點之管路長度,以確保管路位置正確。
- 以紙膠固定外露管子約10公分處。將引流管預留一段活動空間,再以安全別針固定於衣服上【需低於穿刺部位】,避免管子受牽扯而位移或滑出。
- 如何決定換薬時間與方式?
- 若傷口乾燥可以使用美容膠及透氣膠膜,每七天更換一次。
- 若傷口有滲液或分泌物,則需覆蓋紗布,每天更換一次,或視滲濕情形增加換藥次數。
- 管路敷料若突然大量滲濕約每1~2小時即需更換敷料時,則需與醫師進行討論。
傷口照護
傷口無異常時,每7天換藥一次。但若傷口滲濕或有異常分泌物時須立即更換以避免感染。換藥步驟如下:
- 洗手。【請參閱『如何正確洗手』衛教單張】
- 準備用物:
導管換藥包一包。
安全別針
2×2紗布及2×2Y型紗布各1包【若傷口有持續滲液或滲血時用】。
無菌生理食鹽水1瓶【若傷口有持續滲液或滲血時用】。
棉棒一包【若傷口有持續滲液或滲血時用】。 - 準備環境及病人姿勢,注意維護隱私及保暖。
- 將原敷料移除:先以紙膠將外露的管路固定好後,撕除原先的敷料。
- 移動管路固定於皮膚的位置。因為連續施壓於同一個部位很容易造成皮膚受傷。建議您可以輕輕將管子往左或右邊移動後再固定,但注意勿拉扯管路造成滑脫。
- 觀察傷口:是否有分泌物、紅、腫、熱、痛等情形。如有分泌物須先以生理食鹽水棉棒清潔皮膚和管路。
- 傷口消毒:
A. 展開導管換藥包第一層,取出用物,放置旁邊備用:1﹪碘酒棉棒包、75﹪酒精棉棒包、無菌手套包。
B. 展開導管換藥包第二層,並注意勿碰觸內層用物(內含透氣膠膜、滅菌透氣美容膠帶、紙尺)。
C. 若傷口滲液較多需使用紗布及Y紗時,請將紗布包裝打開,將紗布丟入無菌區內。
D. 取酒精性優碘棉棒由傷口中心往外環形擦拭【直徑約10公分】,管子的部份也要一起消毒,方法為由插管處往引流袋方向環形消毒管壁【長度約10公分】。重複三次後【每次須等優碘乾燥後再執行下一次的消毒】,依同樣方法取75%酒精棒由內往外將優碘擦拭乾淨。
E. 戴上無菌手套。
F. 取出第一條美容膠橫貼在外露導管的5-6公分處。
G. 貼上透氣膠膜。
H. 取第二條滅菌透氣美容膠帶橫放在第一條滅菌透氣美容膠帶旁【黏貼面朝上】,並向上交叉固定在透氣膠膜上。
I. 取第三條滅菌透氣美容膠帶橫貼在第二條滅菌透氣美容膠帶上,並固定好即完成換藥。
觀察引流液
- 引流液超過袋子的2/3容量時即需倒掉,並觀察顏色、性狀、氣味及量的變化並記錄。
- 若顏色突然改變、性狀變混濁、引流液量突然增加或快速減少、或疑似引流管阻塞時,請與醫院聯絡。
引流袋的更換
每七天即更換新引流袋:
- 洗手。
- 準備用物:
酒精性優碘
75%酒精
口腔棉枝1包
3×3紗布1包
腎臟造廔引流袋1個
透氣紙膠1捲 - 關閉三路接頭並移除舊引流袋。
- 以酒精性優碘棉棒,環狀消毒法消毒三路接頭處,重複三次【每次須等乾燥後再執行下一次的消毒】。
- 消毒後以酒精棉棒去色。
- 接上新的引流袋。
- 打開三路接頭,三路接管的方向需指向身體端及引流袋端並成一直線。
- 確定管路通暢後,三路接管處以3×3Y型紗布包起來,避免與皮膚接觸造成不適。
- 整理用物並洗手。
觀察感染症狀及徵象
- 測量體溫,觀察有無發燒或寒顫。
- 每日觀察穿刺傷口處有無紅、腫、熱、痛或異常分泌物。
- 每日觀察引流液之性狀、顏色與氣味。
期望以上的資訊能對您返家後的自我照護有所幫助,如有任何疑問,歡迎您主動與我們聯絡!
聯絡方法:(02)2897-0011轉9由總機代為聯絡您的主治醫師,如為夜間或假日,則請總機幫您代為聯絡急診的值班醫師,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