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书讯

实习医生
2010/02/26
[ 最後编写日期:2011/01/04 ]

我熬过实习的那个寒冬、颈伤、忧郁症,
历经加护病房、心脏加护中心和夜班的磨练,
继续走这一行的原因是为了什麽?

现在我了解了,当实习医师就像做小学徒,
你必须完全投入,才能得到宝贵的经验。

裘哈尔医师在这本回忆录里,写下自己在纽约大医院受训的经过。他在痛苦的思索中质疑众人认为理所当然之事,也真诚地探讨医师和医疗体系的缺失。

裘哈尔医师在这本回忆录里,写下自己在纽约大医院受训的经过。他在痛苦的思索中质疑众人认为理所当然之事,也真诚地探讨医师和医疗体系的缺失。

从一开始,裘哈尔的行医之路就比多数医师来得坎坷。他出身印度移民家庭,一家人为了追逐美国梦力争上游。他原本已拿到物理博士学位,却决心走出学术象牙塔,选择当个入世的医师。

然而,才开始接受训练,他便发觉行医就像照着食谱做菜,医师只着眼在疾病上,而非病人。他也发现很多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都喜欢逞强,既自大又傲慢。由於他 原本就热爱写作,於是把在医院看到的问题和乱象化为文字,发表在《纽约时报》。院方担心医院声誉受到影响,对他极不谅解。之後,他的身体健康突然出现警 讯,从医师变成病人的经验,使他得以从特殊的角度切入医病关系。

经过一连串身心的挣扎与锤链後,裘哈尔变得更为坚强,学会耐受压力,双手也变得灵巧,而且知道如何善用思考,做一个更好的医师。

推荐书讯

杜克医学院的八堂课--好医师是这样教出来的 2014/08/21

美国杜克大学奠基於1838年,杜克医学院则是在1935年成立。创办人詹姆士‧杜克先生(Mr. James Buchanan Duke)期待,进入杜克大学的学生必须是热爱学习的人,而招聘来的教师是愿意献身教学工作的学者。本书封面的建筑物:博金斯图书馆(Perkins Library),正象徵杜克大学校园是一个充满学习热情的优质环境。 1999年起,黄达夫医学教育促进基金会每年都会选派三至五位优秀医学生到杜克大学医学院实习,拓宽国内医学生的视野,并带回珍贵的临床经验,受惠的五十位学生也已开枝散叶,遍布台湾各医学领域。

本书就是台湾医学生在杜克医学院的亲身见证实录,分为热情、理解、坚忍、周延、眼界、合作、承诺、希望八堂课,涵盖医院各专科的内容,为所有医师、医学生、以及有志於医学的学子,带来身历其境的感受,拾得从医这份神圣工作的初心。

TOP
Copyright © 医疗财团法人辜公亮基金会和信治癌中心医院 台湾 台北市北投区立德路125号 电话:(02) 2897-0011 / (02) 660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