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荣父母 (上)

[最後编写日期:2014/10/14]

文 / 郑春鸿(文教暨公共事务部主任)

你和父母亲密吗?

  你多久没见到父母了?你上次和父母谈话超过15分钟,距今多久了?你一周和父母一起吃几顿饭?上次你买父母最喜欢吃的东西给他们吃,距今多久了?上次你招待父母出游,距今多久了?上次你陪着父母看病,距今多久了?
  很少有人会「无趣地」去追问旁人这些问题,更甭说被问到这些问题的人的反应,大多马上回避,如果你自讨没趣再逐条问下去,他可能都要翻脸了,因为这些事情看来简单其实是不容易做到的。

生养「不太有出息」的孩子才实惠

  有「法国史学之父」之称的米什莱(Jules Michelet,1798-1874) 说:「样样事情由大自然安排得多麽漂亮啊!孩子刚一踏进了这世界就找到母亲给他照料的嘛!」(How beautifully everything is arranged by Nature;as soon as a child enters the world, it finds a mother ready to take care of it. )。此话乍听有点滑稽,但除了像这样赞美上帝,实在没有更好的方式来表达对一个哇哇坠地的新生儿表示祝福。
  生养一个「大有出息」的孩子,对父母而言其实是不怎麽实惠的,因为他跑得远远地,去做了大官的整天忙东忙西,到美国当个大教授的,偶尔打个电话回来撒娇,说很想念爸爸妈妈,根本就是口惠而实不至。
  而生养一个生活不太过得去的孩子,对父母而言,不但得不到供养上的帮助,常常还有替他担心,甚至於要拿出退休金、卖房子来支助孩子。
  只有刚刚好生养一个「不怎麽太有出息」,生活还算稳定的孩子,比如子女去当个公务人员或教员,对父母而言才是最实惠的。这样的孩子通常结了婚还会住在父母的旁边,帮父母跑个腿买东西;陪父母到医院去看个病;下班带㡬个红豆饼给父母吃;公司或学校办郊游,带着父母一起出去玩一玩;周末大家去小馆子打牙祭,这些日常的小确幸才都变得可能。不过,这种「普普通通」的子女,因为每天要服侍爸爸妈妈的机会太多了,过度的亲密,难免偶起怠慢之心,父母亲对这样跟在身边的小跟班反而怨言特别多,「有功没赏,弄破要赔」。而那远在天边的子女,父亲节、母亲节应景地打来长途电话,几句甜言蜜语就把老爸老妈哄得高兴好几天。
  有父母可以服事,不管是真情相待,还是虚情假意,多少跟父母还有斗嘴的机会。根据联合国研究报告指出,21世纪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是家庭危机。《新闻周刊》(Newsweek)曾以「无父世代」(Fatherless Generation)为封面主题,诉说有三分之一的美国儿童1500万没有父亲;近500万以上的儿童没有母亲。而台湾单亲家庭也已高达32万4,846户(2010)每10个孩子(-18)就有超过1个是来自单亲家庭。

10-30岁亲子对话时间可能不到两个月

  没爹或没娘的孩子,固然和父母说话、沟通的机会就减少了;不过有爹有娘的孩子,就跟父母经常聊天吗?现代家庭父母和子女「有意义的对话」一了天有10分钟吗?恐怕很少。假设我们以这个数儿来计算一下,一个人从10-30岁,父母和子女对话有多久呢?10岁以前,父母说话比较有权柄,孩子一般只有听话的份儿,10岁以後,孩子开始进入叛逆期,一直到上大学之前,谈话的时间就渐渐变少,上了大学4 年中,亲子对话大约只是要钱、给钱的时候。大学毕业到30岁结婚,孩子忙於事业,结婚之後开始忙子女,对话的时间只有更少,不会更多。你相信吗?这20年间,如果每天谈话10分钟,总共才只有59.6天,不到两个月。
  管教子女,看管好上帝托负给父母的产业,其实是很不容易的。爱尔兰大文豪萧伯纳.( Bernard Shaw, 1856-1950)曾经说过一句话调侃做父母的,但也大约是个事实。他说:「至於哪些人是负责照管孩子的最佳人选,可能存有一些疑问;惟双亲最差,则属无可置疑。」(There may be some doubt as to who are the best people to have charge of children, but there can be no doubt that parents are the worst.)这和我们所说的「易子而教」的意思有点接近。华人对子女的管教,第一件事就「孝顺」。「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对父母尽孝是天经地义的。

「孝顺」是华人的根本伦理

  「孝顺」是华人的根本伦理,英文里,没有和「孝顺」特别对应的字。我们查一下汉英辞典,包括; obedient(听话 服从); filial (崇拜,深情,夫妻,示范,敬业,诚信,爱,丈夫的,含情脉脉,失恋,为情所困,有爱心,孕产妇,融化) ; pious(虔诚 尽责),都只是华语「孝顺」的一部分意思。
  华文「孝」的内涵很广,所谓「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百善孝为先」可以看出华人重视孝道的最高标准。「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说明华人观念中的「孝」不只是对父母亲在物质上的供养,更要在态度上表示尊敬。

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

  这里所谓的「色难」,有指父母的脸色而言,说的是人子侍奉父母时表露之脸色,意指人子先承顺父母的意志(父母之色),并时时表现出欢悦的脸色(人子之色)。传统的伦理中,「孝」是不言而喻,被内化的基本态度。「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几乎可以说是做一个人最基本的要求。华人的伦理内涵包括「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後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无所不通。」(孝经),这不只是社会规范,同时也是做人的本原则。(未完,待续) 

TOP
Copyright © 医疗财团法人辜公亮基金会和信治癌中心医院 台湾 台北市北投区立德路125号 电话:(02) 2897-0011 / (02) 660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