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肿瘤标记的真义

[最後编写日期:2014/10/01]

文 / 胡涵婷医师 (血液与肿瘤内科)

  我有一位高龄,但过去身体很健康的子宫内膜癌病人。她因为腹腔积水,肚子不舒服,脚肿,有如怀胎八月;上半身却因为食慾不好,日益消瘦。我建议她接受化学治疗,但是顾虑她八十一岁的年纪,选用每周一次低剂量的用药方式。治疗一个月之後,她的腹胀减轻了,脚也不再浮肿。重验醣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CA 125 ),通称肿瘤标记(tumor markers),也下降了。
  我将电脑萤幕转向病人和她的女儿,让他们检视 CA 125 化疗前,及化疗後的变化。我告诉她们,看来化疗的效果不错,也没有太大的副作用,所以会继续这样的治疗,也会继续以病人的症状,理学检查(也就是医生对病人的望闻问切,触诊,听诊),及每隔一段时间的抽血检查 CA 125,来决定治疗的疗效与後续的计画。
  女儿问:治疗的目标是不是要把肿瘤标记降到零?
  我莞尔一笑告诉她,肿瘤标记是不会降到零的,而且即使没有癌症的人,血中也会有所谓的肿瘤标记CA 125。
  很多医护人员可能对这个问题的立即反应是,怎麽会问这麽天真的问题。这个家属问的可爱的问题,却让我思考许多医师及一般民众对肿瘤标记的迷思。
  「肿瘤标记」这个名字有点像是「招弟」、「进财」,被寄予厚望,但是现实里,招弟的妈妈可能使终没有生到儿子,而进财的家庭也没有富裕起来。
  肿瘤标记顾名思义,的确容易令人误解是与肿瘤息息相关,因而导致不恰当的使用。在过去数十年,医学界林林总总的,也发展出许多这个「肿瘤标记家族」的血液检查,包括AFP(alpha fetal protein ),PSA(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A 125,CA 15-3,CA 19-9,CA 27.29,SCC等等。
  这些血液检查多数是适用於已经确定诊断癌症的病人,做为协助治疗评估的工具,例如上述的子宫内膜癌的例子。对於曾经罹患早期癌症,经过治疗後,做为定期追踪侦测癌症复发的工具。极少数的肿瘤标记可能有助於发现早期癌症,例如 PSA(摄护腺癌)AFP(肝癌);但是即便是这两项对摄护腺癌、肝癌有高敏感度的检验,也仍然不免许多的瑕疵,包括过多的伪阳性(false positive)及伪阴性(false negative)结果。至於台湾医界经常将一长列肿瘤标记检验包含在一般自费健检,或所谓癌症自费筛检的项目内,则是不恰当的做法。
  在我着手写作这个题目之前,先做了电脑网站的蒐寻。我发现不少既存的好文章,例如「尚捷医学检验专页网站」林伟平先生所着「使用肿瘤标记的基本概念」。有些文章则有令我无法认同的观点。以下我以问与答的方式及真实故事,说明肿瘤标记的适用与误用。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上网阅读,并思考各家言论的得失,才能做出明理的结论。

肿瘤标记用於癌症早期诊断筛检(cancer screening/surveillance)

问:肿瘤标记检验(抽血检查)没有特别的身体伤害(non-invasive),对於无法负担定期做胃镜、大肠镜,或电脑断层扫描的民众,不失为合理的癌症筛检方式。

答:首先,对癌症筛检开宗明义的目的,是在早期侦测高致命率癌症,以便做有效的治癒性治疗(curative treatment),以降低癌症的死亡率。
  一般而言,癌症诊断得愈早,愈有治癒的机会。癌症治疗的代价是非同小可的,可能包括冷刀、热线或毒药(cold knife大手术、hot beam放射线治疗、poison化学治疗);若是能逃过死亡一劫,换得有意义的存活,这样的代价也无可厚非。
  读者可能不能置信癌症也有生长缓慢型的、非高致命率的,而且可以与之和平共存的;例如多数七、八十岁以上的摄护腺癌,通常是生长缓慢的癌;因此而有病人「带着摄护腺癌但死於其他原因,而非死於摄护腺癌“ Die with, not of prostate cancer.”的智慧语珠。这样的情况,癌症筛检的意义就不大,也不值得去付出类似的高昂、痛苦的治疗代价。
  至於生长快速,高致命率的癌症,能否早期诊断,的确可能是决定病人存活或死亡的重大因素。最成功的癌症筛检以降低死亡率的例子,有日本的胃镜筛检早期胃癌,欧美国家的粪便潜血大肠镜筛检大肠直肠癌,子宫颈抹片检查筛检子宫颈癌,乳房摄影筛检早期乳癌,以及最近获得认可的低幅射量胸部电脑断层扫描(low dose chest Ct)筛检长期抽菸者的早期肺癌。这些检查方式仍远不如理想,往往筛检上千人才救一条命。其他缺点包括伪阳性结果,造成额外的检验,及病人身心的重大负担;并且检验方法也有可能对身体有伤害性(invasive)。那麽,非伤害性的肿瘤标记检验真的可以取代其他的癌症筛检吗?
  理想的肿瘤标记是敏感度(sensitivity)及特异性(specificity)都很高,才能做为诊断早期癌症的工具。而目前的肿瘤标记没有任何一项能够符合这样的需求。
  以CEA做为大肠直肠癌筛检检验而言,它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都不够。即始在第三期大肠直肠癌的病人当中,八、九成CEA是在正常范围内的;更遑论第一或二期癌。一个健康的,无肠道症状的中年人,希望做大肠直肠癌筛检,不论有无癌症家族史,适当的建议是粪便潜血反应或大肠镜检,CEA并无任何附加价值。当CEA因癌症之故而高於正长值时,往往表示癌症已经比较严重,其意义也就无法呼应癌症筛检的目的,也就是早期诊断的诉求。
  这样的思维,也适用於其他的肿瘤标记如CA 125、CA 19-9、CA 153、CA 27.29 、SCC,对癌症筛检是没有意义的。
  PSA是欧美国家唯一用於癌症筛检的肿瘤标记,虽然PSA用於摄护腺癌筛检已有将近二十年的历史,却仍然争议不断。理由是敏感度过高,但特异性不足。这是造成一些大型临床试验无法一致地做出PSA摄护腺癌筛检能有意义地降低死亡率结论的原因之一。
  高敏感度及不足的特异性,意味着许多伪阳性结果,造成额外的检查及身心负担。而PSA在老年族群侦测出恶性度不高的摄护腺癌,到底该不该治疗,也造成很大的困扰。笔者的意见认为PSA仍有其做为筛检的角色,只是筛检的对象及频率应慎重思考,并针对受检者的年龄、家族史、过去PSA数值的高低变化做各别的考量和建议。

 

问:因为人种、民情的差异,欧美国家的做法及想法能适用於台湾吗?

答:台湾近年来因生活型态渐趋西化,一些过去比欧美国家发生率低的癌症,如乳癌、大肠直肠癌已经急速上升。对於这些欧美国家常见的癌症,我们可以借镜他们丰硕的研究经验及成果,适当地使用在我们的病人及整个社会的照护上。至於我们比其他国家多的癌症,例如与EB病毒有关的鼻咽癌,与抽菸、嚼槟榔有关的口腔癌,及与B 型、C型、酒精性肝癌有关的肝癌;应着力於针对高危险族群的筛检,如定期耳鼻喉科检查,AFP肿瘤标记及肝脏超音波或电脑断层扫描筛检检,以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治疗结果。更重要的是致力於推广健康的生活型态、戒菸、戒槟榔、戒酒的宣导,以降低癌症发生率。

以肿瘤标记评估癌症治疗疗效

  这是最没有争议的肿瘤标记临床应用。但是我要说一个故事,来进一步思索这个议题。
  黎女士是一个气质高贵的八十九岁乳癌病人。她在五年前从另一位肿瘤科医师转来让我诊治。她的乳癌转移至多处骨头,还因为大腿骨骨折,开刀固定并接受放射线治疗。她原来的肿瘤科医师给她不停地换用化学药物,因为她的肿瘤标记不停地攀升。
  她其实没有因骨转移造成疼痛,也没有其他脏器如肝或肺转移,却因为不断的化疗,令她虚弱、疲惫不堪并且也因为化疗造成贫血,经常需要输血。我在仔细研读了她的病史之後,发现她的乳癌是荷尔蒙受体阳性的乳癌,并且她还有一些尚未使用的荷尔蒙治疗选项。我也与她确立治疗的目标在於改善癌症相关症状,维持良好的生活品质,而非特定的肿瘤标记指数高低。
  在往後的五年,我不曾给她用过化疗,只以各种荷尔蒙治疗及症状辅助治疗来照顾她,也真正实践了我对她的承诺。黎女士的看诊通常在周五上午。她总是一身梳整得得体动人,因为她在看诊後要赶赴一个饭局,或是约了朋友打桥牌。她在八十九岁高龄终於因为脑部转移而过世,我很辛慰她最後的五年是满有生活品质的。
  黎女士不是一个特例。第四期癌症的治疗不能以肿瘤标记做为唯一治疗的评估或决定因素。医生对病人的望闻问切,听诊、触诊,及周全合理的治疗目标,比肿瘤标记的数据更重要。
  我用不用肿瘤标记呢?我也用的。但是我告诉我的病人,我在治疗她(他)这个人,而不是在治疗肿瘤标记数字。

肿瘤标记用於癌症缓解病人的长期追踪有用吗?

  有一回,我在团队治疗会议上提报一个较罕见的癌症。我提出美国着名癌症中心报告的经验及做法。一位同事好心地提醒我:「胡医师,你偏重参考美国经验;其实应该也看看日本的经验。」
  虽然我在美国住了将近二十年,我还是道地的台湾人,也深知入境「问」俗的重要性。我会立即「随」好的俗,但是我不能也不会事事随俗。令我不解的是,我们在癌症的治疗上,多数是完全参照欧美的模式;但是在长期追踪上,却另外自创一套做法。
  肿瘤标记在癌症缓解病人的定期追踪上,欧美国家也历经台湾目前的不怎麽合理做法的时期,过度检验,却忽略了对病人的卫教,及症状的询问。以乳癌而言,各个学术机构及医疗指南(guideline)都一再宣导肿瘤标记的种种缺点,建议不必要例行的检验肿瘤标记。这样的建议也渐渐成为医界及社会所接受的显学。
  有台湾同事问我,美国这些做法是不是保险公司的阴谋,想节省开销?美国的医师有「阳光法案」,别说是勾结厂商图利,连一根原子笔,一个三明治都被严厉禁止的。这断然没有任何阴谋,而是建立在紮实的科学证据上的。
  没有任何人能保证病人,他(她)的癌症永远不会复发。肿瘤标记正常并不一定表示没事,而因着肿瘤标记异常侦测到的复发,也并不见得就能更有效的治疗。
  我如何追踪我的缓解(in remission)癌症病人呢?望闻问切,听诊、触诊,并且一再提醒他们要立刻告知身体的异样,以寻求即时、适当的诊断与治疗。

结语
  早期诊断癌症以提高治癒率是个简单,有说服力的概念。但是,真正的执行却是极端复杂。寻求理想肿瘤标记的努力,并未灰飞烟灭,希望将来会有接近完美的新检查。当前多数的肿瘤标记远不尽理想,就别用「招弟」,「进财」,甚至「罔市」的心态,做这些无益的检查了吧!

TOP
Copyright © 医疗财团法人辜公亮基金会和信治癌中心医院 台湾 台北市北投区立德路125号 电话:(02) 2897-0011 / (02) 660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