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仙丹吗?
文 / 林南元 药师 (药剂科)
一个产业是否景气,从电视广告的数量就可以看出。我在看电视的闲暇之余,粗算了一下药品广告的数量,赫然发现台湾的非处方药市场真是一个蓬勃的产业。然而,这许许多多的药品广告,常为了凸显药品疗效,用了许多夸大的陈述,是否会造成病人对疾病的误解或对药品疗效的错误期待,值得我们思考。
感冒药肯定是广告药品的大宗,若仔细看一下各家的广告,就会发现各家都会强调自己的药品是如何的神速有效。从『30分钟 退烧止痛,20分钟 鼻道畅通,15分钟 止咳』到『十五分钟咳嗽out,一定要配温开水』,相信许多人都对这些简洁有力的广告词印象深刻,尤其在季节交替,容易感冒的日子,『快速、有效』确实是每个病人的最大诉求。
然而,事实仅止於此吗?首先讨论一下『快速、有效』,是否能轻易达成?一般而言,口服药品需要经过崩散(变成小颗粒)、溶离(溶解到液体中)等过程,才能经由胃肠道吸收,进入人体循环,分布到组织器官,而开始作用。查了一下这些感冒药的成分,以常见的止痛药成分普拿疼为例,开始作用时间为1小时内;其他止咳剂或鼻塞流鼻水用药的开始作用时间也约在15-30分钟。乍看之下,广告的诉求似乎是符合现实状况。但要注意这是,『开始作用时间』并不代表症状完全解除。若探讨另一个药品作用指标,『到达最大浓度时间』,则分别需要1-3小时,也就是说要1-3小时後,才能有最大的疗效。所以,这些感冒症状的缓解,不可能像开关一样,15-30分钟就out。
此外,吃药除了要考虑疗效外,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议题:安全性,或简单解读为药品的副作用。这些广告的成药虽然是强调作用快速,但作用快难道就比较好吗?其实并不然。首先作用快,意味着药品要迅速的在胃就崩散、溶离与吸收,因此对胃的刺激性较大。另外,这些速效的感冒药,药效大约只能维持4-6小时,对於服药并不方便。
这些广告的成药还都是复方剂型,其特点就是标榜吃一粒药可以治疗各种感冒症状。好处是方便,但缺点就是多吃了一些不必要的药。如果只是单纯头痛、流鼻水或咳嗽,就不需要吃到其他的成份。这些多吃的成份并不是『有病医病,无病强身』,例如治疗流鼻水的药品可能会导致嗜睡、疲倦、全身无力、口渴或使老人家排尿困难,治疗鼻塞的药品也可能导致心悸,血压升高或头痛,这些都是服用综和感冒药所必须知道的。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许多形形色色广告药品,商人为了追求最大的商业利益,也常常是说得天花乱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其实大多数的感冒都是病毒感染,并无所谓的特效药,当症状的开始时,若不严重,可以在家多喝水,多休息,1-2星期应该就能痊癒。若症状很严重,又有些其它症状,包括:持续发烧、严重咳嗽、呼吸困难、胸痛,应赶快看寻求医师的诊断治疗。如果只是单一的感冒轻症,也可以购买一些单一疗效的成药使用,才是安全又经济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