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和理智防治新流感的大流行

[最後编写日期:2011/06/28]

文 / 谢炎尧 副院长

  防治疫疠流行,如同防救灾害,需要跨部会的整合与中央统一的领导指挥。H1N1新流感在今年4月中旬出现,自4月15日至7月24日止,美国总共有43,771个通报病例,其中5,011人属重症病人,死亡302人,疾病管制局研判情势,结论是新流感的疫情和每年秋冬都会发生的季节性流感类似,故不再统计新发生的病例,也明确公告不建议学校停课,只要求生病的学生,居家休息,因为停课不仅影响学生课业,学童在家,没有家长照顾,有安全的顾虑。
  我国尚在争论停课标准,教育部、县市政府和学校,都有不同的意见,教育部又通令各学校以耳温枪量学生体温,此举不只是扰民,浪费金钱,可能传染疾病,从外听道炎演变到中耳炎,甚至於脑膜炎,即使每一位学生使用抛弃式的耳套,也无法确保安全,因为这些耳套本身,仍然有滋生细菌和霉菌的可能。
  一名24岁的大学生,於8月13日发病,15日至台东基督教医院求医,快速筛检A型流感呈阴性反应,後来并发肺炎,18日转送台东马偕医院,筛检仍然是阴性,慈济医院的第三次检验,诊断是H1N1新流感,才开始使用「克流感」,结果不治死亡。有人就主张不要检验,只要出现「类流感症状」,就要服用「克流感」,以免错失用药时机; 8月24四日疾病管制局宣布,只要出现「流感重症」症状,无需检验,即可使用「克流感」。
  专家们断言前两次检验都是伪阴性,第三次的检验是真阳性。伪阴性的发生机制有两个,第一个是太早检验,病毒数不足,第一次筛检是在出现症状後的第二天,第二次筛检是第五天,结果都是阴性,现代通过品质验证的快速检验试剂的敏感度在65%-90%之间,第一次检验的伪阴性机率最多只有35%,两次检验都是伪阴性的机率应该更低。第二个机制是检验试剂的品质问题,应该查明检验试剂是否有品质的验证,慈济医院如果使用快速筛检方法,伪阳性的机率是7%,如果是使用「反转录酶聚合酶连锁反应方法 (RT-PCR)」,更可能是遭逢污染的伪阳性。
  「克流感」的英文名是Tamiflu,有效成分是oseltamivir,1999年10月1日被美国食物药品管理局核准上市销售,其标示的适应症是治疗「没有并发症的」A型或B型流感,换句话说,治疗有并发症的「流感重症」无效,注意事项是必须在症状出现後40小时内服用,疗效只是缩短病程1.5日,因为疗效不彰,不受重视,从1999至2005年销售不畅。
  「克流感」是Frederick G Hayden的团队和药厂合作研发出来的, 2005年世界出现高死亡率的禽流感病例时,Hayden趁机利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名义,发表防治禽流感指引,没有任何临床证据,信口开河地建议各国要储备人口至少10%的「克流感」使用量,误导全世界的官员、专家和民众,错认「克流感」是救命仙丹。
  成人服用「克流感」一个疗程,至少要花费新台币900元,滥用「克流感」不仅浪费金钱,还会产生许多副作用,快速出现抗药性。截至2009年8月21日止,美国有7,983人罹患新流感重症住院,死亡522人,美国没有恐慌,也无滥用「克流感」的呼声,因为美国每年有约二至三千万人罹患季节性流感,重症住院病人二十万人,死亡一至四万人。
  台湾的第五位死亡病人,即时服用「克流感」仍然无效,应该让大家觉醒不要再浪费巨额金钱储备「克流感」。在此时刻,让我怀念卫生署前署长叶金川,他专业且理智地宣示要以「美国和加拿大的规格」防治新流感,务实不慌张,不浪费金钱。我建议趁此次内阁改组,任命叶金川为政务委员,担任中央防治新流感总指挥,带团到美国和加拿大考察新流感的疫情和防治,改革我国防治疫疠的体制和观念。

TOP
Copyright © 医疗财团法人辜公亮基金会和信治癌中心医院 台湾 台北市北投区立德路125号 电话:(02) 2897-0011 / (02) 660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