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台湾肿瘤外科奠基
文 / 郑春鸿 (文教暨公共事务部主任)
郑春鸿主任(文教暨公共事务部):日剧《白色巨塔》那个年代,外科医师好像是一家医院的「当家的」,现在每一家医院都强调「多科整合」。张主任刚接掌本院外科部,请您谈谈未来的展望。
张树人主任(外科部):我们医院是癌症专科医院,既然以「癌症」做为专业,那麽在这里工作的外科医师知识涉猎就要比较广一点,以一个肿瘤外科医师而言,他不只是开刀的医师,他必须是一个「整合性的医师」,整合什麽?
第一、肿瘤外科医师必须要有完整的癌症生物学的知识,癌症究竟是什麽东西,在你专业领域上你必须要能够回答得非常清楚,因为病人会常常问,我为什麽会得癌症,这癌症是哪里来的。
第二、肿瘤外科医师必须掌握癌症的变化,病人处在癌症发展的哪一个阶段。因为病人会问:「我现在是怎样?那将来会怎样?」这些问题会一直在你的执业时出现,你必须要对癌症有非常专业的,彻底的了解。
第三、肿瘤外科医师对癌症的治疗,要有全盘的了解。大部份的癌症不是外科就可以解决的,这是现在的癌症治疗大家的共识,外科可以解决可能是非常初期的,但我们必须承认初期的癌症毕竟还是少数,因此我们还是要和其他科合作,才能够治疗癌症,真正帮助到病人。
肿瘤外科医师要多具备哪些素养?
郑春鸿主任:癌症治疗必须多工整合,肿瘤外科医师更需要与他科医师合作,您认为肿瘤外科医师比一般外科医师要多具备哪些素养?
张树人主任:我们跟别科的医护人员合作,就必须像交朋友,我们要知道对方在做什麽?所以肿瘤外科医师要了解为病人做化疗的医师,他们在做哪些事;肿瘤外科医师应该知道化疗是什麽东西;化疗里面的成分,化疗会引起的副作用,这些都要了解,你才知道病人可能会经过的病程为何?
倘若病人是先来看肿瘤外科医师的,你再转给化疗医师,病人还是会觉得你的意见非常重要,肿瘤外科医师在化疗的详细解释上虽然没有比肿瘤内科的医师说得清楚,但如果你跟肿瘤内科的医师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沟通和「交班」的话,病人会比较放心,而且病人在未来的治疗上会比较配合,这样病人的治疗成绩一定会比较好。所以我觉得癌症专科医师尤其是外科医师,对於最基本的化学治疗的成份跟它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并发症都必须要有相当的了解。
癌症治疗的另一个重要的工具是放射线治疗。肿瘤外科医师对於射线治疗也要深入了解,包括:放射科医师是怎麽策划放射治疗的?这麽高剂量至少十八百万伏特这种高剂量的辐射,射入人体会产生怎麽样的後果?它可能的副作用是什麽?我们现在一直提倡主责医师,病人还是认为你是他的主要负责医师,所以基本上他认为你应该对他所接受的所有治疗都要有些了解,这样病人才会觉得得到的是一个完整的照顾,而不是说:「张医师你怎麽把我扔到放射治疗科,这个医师我很陌生」我会在病人面前亲自跟放射科医师「交班」,譬如我已经跟锺医师交班好了。我会对病人说:「你放心,你现在目前的状况怎麽样,下一个进程是怎麽样,锺医师一定会花很多时间再跟你好好解释,万一你觉得锺医师解释不够清楚,我们还有好几位医师,我可以再介绍其他医师给你,我会负责到底的。
院长一直希望我们做一个优秀的Surgical Oncologist(肿瘤外科医师),我认为肿瘤外科医师的标记,至少要有我刚讲的这几项能力、基本认识,才不会被认为你只是一个开刀的工具,对病人的治疗帮助有限。
肿瘤外科医师培育及训练
郑春鸿主任:未来在肿瘤外科医师培育及训练上,您计划如何进行?
张树人主任:本院外科的训练计划要成熟化。以後也许我们新进的主治医师,他必须不是一来就当主治医师,他可能要先到病理科去做观察员,因为你到病理科去看,才知道人家是怎麽处理这些标本,你也才知道怎麽开刀才能开得乾净,你认为肿瘤拿得乾净的程度到底是怎样?病理科医师如何在阅读这个病理报告。
具备了这些基本知识,我们会送这位新进的外科医师到放射治疗肿瘤科,然後再到肿瘤内科。当新进医师具备几个基本能力,他才能成为真正的「肿瘤外科医师」,因为毕竟我们三分之二的工作量都是在为癌症病人服务,所以在这方面专业化的提升,新进人员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
我们也希望医院能提供一个像美国癌症医院给肿瘤外科医师的训练课程,一个专研医师(fellow)的课程,就是当你完成一个总医师的训练之後,在还没有成为一个癌症专业医师前,你必须要接受一个所谓「研究医师」的过程,在这研究医师的过程中,你可以把自己浸淫在一个研究学习的环境,我们会让你选一个资深的主治医师,当你的老师,你可以看他怎麽照顾病人,你会跟他一起上刀;同时我们会安排你可能要去看看别科,譬如说你是开上腹部的刀,那你可以去看看人家开下腹部的结构是怎样?因为也许有时候病人的肿瘤会从上腹部蔓延到下腹部。同理的,像我们泌尿科开人工膀胱时,我们要切肠子、接肠子则要基本的一般外科训练。
所以我认为肿瘤外科的医师的训练应该是多方面的,专研医师可以不必有临床上负担、不必看门诊,他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学习,这些课程都能够满足他在进入一个专业肿瘤外科医师的职位之前准备好自己。於是,当你第一天成为肿瘤外科医师,你踏进诊间看到你第一个的癌症病人的时候,其实你已经胸有成竹了,知道该怎麽开始帮这个病人的忙;而倘若你什麽训练都没有,你可能只是做一些片段性的考量,即使你非常希望跟这个病人要建立一个好的关系也是非常困难的,甚至你可能走到每一个地方,就会遇到一个新的挫折。
自己可以挑选亲密的伙伴
郑春鸿主任:除了完整的肿瘤外科医师训练之外,如何形成不同组合的小团队彼此支援?
张树人主任:肿瘤外科的医师在训练的过程中,如果已经有完整的肿瘤观察及研究经验的话,就知道如何找人帮忙,而且你也认识了很多的同事,可能你跟某些同事不一定很契合,但是你一定会找到属於自己这一类可以好好沟通的同事,因为每一科都有很多医师,总有一个医师,譬如说放射治疗科有七、八个医师,是跟你自己可以合作的医师,所以你自己可以挑选你的伙伴。
当你在每科都有一个伙伴,就形成你自己的团体,团体不是一大堆人,而是在你治疗病人的,你自己设有一个个环节,这些环节是相扣的,然後你在照顾病人、帮忙病人的时候,每个环节你都能很放心的,而且很完整的跟在这些环节里面能帮你的人,都有很好的连结,病人当然就会觉得很安心,然後就能够配合治疗。
在未来的展望上,我们是希望我们新进的外科医师或者我们培养的肿瘤外科专研医师的课程能够成熟化、系统化。因为没有在癌症医院真正花时间全方位见习的外科医师会做得满辛苦的,要融入癌症专科医院是不容易的,因为那太专业,所以肿瘤外科以後要朝向有系统化的教育跟训练,这是一定要进行的。
我们会持续地投入这样的训练计划,我们当然不会天真地认为这会在一、二年内开花结果,美国的肿瘤外科医师训练制度也在五十年、八十年的时候才成熟,我们才过一个二十年,第二个二十年这个计划可能会成熟,我们才能成为台湾第一家真正训练专研肿瘤外科专研医师的医院,我们要为台湾肿瘤外科奠定基石,我们训练的肿瘤外科医师能被国际信任与接受,并且把这个标准的基本功,带到台湾各个角落,提升每个医院肿瘤医疗的水准。当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医疗水准,以後在开会讨论时,才有共同的一个平台,在这平台上,大家水准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讲话的时候,可以有分享,你在讲什麽我知道,你在做什麽,大家可以更容易了解及互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