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刻骨铭心的生命故事

[最後编写日期:2016/08/15]

序《当呼吸化为空气》

文 / 黄达夫

保罗‧卡蓝尼提医师自幼好奇,喜爱思考、探索生命的奥秘。在大学及研究所主修文学、哲学、生物学後,决定成为与死亡最接近的神经外科医师并从事神经学的研究,他这个转折是为了「去找书本以外的答案…,去跟受苦的人建立关系,继续去追寻是什麽东西能使人类的生命有意义」。在这过程中,他强烈的责任感与道德观驱使他力求专业的精进,以便将病人从生死关头抢救回来。但人文关怀才是他行医的核心价值,他说:「当天晚上,我对一个母亲轻声解释她的新生儿出生就没有大脑,不久就会死去,然後在开车回家路上…,突然,泪水滚落我的脸颊,在这个时刻跟病人在一起,当然要付出情感的代价,可是也有报偿。我不觉得自己在任何一天有任何一分钟质问自己,干嘛从事这个工作,或这个工作值不值得做。去保护生命的召唤,不只是生命,也包括另一个人的自我认同,也许称之为灵魂也不算太过分,其神圣不言而喻!」显然,他对这个志业的选择义无反顾。

了解他最深的太太露西‧卡蓝尼提医师说:「〔他写〕这本书带着时不我与的紧迫感,带着重要事情必须说出的急切感,保罗挺身站在死亡面前…,以医师身份,也以病人身份冷眼凝视死亡…,他的力量来自他的企图心与努力…,因为他一生都在探索〝怎麽活得有意义〞这个至关重要的领域」。这番话,更让我们看到卡蓝尼提医师一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仍不停歇地在照亮他人的生命。

这是一个刻骨铭心、凄美动人的生命故事。卡蓝尼提医师的言行,不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後已,最真实的写照吗?个人深深相信,他的故事将影响并改变无数的生命。

我也要在此与同样是神经外科医师的医师作家亨利‧马许(Henry Marsh),《但求无伤》(Do No Harm)的作者一齐呼吁,「每位医师都应该读这本书…,此书将帮助我们并克服自医学院毕业以来,我们所有人〔一直〕在自己跟病人之间筑起壁垒」。我们在行医的路上,要时时警惕自己,病医关系才是医疗的根本。更不要忘记,医疗志业是一种召唤,就如卡蓝尼提医师所说:「如果当它是份职业做,那就是世上最糟的职业之一」。
 

TOP
Copyright © 医疗财团法人辜公亮基金会和信治癌中心医院 台湾 台北市北投区立德路125号 电话:(02) 2897-0011 / (02) 660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