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新疗法真管用吗?
文 / 保罗 综合报导
8月的《梅约诊所学报》(Mayo Clinic Proceedings)一篇研究指出,在从2001年到2010年十年内的每一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进行审查之後,发现有363项研究在探讨现有的临床实验,其中的146项研究说明当前使用的药物或医疗过程并不优於或较差於(no better, or even worse)过去的常用药物或医疗方法。也就是「不进反退」的意思。
《纽约时报》引述该研究指出,现有的医疗中有40%无效或有害(ineffective or harmful),38%有益,其余22%则效果未知。其中,无效或有害的医疗包括:在停经後的女性中例行使用激素治疗;使用高剂量化疗和干细胞移植治疗乳腺癌,这不仅复杂而且很贵,效果也并见得比常规化疗好;还有对重症照顾下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强行降糖,这不但不能减少心血管问题,反而会造成了死亡率的增加等等。
「这些矛盾的临床实验不会在短期内消失,」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维耐·普拉赛得(Vinay Prasad)博士说:「这是一种惰性(inertia),往往要持续10年左右。」医界认为,该研究对医疗大有帮助,同时具有挑战性(useful and provocative)。它使医界自我审视手上的工作,并找出有没有实证支持继续做下去。
不仅新药有越来越夯的现象,包括医疗设备也推陈出新,事实上这些新的设备真的比较好用或对病人真的有帮助吗?抑或只是医疗设备厂商的噱头呢?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肿瘤内科的首席研究员维耐·普拉赛得博士以Swan-Ganz导管为例说明,这种导管可插入心脏,用来侦测心脏功能和血液流动,它确实可以提供十分准确的数据,但这些数据并没带来什麽实际的用处。事实上,导管设备不断地翻新,但可以证明其效果的证据却屈指可数。这是医疗资源的大浪费。
当某人被检查出来动脉被胆固醇塞住了,医师可能会建议说,把它「通一通」吧!这个建议似乎颇为合理,但是经研究,这麽做并没能提高生存率。医疗的新药和新设备一上市,厂商就会利用媒体大事宣扬,并且动用推销员怂恿医师引起使用。
有钱的病人尤其对新的医疗产品或治疗方法特别感兴趣,但问题是这些新玩意儿真的有用吗?(Does it work?)哪些试验说它真的有用?(What trials show that it actually works?)在医疗和商业的关系越来越分不开的今天,值得大家仔细分辨,医界也应该站在病人的立场提出良心的建议,免得病人多花钱还伤了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