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口腔多种癌症
文 / 郑春鸿
根据国民健康局的调查,台湾每10位男性中就有1.5人嚼槟榔,导致口腔癌成为青壮年(25-44岁)男性最常见罹患的癌症。最新癌症登记资料和死因统计指出,十年内,台湾每年罹患口腔癌的人数约从1千7百位增为约4千7百位,成长160%,死亡人数则从约1千位增加为2千2百位,成长110%,为台湾男性所罹患的主要癌症中,发生率和死亡率情形增加最快者。
小小口腔多种癌症
「口腔这样小的区域内,出现肿瘤的发病率并不低。」耳鼻喉头颈外科滕宣德医师指出:「口腔与周围的各类组织都可能发生良性或恶性肿瘤,这些组织包括骨、肌肉和神经。来源於口腔黏膜和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癌;来源於深层结缔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而从身体其他部位如肺、乳腺和前列腺等的癌,倒是很少转移到口腔的。」不过滕医师说,与肝癌、大肠直肠癌、皮肤癌一样,口腔癌也相对地较其他癌易於预防与诊断。
除了嚼槟榔之外,酗酒和吸烟的人发生口腔癌的危险最大。同时又吸烟又酗酒的人,比只吸烟或只饮酒者更易发生口腔癌。欧美国家大约2/3口腔癌患者是男性,但是在台湾则每10个口腔病人中约有9个是男性。在最近10年中,随着女性吸烟人数的增加,口腔癌发病率的性别间差距可能会逐渐缩小。因此,只要不嚼槟榔,不酗酒和不吸烟,得口腔癌的机会就不高,比起其他癌症,这算是最容易预防的。
做假牙也有口腔癌的危险性
口腔癌还有一点尚有争议,不能100%确定的致癌因素:破损的牙齿、充填物或假牙修复体(假牙、牙冠和固定桥)等尖锐的边缘反复刺激,可能会与口腔癌的危险性有相关性。因此我们做牙齿治疗或装假牙,不能只为了美观实用,也要请牙医师特别注意整个口腔黏膜健康与否的细节。
滕宣德医师指出,在欧美国家口腔癌最易发生在舌缘、口底。舌癌和口底癌通常是鳞状细胞癌。卡波西肉瘤是一种多发性血管性恶性肿瘤。这种肉瘤常出现在爱滋病患者口腔的颚部。至於咀嚼烟草和使用鼻烟的人,其颊黏膜和唇是癌发生的常见部位。这类癌通常是缓慢生长的疣状鳞癌。在台湾则是颊黏膜和舌缘占口腔癌的大多数。
其他的口腔癌还包括、口底癌、硬颚癌、臼後口腔黏膜癌、牙龈癌、唇癌。
舌缘有红斑可能是舌癌
舌癌在早期多是无痛性的,可以在常规口腔检查中查出。典型的舌癌出现在舌缘。几乎不发生在舌尖,那些患有多年梅毒而又未作治疗的人有可能除外。舌的鳞状细胞癌形状看似裂开的溃疡,而且易於侵及深层组织结构。口腔内的白斑、红白斑与红斑是属於癌前病变。凡在舌缘有白斑与红斑的人都应该请医生诊治。
口底红斑是口底癌前病变
口底癌在早期也是无痛的,可以常规口腔检查中发现。与舌癌一样,口底癌也是鳞状细胞癌,形似裂开的溃疡,易於侵及深层组织。口底白斑、红白斑与红斑也是癌前病变,应请医生检查。
硬颚癌是软颚上小涎腺的癌
硬颚癌可以是鳞状细胞癌或来源於颚上小涎唾液腺的癌。鳞癌形状似溃疡,小涎腺癌常常表现出表面平滑的局部肿胀。
红斑较白斑更易成为口腔黏膜癌变的徵兆
口腔黏膜经长期的刺激,可能出现一种不易擦掉的白色扁平的斑块(白斑)。这种的斑块可以呈白色,由於它是一层较厚的角质层,所以与覆盖皮肤外层物质相似。但在正常时,在口腔黏膜表面的角质层则仅为极薄的一层。与口腔内发生的其他白色斑块不一样,如食物残渣堆积,细菌或真菌造成的白色区,真正的白斑不能被擦掉。
大多数白斑都是因口腔黏膜对反覆损伤的正常防御反应所造成。但是,在这种防御性覆盖物形成过程中,某些细胞可以发生癌变。与白斑相比,口腔黏膜红斑是口腔黏膜与角质层变薄所引起的病变。由於变薄黏膜下面的毛细血管较显露可见,所以病变区呈现红色。红斑是较白斑更易成为癌变的徵兆。口腔内出现红斑,必须请口腔医生诊治。
超过两周以上的溃疡可能是癌前病变
溃疡是口腔黏膜细胞外层破损後,形成的一个孔,通过破损处可见到较深层的组织。由於孔内细胞坏死,溃疡呈现白色。口腔溃疡常因组织损伤或刺激所造成,例如,颊黏膜偶尔被咬伤或划破都可发生溃疡。其他原因有坏疽性溃疡、阿司匹灵类的刺激性物质、阻塞器等。非恶性溃疡多会出现疼痛。无损伤的或持续超过两周以上仍未见改善或癒合迹象的溃疡,可能是癌前病变或癌,必须请口腔医生检查。
咀嚼烟草和吸鼻烟的人,可以在颊黏膜上发生白色、边缘隆起的肿块。这些肿块能够发展为疣状鳞癌。
牙龈癌常常不引人警觉
牙龈上明显的肿块或隆起区,常常不引起人们的警觉。如果这些肿块不是因牙周脓肿或化脓性感染牙齿所引起,它可以是因刺激而引起的非恶性肿瘤或牙龈癌。非恶性肿瘤相当常见,必要时可行手术摘除。有10%~40%患非恶性肿瘤的病人可发生复发,因为其刺激因素未去除。如果刺激物是一个不良的固定义齿,应该进行调改或更换。牙龈癌因与上述牙齿牙周牙槽问题相近,故常未被早期诊断。
唇癌和其他口腔癌按摸起来都很硬
白种人的下唇易遭受阳光损害(光化性唇损害),这种损伤可使唇裂开、变红、变白或红白相间。口腔医生要通过活检来确定唇部的这些粗糙的斑点是否是癌。口唇外侧的唇癌,在日照强的地方比较常见。唇癌和口腔其他部位的癌按摸起来都很硬,并能侵入到下层组织。而在这些区域的非恶性肿瘤,大多是可活动的且较不硬。上唇的异常较下唇少见,但是,上唇也会发生癌症,需要引起重视。嚼烟草或使用鼻烟的人,可以在唇的内侧发生白色、边缘隆起的肿块。这些隆起的肿物也能发展成疣状癌。
唾液腺肿瘤生长迅速且很硬
涎腺唾液腺肿瘤可以是恶性的癌或良性的瘤。这些肿瘤可以发生在三对大唾液腺中的任何一对:位於耳前下、面侧的腮腺;位於下颌骨下方两侧的颌下腺;及位於口底、舌下的舌下腺。肿瘤也可发生在散布整个口腔黏膜内的小唾液腺。唾液腺肿瘤早期多不出现疼痛。唾液腺恶性肿瘤生长迅速而且很硬。
颌骨肿瘤上下颔疼痛麻木
许多类型的非恶性颌骨囊肿,可以引起颌骨疼痛和肿胀。这些囊肿常靠近阻生智齿,即使不是恶性,但当其扩大时也能破坏颌骨相当大的区域。某些囊肿易於复发。牙瘤是形成牙齿的细胞非恶性地过度生长所致,其表现像许多小的、形状不规则的多余牙齿。由於牙瘤可以占据正常牙的位置或者阻挡正常牙的萌出,所以常常须作口腔外科手术摘除。
颌骨癌经常引起上颔或下颔疼痛和麻木,或独特的感觉混乱。有点像口腔麻醉後,感觉消失的状况。X线片不易将颌骨癌与颌骨囊肿、颌骨良性增生以及从身体别处扩散到颌骨的癌相鉴别。但是X线片常常也可显示出颌骨癌的不规则边界及已经侵蚀到邻牙牙根的影像。需要作活检以确定颌骨癌的诊断。
如何预防口腔癌的发生呢?
如何预防口腔癌的发生呢?滕宣德医师表示:阻挡长期日光直射可以减少唇癌发生的危险,尤其是白种人。避免过量饮酒和使用烟草包含香烟(纸烟),雪茄能防止绝大多数口腔癌的发生在台湾则应特别强调槟榔的危害更恶於菸酒。把破损牙齿或修复体(假牙)做定期追踪与良好的整复,也是一种预防措施。
他指出,一些证据表明,抗氧化剂维生素,例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等,对口腔的健康可能提供附加的防护作用,但是尚需进一步研究。
如果阳光的损害、菸、酒、槟榔等致癌因子,已造成病变性的白斑、红斑、红白斑者,在合适的位置与范围者,可用外科手术或镭射或冷冻治疗将已生成的黏膜病变一次或分成多次去除,可能可以防止其发展为癌。
转移到淋巴结前治癒率相当高
滕宣德医师认为,治疗口腔癌和唇癌成功的关键,主要取决於这些癌已经发展到什麽程度。他进一步指出,口腔癌很少一开始就扩散到身体的远处,但是易於侵及头颈部。如果在癌转移到淋巴结前,完整切除癌及周围一圈正常组织,其治癒率是相当高的。如果癌已经转移到淋巴结,治癒率很可能降低。
手术时,颌骨下方、後方以及颈部的淋巴结,应与口腔内原发癌一同切除。一部分重大的口腔癌手术有可能会造成功能的损伤与损毁容貌,造成病人的心理创伤与生理功能的缺损。
滕宣德医师说,口腔或咽部癌的病人可以行放射治疗和手术切除,不适合手术的病人可以做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常常损坏唾液腺的分泌功能,使病人口腔乾燥;口腔乾燥後又能造成龋洞和牙齿的其他问题。由於颌骨经射线照射後,不能很好癒合,因此,在接受放疗前应先处理牙齿的疾病。任何有可能在未来成为问题的牙齿应被先行摘除,直到创口完全癒合。
口腔癌以外科手术和放射治疗为主
他指出,口腔癌而作放射治疗的病人,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是很重要的。这些卫生习惯包括定期检查和认真的家庭护理最重要的是保持口腔的清洁、刷牙、除垢,也包括每天使用含氟剂。如果病人最终需要拔出牙齿,若有骨髓炎或骨坏死的情况必要时高压氧舱治疗可能促使颌骨更好地癒合。
滕宣德医师特别指出,口腔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是外科手术和放射治疗,单独的标靶治疗与化学疗法对口腔癌的治疗效果是很有限的。但为了增进放射治疗的效果,可能可以再加上同步化疗或同步标靶治疗,但良好的照顾支持系统很重要,必能克服治疗期间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