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继志: 通过评监,只是开始

[最後编写日期:2014/06/09]

整理 / 记录:郑春鸿
  
  
  
  以世界高标准来砥砺自己
  
  
  
  郑春鸿主任:本院参加这一次JCI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的评监,您认为最大的收获是什麽?
  
  
  
  蔡继志顾问:本院参加JCI评监的收获是多方面的。JCI的医院国际认证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经过这麽长的时间,他们的评监标准是由很多专家共同汇入宝贵的的智慧与意见,对於一所医院如何照顾病人的规范可以说非常完善,强调的主要的目标是医院如何照顾好病人,并使经JCI认证的医院,其医疗品质、照顾病人的品质可以持续地增进。
  
   JCI的JC是指 joint commission,本来只是在美国本土实行,後来为了协助美国以外的国家提高医疗品质,才加了international ,而有国外分支,其认证目标、项目及内容几乎都跟美国的差不多,全世界国家的医疗品质,平均起来当然没有美国那麽进步,因此JCI对国外医院的评监可能有一点点松,但是也松不了多少,评监的标准和美国本土的条文满相近。
  
   对於医院评监,我认为JCI是最好的外来标准与架构。对於什麽是医疗品质?什麽是医院安全?他们架构了七、八十年,我们实在毋庸再自己去发明我们自己的。本院有许多资深的医师在美国医界接受数十年严格的训练,大家都认为,何不这些世界高标准的规范用到我们医院来,才有参加JCI评监之议。我们於是看了JCI最新的评监标准,发现条条内容都真正完全为了照顾病人而设定,为了增进医院的医疗品质而规范的。所以我们就开始以此来和所有的医院的员工分享,然後我们激起所有员工的动员力,大家都被说服了,认为这世界一流的医疗品质架构,大家全心全力的进行准备,接受这项认证工作。
  
  
  
  精准一下可以更好
  
  
  
  郑春鸿主任:很多同事第一次看到JCI评监的标准,都有一个感觉,发现我们医院十八年来,所作所为好像已经跟这些评监的标准相当一致了,只是有一些细节上,也就是说文件上可能还要再努力准备一下,您以前是本院的医务长,您认为如何?
  
  
  
  蔡继志顾问:是的没错,这一点我也有同感。我们医院从开院以来一、二十年也是秉持着以高标准的医疗品质照顾病人为宗旨,所以我们思考方法,我们做事的办法和JCI的规章是很相近没错。不过,我们所做的有时候因为制度的关系,会有前後不太能够相顾,左右各个部门,各科部难做完美的整合。有了JCI的规范来做架构,让我们晓得不但个人要做得好,各科部之间、医师与医师之间、医师跟护理之间,都要做完美的整合。这些JCI的评监的标准提供给我们很好的全盘认识。知道我们在原有的架构上,还有再精准再上进的空间,「精准一下可以更好」,可以这样子讲。
  
  
  
  郑春鸿主任:您在医务长任内遇到过好几次的国内医院评监,与国内医院评监相较,在标准上、在评监的风格上,JCI有具哪些较具意义,值得一提的?
  
  
  
  蔡继志顾问:我们国家也有自己的医疗评监的制度规章。台湾医疗医院评监比较注重於设备,比较注重人员多少,比较注重财务方面,就病人照顾方面的要求标准,着眼点也不尽相同。他们比较重视比如医学中心要几百床,员工就要多少,护士要多少,比例是多少,比较注重最基本的结构。不过,一所医院不管规模的大小,医疗品质应该被要求一样好。医院大就叫做医学中心,中等就是区域医院,比较小规模就是地方医院,这种分类看起来合理,实际上是会造成医疗品质的不一致。
  
  
  
  JCI的评监人员是非常专业的
  
  
  
  郑春鸿主任:JCI的评监委员,所持的标准有没有因人而异?有没有个别好恶?
  
  
  
  蔡继志顾问:这些JCI的评监人员是非常专业的,每一组前来的评监团队leader(领导人),都已经在国外评监了一百家以上医院,他的专业就是医院评监。其他的评监委员也都经过一定的训练程度,并和其他的评监人员经常交换意见,一直在进步。
  
   这一点跟我们台湾的医院评监是不一样的,我们台湾医院评监的人员是临时从各家医院选择出来的,就是说从别家医院选择出来的人员来评监我们医院;也从我们医院选择出来比较资深的医护人员去评监别家的医院。这些评监人员不是专业的,平常是在做医师的事,每个人就有自己的主见,虽然台湾医院评监有一定的准则,但是这些人不是专业训练,所以他在这个准则的解释就不一样。JCI医院评监人员都有一致一定的评监标准来评监医疗的品质,这种一致性的评监品质是非常需要的,尤其是需要实施在我们台湾的医院评监上面。
  
  
  
  JCI影响国内的医院评监制度
  
  
  
  郑春鸿主任:我们通过JCI之後,国内的医院评监制度是不是好像有点受到影响?
  
  
  
  蔡继志顾问:本院这接受JCI来评监的时候,台湾的医院评监有派人来观察,他们做了三天参与观察以後,都表示印象深刻,并指出以後台湾医疗医院评监制度,会朝这些方向来走。当然,台湾有台湾自己的国情,但是来观察的医界朋友表示, JCI的这些评监标准是值得考量要不要慢慢地加入台湾医院评监的标准。
  
  
  
  评监有所谓的「文化差异」吗?
  
  
  
  郑春鸿主任:您刚刚说JCI是「最好的外来标准」,无论如何,它是「外来的」。请问就医疗品质及医院标准而言,有所谓的「文化差异」吗?拿了这个JCI的美国标准,来套在台湾的医疗院所机构里面,会不会有哪一些标准是不合理。
  
  
  
  蔡继志顾问:实际上在JC考虑要做成JCI的时候,也就是他们开始要把这个「美国标准」的医疗品质准则往国际推展的时候,他们就有考量各个国家发展的程度、社会的标准,以及民族文化都不一样。所以,他们在订JCI的规章的时候,就让这些有兴趣参与评监的国家来提供意见,由各领域的专家团体或者是民间团体分别建议。换句话说,JCI的规章条文已经过各个国家的修正,所以它和美国的JC的条文是有一点不一样,不过大致是一样。JCI的要求和我们现在台湾的医疗制度、医疗品质方面的要求,还满一致,没有特别发现「文化差异」的问题,没有什麽分歧的地方。
  
  
  
  医疗评监认证很复杂有其特异性
  
  
  
  郑春鸿主任:台湾有不少产业,也流行做国际评监,比如大家常听到的ISO,和JCI有什麽不一样?
  
  
  
  蔡继志顾问:ISO基本上侧重於工业、商业方面的认证标准。他们评监的对象是产品或者是服务,人不是产品,产品能丢掉,人决对不能丢掉,所以基本上评监的标准导向是不一样。所以我个人认为适用於工业的,大概不太适用於医疗方面。医疗方面考量人的时候,多种的考量是非常复杂的。不那样容易的说改就改,说抛弃就抛弃,以及同样东西重新使用种种。所以个人认为,医疗方面的评监认证有其特异性,不能用工业的标准来做。不过,假设你用工业的标准ISO来评监实验室,或许那是可以的;但使用它来评监病人的照顾、病人的治疗,我想是不适用的。
  
  
  
  同仁开放的胸襟接受批评的态度可嘉
  
  
  
  郑春鸿主任:JCI正式评监之前,有两次预评 (mock survey),您都几乎是全陪。我们的同仁,尤其是我们的医护同仁,面对这些外国朋友拿了一把「很严厉的尺」,来「丈量」我们的工作成效,大家的反应如何?
  
  
  
  蔡继志顾问:为什麽必须要有预评呢?虽然我们一直很注重照顾病人的品质,但是从一个非常严禁的世界级标准来审查,可能就做得没有那麽完整,所以JCI来看我们,主要是帮助我们找到盲点。预评的目的,就是来告诉我们做的对的事可以发扬光大;没有注意做到的,就要请我们修正或补充,更要紧的就是把我们在每一个方位上所做的努力,一块一块地整合起来。
  
   他们来预评的时候,不但看到我们医疗方面,同时也看到我们的环境安全与卫生,给我们很多的教育,这是非常的宝贵。我从头到尾跟着他们接见本院的同仁,大家开始有点Surprise。但是後来发现他们讲得都很有道理,就慢慢接受了。本院同仁的开放胸襟和接受批评的态度,真是很可嘉。
  
  
  
  对本院开放的态度印象深刻
  
  
  
  郑春鸿主任:JCI前来评监的委员,前後大概有九位,他们都是去过世界各国为不同医院评监过的专家。他们看到本院的一般表现,基本反应如何?
  
  
  
  蔡继志顾问:他们看了本院之後,基本都有很高的评价。尤其是瓦伯塔,他是二次预评的Leader,後来他越来越认识我们医院之後,翘起拇指来说我们医院真的是模范医院,因为我们都非常的自动自发跟他来讨论,一点都不掩饰,我们有缺点也都让他看,他对本院非常开放的态度印象深刻,後来他写信给我,都称赞我们医院真的是台湾的模范医院。我想他是讲真话的。
  
  
  
  三年内还会不定期地前来评监
  
  
  
  郑春鸿主任:我们从JCI网路上的通过评监的名单上看,分布在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有。这些通过评监的医院,其医疗品质真的都在水准之上吗?
  
  
  
  蔡继志顾问:没错。不过JCI评监三年一次,评监时间只是三、四天。三年减掉三天,其他的时间医院是不是做的一样好?这是一个最大的问号。所以JCI包括JC美国JOINT COMMISSION,他们会在认证之後,再一次不预期的前来评监。可能给通过评监的医院一个很短很短的时间的通知,马上来要你做再认证的工作。目的是希望通过的医院平常的表现和在评监期间的表现一样好。同时他们也会一直的在前後两次认证的中间,也就是这三年间,要求各种文件,各种报告,来保证一个医院不但认证的那几天很好,达到标准;同时认证中间这三年中每一天,也都一样达到标准。永远在维持这个标准,永远在改进,这是所有的已经被JCI认证过的医院所应该努力的方向。
  
  
  
  营利与非营利的医院都可能有好的医疗服务吗?
  
  
  
  郑春鸿主任:我们都知道医院应该是一个「非营利的机构」,但是很显然地,有不少医院并非如此。您认为一个以营利为导向的医疗机构,和一个「非营利的医疗机构」,JCI用一个同样的标准,用同一把尺所衡量出来的,会都同样通过吗?
  
  
  
  蔡继志顾问:我想一个营利的或者非营利的医院,他们如果都能够跟JCI理念认同一致的话,我想他们就是踏进正确的道路的第一步了。这些营利导向的医院要是认同JCI的标准,我想对病人是有福了,只要他们有心做,我认为就应当是一件好事情。进步永远是对的,他们愿意走向这条进步改善的路,最终还是病人受福,这是一件好事情。JCI不管医院的财务营利不营利,只看医院的表现是否符合他们的要求。 不过,要分析更清楚的话,最近美国发表老人照顾的情形指出,最近一年就今年2008年,比较病人临终以前六个月或者两年的费用,以美国各州、各市、各个教学医院或者非教学医院、地方医院费用进行比较。结论是那些医院里的专家和医师,倘若他们的收入是从照顾多少病人、做多少开刀、做多少步骤做越多就领越多钱,这样的算法的话,也就是以营利为导向的医院,他们病人临终两年内的费用,是那些拿固定薪资的医院,也就是「非营利医院」的两倍之多。
  
   问题是大部分的医院都是营利医院,只很少部分的医院才是非营利医院,所以可以说多数的病人都在这种营利的医院被照顾,难道我们要把这些营利的医院排斥在评监以外吗?不是,我们应当要把他拉进来,大家得到一个共识,即使到营利但也要提供非常好的照顾的品质,这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目标,在互相良性的竞争下,最後让病人受到福利。
  
  
  
  通过JCI评监只是一个开始
  
  
  
  郑春鸿主任:两次mock survey,一次正式的评监,一共三次,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麽?对本院有哪些深远的影响?
  
  
  
  蔡继志顾问:我深深感受一个医院真的很复杂,要注意的地方是多方面、多层面的,永远有改进的地方。两次的预评,除了leader以外,JCI都派出不同人马出来。所以第一次的预评跟第二次的预评都看到不同的地方。第二次的预评之後,我们所有的标准都通过,没有一个标准没有过的,只有几个标准是部分的过,每一条规定都有五分以上。
  
   我们应该要严肃地认识评监制度的真义。通过评监,即使通过再严格的评监,只能说我们达到一个很基本的、最少的要求,当然这是一件好事情,但是这不是我们的目标,这只是一个开始。照顾,是一个艺术工作,它尤其不容易用任何评监来规范,这表示我们永远都有进步的空间。
  
   当我们经过努力,得到一定标准的认证,以後我们就要在这个最基本的标准上,每一天、每一星期都保持最佳状况,我们要走的路,就是我们一直坚持改善医疗品质,照顾好病人的道路,评监的规章、标准只是一种工具,用来帮忙我们达到这个目标。

TOP
Copyright © 医疗财团法人辜公亮基金会和信治癌中心医院 台湾 台北市北投区立德路125号 电话:(02) 2897-0011 / (02) 660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