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是锁国、排外
文 / 黄达夫院长
想当医师一定要通过台湾考试
在1950年代,经美国援华协会的资助,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派多位主任级教授到台大医学院教学,并协助医院进行组织架构的改革。其中一位是病理科主任,之後,他帮忙一位台大医学院毕业生到杜克大学接受完整的训练後,极力推荐这位优秀的人才回台贡献所学。
结果,他从台大医学院得到的回应是,如果台大接受这位空降部队,怎麽对得起留在台湾的人。
到了1990年,我回国後,发现留学国外的医疗人才在1980年後严重断层。因此,费心鼓励华裔第二代人才归国服务,好不容易说服一位在加拿大成长,念医学 院,获得双博士学位,并在美国着名史隆凯特林癌症中心完成专科医师训练的外科医师回来。他说国语没问题,读、写中文较困难。但是,为了考台湾的医师执照, 他认真补习中文。问题是,他的教育背景使得他很难适应台湾考标准答案的试题。
结果,连续考了四年,好不容易通过了,却因为这中间他从原来的单身,结婚又生子了,最後,因家庭因素而打消了回台服务的念头。
台湾比130年前更封闭
最近,有位约30年前从台大农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到美国修完生物医学博士学位後,再进医学院,其後在美行医,担任临床教师。因有落叶归根的念头,想以一位成熟的医师的身分回馈乡里,她根本不在乎薪资的高低。
无奈的是,因为前几年的波兰医学生风波,卫生署以「维护医疗品质,保护病人安全」为由,对於国外医学院毕业生设立更多的路障。
只要不是从国内医学院毕业的人,不论其身分、资历,毕业於医学先进或落後国家的医学院,不但必须要通过台湾的执照考试,而且,还必须要在卫生署所指定的所谓医学中心接受一年的实习课程,熟悉台湾的医疗情况。
难道是要他们习惯台湾血汗医院的运作方式,领教名教授一诊看百人的本事,以参与创造台湾的医疗奇蹟?如此果真能达到「维护医疗品质,保护病人安全」的目的?
显然,在我熟悉的医疗领域,在台湾工作法规的限制不但不见松绑,反而,愈订愈不合情理,摆明就是在排斥从国外医学院的毕业生。
不免令人感叹,在全球化世界村的今天,对於台湾医疗的现代化贡献钜大,令台湾人感念、敬佩的马偕医师、兰大弼医师父子、罗慧夫医师之辈根本无法在台湾行医了!这个事实让我们看到今天的台湾反而比130年前还要锁国、排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