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对了,事就对了!

[最後编写日期:2014/06/18]
文 / 黄达夫 院长

 三月十二日所出刊《商业周刊》的封面人物是全球最杰出的执行长杰克.威尔许。他是当期的客座总编辑,在其访谈中分享他半世纪的成功智慧,强调人才培育的重要性。该刊封面上斗大的字写着「人对了,事就对了」。我很高兴看到这句话,因为我深深认同他这个观点。
 我回想我对「专业人才培育」这个观念的觉醒,应该追溯到我自己到美国接受住院医师与次专科训练的经验。从宾夕凡尼亚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到杜克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我所遇到直接督导我照顾病人的教师,多数都既有实力又极热心教学。而且,对待病人既体贴又周到。在那样的环境下薰陶,很快地,让我体会到从事医疗这行志业的意义,和追求学问的乐趣。特别是看到几位令我尊敬的典范,对於培育下一代的工作之用心与投入,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传承的重要性。见贤而思齐,就这麽投入医学教育工作,至今已超过四十年。
 十八年前我下定决心回国工作,而成为一所医院的经营者,但是,教育一直是我心中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我的passion。到头来,医院经营的目的,就是要把病人照顾好,只有经由全院同仁专业能力不断地提升,才可能把照顾病人的工作做得更好。所以,我日常工作的?大部份时间就是在从事教育工作。因而,我也很高兴知道威尔许花百分之七十的时间在培育人才。然而,他花时间在培育主管。但是,我的处境有些不同,因为台湾整个医学教育不很健全,所以,除了主管外,我还得花很多时间在更基层人员的专业能力的提升上面,包括护理人员、医学生、住院医师以至於主治医师的再教育。
 因此,过去十八年,我日常都与医院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有密切的接触,所以,我对於台湾医疗与医学教育的问题所在有很深切的认知。为求改善,这些年来我常在公开场合表达我个人对台湾医疗与医学教育的观察。今天我很荣幸有这个机会与国内教育界的先进交换意见,我将很坦诚地提出我的看法与建议,我更希望能引发一场辩论,来厘清一些议题,为台湾医学教育的改革找出一条出路。医疗是我的专业,医学教育是我四十年来持续投入与关心的课题,所以,我将站在我专业的立场,专注於医疗专业人才培育与配套措施的讨论。
 在前述威尔许这篇报导中,有一段给《年青人的课外课》,他说「年轻人常问他『我如何在未来能够成功』他的建议是『选一个能激发你热情的工作而且是你喜欢的』,也许有人会问『我该学习什麽』有人会说生物科技(biotechnology)是现在最热门的东西,但如果你没兴趣,也没有用!」。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教育家,也会认同这些话。但是,在台湾,联考填自愿时,往往就违反这个道理,只要高分,不管有没有兴趣照顾病人,就填医学院!
 记得几年前,针对这个问题,我在自由时报写了一篇文章,点出台湾医学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是我们没有用心选择适合做医师的人进入医学院,根据我长年近距离的观察,发现目前台湾相当百分比进入医学院的人,对於照顾病人并不感兴趣。他们之所以选择医学只不过是因为它是一份被社会尊崇的职业。而不是真正喜爱与病人互动,这种医师两三分钟就打发一位病人,所以,很难与病人建立良好的病医关系,更难从照顾病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转而把全部心思放在名或利的追求,恶性循环的结果,国内医疗形态越来越扭曲,而衍生出更多的问题。过去十二年健保又不断地压缩健保给付,不少医院开始减薪,甚至关闭。许多医师更觉得社会亏欠他们,日子过得越来越不快乐。根据不久前的报导,国内医师有百分之六十想转行美容医学,果真有这麽多医师是在这种不健康的心态下从事医疗工作,遭殃的自然就是病人,而且健保的浪费更无法扼止。
 所以,我认为医学生招生方式的改革刻不容缓。经过一个严格的程序,用心筛选真正乐於与人沟通、喜欢照顾病人又充满求知慾的人进入医学院,是最重要的第一步。我深信选到真正具人文关怀的人的话,他唯恐伤害到病人,就会自动自发地用心学习,教育起来事半功倍。如果选错了人,往往花费极大的精神与力气,都得不到好效果。
 我以为这是一个极简单的道理,万万没想到这篇文章居然引爆了一场不小的论战。基本上反对的人并不否定我的道理,只是,他们都认为经过面谈以及参考联考以外的资讯选择医学生的方法在台湾行不通。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台湾的学生与家长会为面谈补习,会假造文书,而且评审委员会受到各方压力与关说而无法维持公平、公正的立场,唯有以联考分数做标准才是公正。我当时公开的回应是,这些评审委员是从各医学院的教师群中特别选出来的,他们应该有志於办好医学教育,就会无私的做好评审的工作,为医界的下一代发掘最好的人才。但我心里不免暗想,如果国内的医学院找不到几个人能公正的执行评审工作的话,那麽,这些医学院不就没有资格从事教育的工作了吗?
 经过这场论战後,我一方面感到失望,一方面也领悟到台湾医界一个极严重的现实问题,那就是,国内的医疗传统一百多年以来,一直都根据分数招生入学。相同思维的延续,医学院教师的升等也是根据他们的论文数及SCI的点数。至於他们到底关不关心病人,对於教育下一代热不热心,教学的能力如何等,反而不是被考量的重要因素。而且,靠关系、关说升等的事也时有所闻,难怪很多局内人不相信面谈、甄审入学可能做到公平、公正,而宁可抱残守缺。
 然而,我们都知道要办好专业教育就必须要有好老师、好学生再加上好的课程、好的学习环境等的配套才可能成功。在此,我必须不客气的说,当今台湾医学教育最大的缺憾就是我们选择教师与学生的条件都错了!学习环境不友善,课程内涵也落伍,所以,医学教育的成效不彰,好医师越来越少。为了免於在这险恶的漩涡中越陷越深,是重新排列台湾医学教育的优先秩序的时候了!
 因此,针对今天「专业人才培育与配套措施」这个课题,我很诚挚地提出下列思考方向和具体建议:
 第一、医学院必须认清其主要的使命是为台湾培育优良的医师,来维护国民的健康。而不是产出众多的论文来为国争光。,所以,应该先把教学与服务做好,才有研究可言。
 第二、在选对的教师和对的学生方面,我认为应从教师升等与招生入学制度两方面的改革同时进行。把适合当医学院教师和适合进医学院的学生所应具备的「人格特质」做为选才的核心价值。
 我恳切的期望教育部与卫生署能积极协助医学院打破法规章程的障碍以及经费的提拨,以促成医学院教师、学生选才制度的改变。排除了法规章程的障碍并提拨充足的经费後,再由各医学院订定改革的时间表,先换好脑袋,然後以充份的时间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升等制度的修正,识人能力的训练等。连威尔许经过数十年的历练後,他自己说他选对人的成功率才达到75%,对於还没有经验的国内医学院而言,这个改革,必定是一件因难的工作。但任何事总要有个开始,只要有心并用心,再用对的方法朝对的目标去执行就会日渐进步。
 第三、在选对的人才外,也必须用对的方法教对的东西。事实上,从十几年前我回国时,国内就一直在进行医学教育的改革,例如,少部份医学生的甄审入学,小班教学,问题导向的学习,一般医学教育等,然而,我不得不说,虽然这些改革的动机都很良好。但是,很不幸的,这些改革和过去十年中、小学的教改一样,问题都出在,在推动以前,没有经过全盘周详的规划,在教师和家长的观念还没有改变,在教学环境、教师训练、升等制度等配套措施都缺乏的情形下,匆匆开几场讲习会就上路,以至於执行起来都走了样,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衍生更多的後遗症。台湾的医疗问题因而不得改善。
 回归本场研讨会的标题,我最後还是要重申,要把专业人才培育的工作做好,良好的配套措施的确是不可或缺的,当今在台湾要培育优秀的医疗专业人才,必须从选对的人(包括老师和学生)开始,再用对的方法,教对的东西。
 至於什麽是对的人,什麽是对的方法,什麽是对的教育内涵,则又是一门大学问了!它们更须要教育界严肃的讨论、辩论,然後达成共识。

 

TOP
Copyright © 医疗财团法人辜公亮基金会和信治癌中心医院 台湾 台北市北投区立德路125号 电话:(02) 2897-0011 / (02) 660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