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你,我的心就定了

[最後编写日期:2013/10/30]

访一般门诊护理师王素英

文 / 郑春鸿 (文教暨公共事务部主任)

病人的感谢是医护辛苦最大的报偿

郑春鸿主任:已经越来越少人要做护士,对於这样的「护士荒」,您的看法呢?适合当护理人员的人不多吗?

王素英护理师:护理人员就是一种跟人接触的行业,所以第一,您一定不排斥与人,尤其是与陌生人接触,甚至必须要满喜欢跟人接触,这是很重要的。以我个人而言,在工作上,我常常在病人给我的feedback回馈里得到很大的成就感与自我肯定的价值。因此,我在这工作上可以不断有力量做下去。
  有些长辈会对我说:「这医院是癌症医院,好像很多绝望的事,病人都是很痛苦、很辛苦的,您怎麽还可以做这麽久,您是如何面对这样的病人?您的心情会不会受影响呢?」
  其实我没有把工作只当做是工作,我喜欢与病人维持有点像朋友,又有点像家人的一种感情,所以在这工作上面我很喜欢,也看到自己在这工作上面的价值,觉得还满有力量的。
  只要时间上允许,我很喜欢跟病人分享,我觉得可能是真的用心与病人搏感情,那种感觉是不一样的,您不是每天很辛苦的在工作,您的辛苦是可以被病人的回馈,或自我肯定的价值得到报偿的。

专业才有自信,病人才会信任你

郑春鸿主任:很多护理人员的起初之心也是这样,但是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有时并不是那麽容易。是吗?

王素英护理师:是。在别的医院不管是病人的量或服务的量,「量」可能是比较被看重的事,在和信医院无论是您的主管或长官,让您很清楚知道「质」才是更重要的。门诊病人一多,接触的时间一定少,但是我们很清楚知道要「做对的事情」,就会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给病人比较好的「质」,这一直以来是和信医院的宗旨,您很自然就会很清楚这是「对的事情」,只要在时间或工作范围允许的情况下,您都可以尽量去做。

郑春鸿主任:您觉得一开始您就是个好护士吗?还是您慢慢地变成很好的护理人员?

王素英护理师:我觉得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成为一个有自信,而且尽量把事做对的人,真的要去从做中学,去发现一些问题,才慢慢知道哪些是您需要去修正的。
  护理人员的专业也很重要的,做事专业才有自信,病人才会对你有信任感,医病医护关系才会好,这是一个很正向的循环。护病关系好,相对的在您的照护上,病人与您关系的建立会更好,很多麻烦棘手的问题就会没有了。

郑春鸿主任:您是否曾经有做不下去的时候?

王素英护理师:坦白说,不曾很明显有这样沮丧感,但是身体的疲累是有的。比如连续跟几天时间比较长的诊时会很累,我的主管曾经关心问我会不会很累,需不需要帮我安排休假,因为她看到我身体是累的,会担心。其实我觉得还好,那种累是经过休息、睡觉都是可以恢复的,只要不是心理的疲累,身体的疲累都是很快可以过去的。我从来没有离开这个工作岗位的念头,因为这工作我做得很快乐,跟病人的互动也一直是我很喜欢的。我的病人给我的回馈也都很好,常会分享他们的人生故事。

先接受病人的情绪再开导他

郑春鸿主任:照顾癌症病人跟照顾其他的病人有甚麽特别的感受?

王素英护理师:确实是很不一样的,因为我的前一份工作是在婴儿房,那是一个充满希望、充满欢乐的地方,跟在这里的落差是很大的。但我觉得只要去「同理」病人及家属的心,不管是哪一科的病人都一样,癌症病人需要我们同理的地方又更多。我们的病人除了身体上的照顾比其它科的病人多以外,在心理层面的照顾是更需要的。
  我觉得自己满幸运的,在身心科跟诊有比较多的机会跟时间与病人长谈、分享,可以更清楚病人心里的一些苦闷、担忧等,也就比别人更容易去同理,因为我较多的机会去接触他们,能够听到他们的心声,在其他科的门诊可能没有办法有那麽多的时间去跟病人谈,且隐密性也不够,在身心科是有这样的环境。
  因此,病人也满喜欢跟我分享,他们会觉得我懂他的事情,我懂他在想什麽,大多数的癌症病人家属都会一直叫病人「不要去想」,可是我不会这样讲,我会说可以「想」,但不能「一直」这样想。你要先接受他的情绪,这是一个必经、正常的过程,这种情绪一过了以後就导向他往正向的想法,去接受他的疾病与治疗。
  我也会把这样的经验与家属分享。家属都是好意,但不知道怎样去劝病人,常常忽略先去接受病人的情绪,所以我是比较幸运可以接触到这一领域,病人也很愿意跟我讲。

让孩子有尽孝道的机会

郑春鸿主任:病人家属也是我们癌症医院不可避免要照顾的一群,可否谈您跟病人家属接触的经验?

王素英护理师:我常跟病人提醒,陪伴他的家属也是很辛苦,他想要帮你,但不知道要怎样帮,所以你要让他有机会去陪伴你跟帮忙你。
  很多家属都说不知道要怎样帮忙病人,「叫他吃就是不吃,叫他怎麽做,他就不愿意。」家属也很无力,所以有时我反而会劝病人。尤其有些妈妈或爸爸生大病,他们的心态都是不愿意麻烦孩子,尽量不要让孩子还要去做什麽,自己不舒服就尽量不要去麻烦孩子,可以自己来就自己来。至於儿女的心情常是不知道要怎麽帮忙。
  因此有时我们可以从中当协调的角色,我也会劝病人:「你的家人很想要帮忙你、照顾你,我知道你是因怕麻烦他,所以你都会说不要,事实上你应该让他有机会一起来帮你,因为以前是你照顾他,现在你生病了,孩子大了,换成他可以照顾你,你要让他有机会,不然他们会很难过没有办法尽孝道。」有时候我们必须要扮演这样的角色,家属也会很感谢,毕竟亲人有时很难直接去谈的话,经由医护人员的引导,病人也常潸然泪下,常常如此的。

治疗结束也是病人情绪忧郁的高峰

郑春鸿主任:有印象特别深刻的故事吗?

王素英护理师:其实很多,因为每个病人的背後都有他的故事,病人告诉我们以後才发现,原来我们看到的可能只是表面,真正影响他的并不是这麽简单的。
  我分享一位病人故事:这位病人已经治疗结束,但是有一些心理的问题,忧郁,虽然身心科也已经及时介入处理,但是後来他还是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那件事情後让我一直警惕自己对病人的关心与敏感度一定要及时,只要时间允许,病人的表情或状况不太对,我多关心一句、多问一句,甚至拍拍他、握握他、给他一个拥抱,我想当下对病人都是很重要的,至少他知道有人还在关心他,他不是孤单的。
  当时这件事让我觉得真的很震惊,毫无预警的,而且病人也已经治疗结束。可是我们忽略治疗结束也是病人情绪忧郁的一个高峰,因为他好像失去了重心,以前可以靠治疗来处理疾病,现在治疗完了,不知道还能做什麽的时候,他们心理上的慌张有时是我们很容易忽略的,我们总觉得治疗好就没事了,那件事给我很大的提醒,就是治疗结束的病人,我们一样也不能忽略。

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将残的灯火,祂不吹熄

  我是一个基督徒,我很喜欢用《圣经》的话去跟病人分享,因为我觉得有时不知道如何去安慰人,《圣经》的话确实有抚慰人心的效果。我喜欢做小卡片,因为可以顺便送给病人,病人不管他是不是基督徒,我都会跟他们分享,有机会就会把《圣经》内的经句写下来护贝,有机会就跟病人分享,他们都很喜欢拿到小卡片,有时候还会问有没有别的「新做的」。几个月後回来,还会告诉我都把这些小卡片放在梳妆台上的镜子,每天一定要看。我觉得很棒,因为他们觉得有被安慰的感觉。
  因为病人给我这样的回馈,我觉得他们好像真的很喜欢,也接受了,不会排斥这样的礼物和祝福,所以有空我就会写。安慰人的话一下子不知道怎麽讲,或者是当下没有太多分享时间,就可以用卡片。《圣经》的话真的很能安慰病人,比如:「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将残的灯火,祂不吹熄。」(马太福音十二:20);「疲乏的,祂赐能力;软弱的,祂加力量。」(以赛亚书四十:29)。有的病人一看到卡片上的经文,眼泪就掉下来。

看到你,我的心就定了

郑春鸿主任:请谈一下你是一位基督徒,对你的工作给你怎样的力量?

王素英护理师:《圣经》的话除了帮助我来安慰病人以外,其实也给我很大的支持。很多时候《圣经》里面的教导,让我知道怎样看到病人的需要,尤其在心理层面的。可能是我满喜欢当一位倾听者,病人在跟我谈的时候,他们很愿意敞开心,在谈的当中,因之前的训练,或一些人生经验让我很能去跟他们做分享,时机适合的话,我就用《圣经》的话来安慰他们,或者是帮他们祷告,当然这样的机会并不是非常多,毕竟工作中也没有那麽多的时间,但我希望让病人感觉到我是真的在关心他们。
  有病人跟我说,每次来医院之前,心里都很紧张,尤其要看报告,担心到一两个礼拜都睡不着觉。「看到你,我的心就定了」。
  有的病人跟我说喜欢看到我,因为「你比较阳光,你常会跟我讲一些正向的话,一些正面的想法或观念。
  这对我而言也是很大的肯定,所以我就更愿意去跟病人分享。因为病人跟我分享的心情,都是我跟其他病人分享非常好的题材,因他们都是经历同样的过程,所以更能听进去别的病人也曾走过这样的路,我也会告诉他其实你并不孤单,不是只有你这样,你也不是最奇怪或最不好的,大家都是曾经这样走过来的。

郑春鸿主任:幸好有这家医院投资在病人的时间比较多,要不然我们也没办法去做这些分享。

王素英护理师:我也很感谢我的长官与同事,因为这些也必须他们来成就我。有的病人或家属,一开始我不知道需要这麽多的时间跟他谈,当你发现一些问题,必须花多一点的时间跟他谈,这时候我的同事可能就要协助我的一些工作,同事们都非常的好,他们都给我很大的帮忙,就是偶而有这种状况的时候,马上在旁边协助我并提供支援。

TOP
Copyright © 医疗财团法人辜公亮基金会和信治癌中心医院 台湾 台北市北投区立德路125号 电话:(02) 2897-0011 / (02) 660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