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真相淹没在口水中
文 / 黄达夫 院长
一个离预产期不到几天的胎儿的无预警死亡,对於医师而言,是沉重的压力,对於父母而言,是巨大的伤痛。然而,追究死因是一件严肃的专业问题,在没有深入探讨之前,没有人有资格论断其是非对错。
因此,个人认为前些日子媒体、网路的喧嚷、挞伐,其实对於当事的医师与黄姓妇人两位而言,不但於事无补,反而造成严重的二度伤害,令人深感遗憾!
真相有待公正的、专业的医界第三者去厘清。但是,在现阶段,我们可以讨论的是,处理医疗争议事件的程序。做为一位医院管理者,个人认为,面对任何一件非预期的医疗後果,都应该以最严肃的态度去处理。在这过程中,一方面要支持当事的医护人员,一方面也要站在病家的立场同理他们的心情。所以,院方应该在第一时间主动与家属召集家庭会议,以最真诚的态度表示,任何一件令人遗憾的後果的发生,对於病医双方而言,都会造成严重的打击。然而,对於事件的发生,病家并没有第一手资讯,只有信任医疗专业去检验事情发生前後的处理步骤,所以,院方应该向病家承诺会尽最大的力量去找出真相,必要时,向家属提出解剖的要求,并在限定的时间内给予回覆。
根据媒体报导,黄姓妇人说:「事发後,我有主动打给院长秘书室,说明事发经过,跟我们家属不能接受的地方。但因为一直没有人给我们回应,只说院长知道了,会处理,但还是不闻不问,我们才会找民进党的立委寻求帮助」。如果,这是事实,个人认为,当初院方如能即刻主动出面处理,应该就没有後续的事情发生。
接着,民意代表固然有为选民服务的责任,但是民意代表并没有判断医疗争议事件的专业知识,因此,民意代表要做的,不应是为选民召开记者会,而是,帮忙建立病医双方沟通的管道,促成双方进一步的协商,以让病家尽早得到真相。
如果国人不能从这两天沸腾的议论中得到教训,进而,改善台湾处理医疗争议事件的做法,只是情绪上的发泄,反将使得病医关系更加恶化。
而且,个人深信当今卫福部正在大力推动的医纠法,不但不可能解决台湾医疗纠纷的问题,还可能导致更多的後遗症。斧底抽薪之计,是由卫福部与医界共同建立医疗过失保险制度,并成立第三者公正的、专责的病医协调与医疗过失监定机构,全权处理所有医疗争议事件,才是病医双赢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