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诊断与治疗

[最後编写日期:2017/04/14]

  (华健渊摄)

鼻咽癌的治癒率在过去十年来有长足的进步。反应在我国的癌症十大死因里,鼻咽癌已在十大死亡原因之外。

文 / 郑鸿钧主任(放射肿瘤部)

    根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的资料,鼻咽癌发生率全世界一年有65,000位病人、中国一年有27,000位病人、香港一年有1,500位病人、东南亚一年有17,000位病人、台湾一年有1,200位病人。好发的地点主要在华人聚集的地区。

    因此鼻咽癌是台湾特有的癌症之一。发生年龄一般在30-50岁的壮年时期,男与女之比率约为2:1,根据卫生署的最新的统计资料,鼻咽癌是男性第九常见的癌症,在女性则位居第十二位。鼻咽癌发生的原因包括:(1)华裔,(2)EB病毒感染,及(3)家族遗传。不似其他头颈癌,与抽烟及喝酒的关系并不密切,但也有资料显示,发生於50岁以後的鼻咽癌可能与抽烟有关。

鼻咽癌的症状

    鼻咽癌的临床表现与肿瘤的侵犯位置有关,颈部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其次是带血丝的鼻分泌物及痰﹑鼻塞﹑耳鸣﹑听力减退及吞咽疼痛等症状。如果肿瘤往头骨侵犯,则会有偏头痛﹑复视﹑脸麻及视力减退等症状。

    临床上容易误诊的病人就是肿瘤往头骨侵犯,临床表现只有头痛﹑眼睛酸痛、及视力减退等症状。病人常往返於眼科、神经内科之间,到颈部淋巴结肿大才得到确实的诊断。因此,有上述症状之病人,须考虑作鼻咽部之检查,以确定是否罹患鼻咽癌。

鼻咽癌的检查

    鼻咽癌的确定诊断必须依靠鼻咽的切片检查。本文所指之鼻咽癌是指上皮癌类的肿瘤。病理分类依世界卫生组织之分类,可区分为第一型﹑第二型及第三型。在台湾,第二型及第三型是最常见的细胞型态。第一型是指分化良好到中度分化之上皮细胞癌﹑第二型是指非角质化之细胞。第三型是指分化不良之上皮癌。

    鼻咽癌的初步检查包括仔细的鼻咽部视诊(用鼻咽镜或耳鼻喉科的反射头镜)﹑十二对脑神经的检查,特别是第五及第六对脑神经的检查﹑头颈部的触诊,尤其是颈部淋巴结肿瘤的大小与位置及血中EB病毒包膜抗体(EBV-VCA IgA)的化验。
根据研究资料,头颈部核磁共振比电脑断层能更清楚了解鼻咽癌侵犯的范围。因此头颈部核磁共振检查应作为鼻咽癌检查的首要项目。

鼻咽癌的分期

   鼻咽癌的的分期标准,目前以AJCC2010之分期为基准,共可分为I到IV期。分期标准如下:
I期:原发性肿瘤只限於鼻咽部,没有淋巴结及远处转移。
II期:原发性肿瘤侵犯口咽部同时合并同侧颈部有单一小於或等於六公分的单侧淋巴结肿大,没有对侧淋巴结及锁骨上淋巴转移。
III 期:肿瘤已经侵犯到头颅骨底和鼻窦处或颈部有对侧淋巴结转移的情形(且淋巴大小小於或等於六公分),没有锁骨上淋巴转移。
IVA-B期:原发肿瘤侵犯至颅内;或颈部淋巴结肿大大於六公分;或锁骨上淋巴转移。
IVC期:疾病已发生有远处转移。

鼻咽癌治疗

    鼻咽癌的治癒率在过去十年来有长足的进步。反应在我国的癌症十大死因里,鼻咽癌已在十大死亡原因之外。

第一期、第二期及部分第三期治癒率皆可达是90%以上;但第一期的治疗以单独放射治疗,第二期以上则合并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
第三期的治癒率可达85%以上、治疗以合并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为主。
第四期如未发生远处转移治癒率可达60%以上,治疗也是以合并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为主。如已发生远处转移,则治癒率降至10%。

结论

   鼻咽癌的诊断及治疗在过去20年已经有长足的进步﹐进步的原因,包括:

1.影像医学检查的进步﹐使我们在界定肿瘤侵犯的范围变得更精确。

2.现代化的放射治疗﹐使得放射治疗的角度及剂量的计算更精密及准确。

3.科技整合疗法的广泛采用。

    而新一代放射线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放射治疗的角度及剂量的计算能够更为精密准确,不但减少了对正常组织的损害,例如唾液腺的保留,将进一步提昇病人的生活品质。
 

TOP
Copyright © 医疗财团法人辜公亮基金会和信治癌中心医院 台湾 台北市北投区立德路125号 电话:(02) 2897-0011 / (02) 660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