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需要的感觉真好

[最後编写日期:2014/01/14]

访门诊护理师庄淑莉

文 / 郑春鸿 (文教暨公共事务部主任)

 

称职的护理人员关心层面广

郑春鸿主任:做一个护理人员,要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称职?

庄淑莉护理师: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基本的护理学识,同时要能比较细部地去关心病人的每一个表情,今天他有什麽讯息「发」出来,代表他可能有哪些问题需要帮忙的,就去加强那些服务;除了关心病人本身以外,还必须关心到他家里的事情,家属跟病人之间有没有什麽问题,是需要我们帮他们一起来解决的。

医院允许我们有较多时间陪病人

郑春鸿主任:这麽细节的关心,台湾的护理人员要做到这些要求,好像不是那麽容易?

庄淑莉护理师:的确,病人常常跟我们讲,到我们医院就是不太一样,本院护理人员可以坐下来跟他谈他的事情;在别的医院门诊,等了好久终於等到,进去才一下子,屁股还没坐热就要起来了,好像来到菜市场来匆匆去匆匆。我们医院病人门诊人数没有那麽多,我们可以好好地跟病人谈他很私密的事情,也可以为他做好个人的卫教,了解他的状况。我觉得我们的护理服务条件跟他院不太一样,医院允许我们有较多的时间可以来做这些事情,所以病人相对会觉得有比较多的收获。

专业护理人员不是只会按铃

郑春鸿主任:台湾有些医院认为门诊只是叫号、安排看诊,就不(雇)用护理人员,而由事务人员来做,您们能认同吗?

庄淑莉护理师:我们的病人常常会问说:「我今天是几号?你们医院很奇怪,为什麽没有号码?」我们跟他讲说,我们给你的是一个专属的时段,而不是把你编了一个号码,这是给予病人提升尊严,病人不是被编一个号码。
  护理人员的角色如果只有叫号,这样就真的一般事务员都可以做的,护理人员在病人进来之後,必须在很短的时间观察病人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护理师跟诊要随时准备病人有没有什麽是需要帮忙的。我们要非常注意医师叮咛病人哪些事,病人看完诊之後,可能还有些不清楚,我们会重覆再去解释,并澄清一些病人不对的观念,给他立即的卫教,或接下来有些看病流程怎样来排,对病人才是最好的。这些工作不是一个只会按铃或的非医疗护理人员能够去执行的。
  我们护理人员也都很认同花一些时间好好去卫教病人,对病人及家属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工作绝不是非护理人员能够去取代的。

初诊和看病理报告家属最好一起来

郑春鸿主任:我们医院的门诊看的时间也比较久,你们通常是怎麽样进行卫教,怎麽样抓紧时间,该讲的话要赶快告诉病人?

庄淑莉护理师:现场卫教确实要抓住重点,端看病人的个别需要,讲他最需要的部分。譬如这个病要做手术,术前会做很多的检查,我们会跟病人说检查项目包括哪些?目的是为了什麽?手术前应该注意的事项,譬如可不可以正常地吃等。有些人会误认为身体有癌细胞,不能吃得太营养,否则癌细胞会被「养大」。这显然是无稽之谈。我们细心地卫教,无形中也让病人及家属,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诊断、治疗的一些方向。
  有的病人是一个人进诊间的,病人本身很紧张,他非常担心,所以注意力很难集中地去了解医生说的每一件事,因为很焦虑,也会记不清楚、表达不清楚自己的状况。这个时候如果有其他家属一起进来的话,就可以协助做一个比较好的整理;有时医生在跟病人做解释,病人好像也没有办法了解,家属在场也可以帮忙做沟通的角色,把医生的意思解释成病人能够听得懂、接受的话。
  在和信医院,病人自己一个人进来看病也没有关系,因为我们的护理人力是全国最充分的,护理师会在旁帮忙病人听取医师的说明,再跟病人解释得很清楚,或解释给家属听,这样病人回去也可以跟家属讨论,或者下次可以请家属来,我们可以解释给病人或家属听,都没有问题。第一次来就诊或是看病理报告的当下的时候,我们是特别欢迎病人家属一起来就诊。

小状况都可能造成大灾难

郑春鸿主任:护理师每天要面对不同教育程度、身心状况截然不同的病人。护理人员EQ要很高?

庄淑莉护理师:对!一个小状况,都极有可能造成大灾难。我们不敢轻忽任何一个细节。比如有一个病人,开了刀有一个比较大的伤口,太太在病房看到这个伤口很难过不舍,後续病人要回去,她也不知道怎麽照顾这个伤口。病房护理人员非常好,已经把太太教到可以为这伤口换药,这样病人他出院之後,就可以由家属帮忙照顾这个伤口。
  可是病人状况不是太好,照顾他的太太情绪也非常低落,因为看着先生体力一天不如一天,身上又有那麽大伤口的不舒服,太太问先生说:「假如这麽辛苦、路这麽难走,我们就是选择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你也解脱了,我也陪你,小孩子也可以减少负担。」太太曾经想带着先生「一起走」,就是想要选择伤害自己的方式离开。我们从病房那边知道太太有这样的想法,後来就转介到我们身心科来,我们就一直鼓励太太说,你先生虽然很辛苦,但是我们大家都努力了这麽久了,你把他照顾的非常好,你的小孩子也都很关心,大家一起再努力吧!你们寻短会造成小孩子难过。他们夫妇终於在我们的鼓励与劝说下勇敢地度过难关。

病人情绪出状况急照会身心科

郑春鸿主任:遇到病人情绪出状况,求助身心科来衔接的点,会不会稍微晚了一点?

庄淑莉护理师:我们在门诊发现,第一个动作就是先会由社工师先去关心、了解,看有没有什麽立即可以解决的事可以帮忙的?社工可以来诊间跟家属或病人谈,假如我们觉得病人或家属情绪是很糟的,回去可能有一些危险性,或是家属在照顾上出现了一些问题的,需要有人来衔接帮忙的,我们就很快会诊身心科,不必等到下次门诊,我们会用急照会的方式,看今天哪个医生可以来帮忙照顾这个病人,我们现场再来做个处理,并且会透过电话或请家属来医院,一起好好来谈一下病人的状况。

对比较亲近的人发脾气

郑春鸿主任:你们会经常遇到脾气很不好的病人吗?

庄淑莉护理师:还是会有,癌症病人的脾气可能来自於他治疗的不舒服、担心原来是家庭里主要经济来源或主要的决策者,因为他在生病没办法继续工作,需要仰赖太太比较多的事情,有时候男生比较不容易去表达:「我比较脆弱、需要帮忙」,郁闷的时候就发脾气,尤其对比较亲近的人发脾气。家属常会说,病人回去很爱发脾气。我们会安慰家属说,其实病人确实特别有些担心、有些困扰,他不知道怎麽请你帮忙,对亲近的人,他只会用表达「最直接」发脾气的方式表现,这的确会让你觉得脾气都好像发在你身上,但我们不妨多体谅他一些。

郑春鸿主任:所以你们现场有时也要做调停,有没有现场吵起来?

庄淑莉护理师:有医护人员在,他们比较不会,可能拌个嘴,有一边可能不高兴就走开、不理他,但是在我们面前,大家都还是会容忍一下。

不只病房舒适,病房服务有口皆碑

郑春鸿主任:和信医院因为服务好,常被认为是「贵族医院」,您都如何向病人解释?

庄淑莉护理师:有时候病人来我们医院,会说第一次来看後,「我好久好久都不敢来,因为我觉得你们是贵族医院,你们费用比别人贵……」我们会跟他解释说,和信医院绝对不会无理多收病人的费用的,为了病人的安全,我们希望有些不适合重覆使用的医疗耗材采一次性抛弃式的,这个东西就会请病人自费。有少数病人也会说和信医院没有三人健保床,病房要补差额,比较贵。我会告诉他们,癌症病人非常怕感染,所以我们才会不设三人房,只设两人房、单人房。事实上,如果病人在外院住两人房,也同样要补差额。
  和信医院的病房有宽阔的空间、环境,病人心情会比较好一点,不会像住在一个狭窄、不明亮的地方,让他有郁闷的感觉。其实住下来之後,病人及家属也都会立即发现,和信医院的病房不只舒适,病房的服务是有口皆碑的,护理人员及清洁人员的服务迅速、周到、专业、亲切,几乎和过去的就医经验完全不同。

体贴的心、多一点陪伴、多一声问候

郑春鸿主任:你发现癌症病人的要求很多吗?

庄淑莉护理师:其实癌症病人并不会要求特别多,基本要求不外乎就是能吃得下、睡得好、血球的项目每次抽血都在正常的范围内,有机会可以持续治疗,有更长的时间去陪他的家属,有更好的生活品质。但是因为癌症的治疗相对比较辛苦,面对癌症的心情也低沉不少。我们护理人员能帮上忙的地方就多了,体贴的心、多一点陪伴、多一声问候,都能带给病人及家属快乐。

对每一个细节都很在乎

郑春鸿主任:你认为门诊护理的辛苦和困难的地方在哪些地方?

庄淑莉护理师:有时候我们跟到外科诊的时候,医师看诊的速度是相对比较快的,想把每个病人的卫教作好,相对时间是很赶的。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病人疑问的事解答清楚,在忙的过程中,我觉得有时候很难静下心跟病人解释。我们有比较好的空间,可跟病人讨论他觉得比较私密或需要被解答的事情,但下一个病人会在外面等候,有时不得不做一个谈话结束,会让我觉得相对病人也会有压力。我是一个对每一个细节都很在乎的人。

被需要的感觉真好

郑春鸿主任:在门诊的护理人员跟你相处的时间短,比较没办法「搏感情」,是吗?

庄淑莉护理师:我们每次接触每位病人虽然只有五分钟、十分钟,但是我们对病人都表达了我们诚挚的关心,我们对病人的卫教解说到满意,才让病人去批价,我相信病人我们也都感受得到我们的付出。事实上,常有病人特别来找我们只为问一声好;在医院碰到病人,他们也会很高兴跟你打招呼,只要有时间,我们也会停下来问候说最近怎麽样,了解病人最近的状态。譬如我昨天碰到一个病人,她对我说:「你最近剪头发了?」可见他也关心我。我就问她说:「有没有比较漂亮?」我们就像家人或像朋友。
  上次有遇到一个很容易紧张焦虑的病人,他带着他的家人到医院看别科,因为家人的问题让他觉得很担心,她好像需要找一个人倾诉,就跟她姐姐说,我想去身心科找庄淑莉护理师。我会觉得说,我很高兴,病人遇到问题的时候会愿意来找我,我跟他谈谈家里的状况,也让她觉得比较安心。这种被需要的感觉真好,当病人有需要时,她能够想到你,这就是成就感。

每天来上班我都觉得很快乐

郑春鸿主任:在和信医院,你最在乎的是什麽?

庄淑莉护理师:很多病人跟我们讲说,来到和信医院感觉很不一样,从我们的志工、柜台人员、护理人员到医生,各单位的人都非常的好。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家的感觉,因为我们把每个病人当作是朋友或当作家人在照顾,那我们很用心在听病人的一些需求,相对这病人也感受到我们的真诚的,病人就会非常谢谢我们。一路陪他们走过来,病人给我们的鼓励是非常正向的能量,我每天来上班都觉得很快乐,进来医院看到同事就开始打招呼,心情就非常好。看到病人,和他们打招呼,让我觉得每天精神非常好,觉得很有能量。可能因为病人的一句鼓励的话,让我觉得工作是选对了,我做这个工作是有价值的。我们团队就是在这个气氛里面,互助支持、互相打气,遇到比较困难的个案,很多团队的人可以来处理,相对在这过程中大家都成长了,并不会觉得哪边特别辛苦,能在这个环境工作是很开心的。    

TOP
Copyright © 医疗财团法人辜公亮基金会和信治癌中心医院 台湾 台北市北投区立德路125号 电话:(02) 2897-0011 / (02) 660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