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疗家属不是配角
访放肿科陈秀贞护理师
文 / 郑春鸿 (文教暨公共事务部主任)
生活叮咛,家属、病人同等重要
郑春鸿主任:职场的制度及工作文化很重要,您从事护理工作三十年,看到台湾的护理基层,包括领导班子、同事,或您的部属,在时间的纵身上看,有哪些改变?
陈秀贞护理师:护理工作第一就要对病人好、帮上病人的忙,这是永不改变的要求。我特别看到的是病人家属的改变。现在家属比以前更了解病情,护理人员应该给他相关的知识,他们了解得够,在家就会代替护理人员把病人照顾好(尤其是癌症病人的家属),因为病人来医院看病、住院只是短暂的,他们在家时间很多,家属若可以照顾好病人相对也等於帮助护理人员,我们可以不必一直盯着病人讲。
比如病人没办法煮东西、没有办法出去买;饮食我们要怎麽调配、怎麽吃?还有一些基本的的护理,像鼻咽癌的放射治疗後,要漱口、喝水、吃东西,我们说有这三个口诀,家属跟病人都要记得,这三样事,病人有没有随时在做,一直放在心上,一直有在做?日常生活的叮咛,对家属跟病人同等重要,出发点就是为了病人好,让他治疗能够顺利、轻松,不会很痛苦,不会那麽辛苦。
主动察言观色去关心病人
护理人员要尽责,要多注意病人,我们放射治疗是病人每天都会来治疗。刚做化疗出院的病人,一定比较虚弱,化疗有反应,尤其是同步做放射和化学治疗,病人更会很辛苦,护理人员要主动察言观色去关心这些特别辛苦的人,因为有的病人虽很痛苦,但会忍耐着不好意思讲,我们走过去看他,会知道他现在好不好,他表情稍微不一样了,赶快过去问哪里不舒服。像我今天就碰到一个病人,礼拜六我上班碰到他,他还跟我有说有笑,推着化疗的点滴;今天是他太太架着他,他的脚是弯的,我就不解怎麽会变成这样,差那麽多,後来栏他下来问,并请医生处理,现在病人还在打点滴。当时他是非常不舒服,快晕倒了,可是他还撑着,从淡水坐捷运到这里。我跟他太太说,以後如果这种情况,要坐计程车才对,不舒服是要过来,不是在家里休息,但要坐计程车过来,或打电话给我,我会准备好等你,你这样从忠义站把他「架」过来,我说这样很危险,你们都不要硬撑,家属确实很重要,他们知道病人的状况,很多时候病人不会自己打电话,因为他连出门都没有办法。在整个癌症治疗的过程中,家属绝对不是个配角,不是凡事可知可不知,病人很多表现,自己也说不上来,必须由家属平常的观察得到正确的答案。
病人生活细节,家属要帮忙盯
比如,问病人吃得好不好,病人都会讲我有吃,我会追问说:「对!你有吃,那你是吃多少?是一口还是一碗,这差别很大;喝牛奶是喝一口还是一杯、一瓶?」我问:「你早上到下午牛奶是吃几瓶?」「嗯……」他答不上,这可能就是有问题,因为我要求他到这个时候要喝六瓶,他就是心虚嘛!
病人有时候真的很可爱,我们护理人员就要像老师在问学生:
「你有没有漱口?」「有。」
「那你的水呢?」我跟病人讲,你来我都会瞄,你身上有背瓶水。我就问你漱了没?有的人说有水放在车上。
「你把水放在车上,那你有常漱口?」
「没有。」他只好承认。我说那你带水干嘛?叮咛你带水就是要漱口。这样才不会到时候你就跟我说:「我好累嘴巴都烂掉了,没办法吃东西,痛得要死,放射治疗不要做了。」
病人的生活细节,家属要帮忙盯着,他一直讲话,躺在那里不动,时间到了水就赶快递给他,叫他漱口。有的病人会懒,我们就好像三姑六婆一样,一直念一直念,我们念病人跟家属念他那种感觉会不一样。很多病人觉得我们讲的一定是为他好,一定是对的;家属在念就会觉得烦。心想我都很累了,你还一直碎念,就会搞的很不愉快。
「鸡婆」到这样的程度
有的病人脾气不好,家属都默默的,因为他告诉我们,在家病人会骂家属。有时候我都跟家属说,没关系!你不敢讲不敢念,先打电话告诉我,他来的时候我会去那边等他,我都会先这样问:「某某先生,你现在会不会痛?嘴巴会不会很乾?你有没有漱口?多久以前漱的?」我就会慢慢套话。「这样不行,多久以前漱的?你嘴巴我看看!里面有味道,里面都白白的、红红的,你都不痛吗,一定会啦!你要赶快漱,当然你痛,我会讲医生赶快开药给你,但你家人念你是我交待的,是为你好,你不要嫌罗唆,如果没人这样盯你,你会更惨,就是这样子。」
护理人员就要「鸡婆」到这样的程度,做到不厌其烦的地步,比较特殊比较懒的病人,要盯的更紧,一直盯他盯到他都会「怕」,你会发现,当他康复了,他回来看我们,他其实都会感谢我们:「你看我这样就不用放鼻胃管,有的就是懒不漱口,痛到没办法吞水,那就是放鼻胃管。」家属有没有帮忙,有没有一直努力,随时在注意病人的状况很重要。我们放射治疗是很密集的,尤其在口腔部份头颈癌的病人,真的非常辛苦,有些病人心理上就很恐惧。不是每个病人都可以跟我们很深入聊得起来,有的会点到为止,不想再谈的;有的会一直讲。护理人员是想帮你,但有些病人心门比较封锁,除非真的不行,一个都不放弃。
这就是「以後会多盯着他」的病人
郑春鸿主任:当一个好的护士要很仔细,要锲而不舍,一直讲一直讲……
陈秀贞护理师:对!我的个性就是这样。并且觉得这样才叫100分。我既然做了护理,就要做到最好,那就会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有的病人很想要听卫教,很想要了解,我就会更用心;有的病人是,你跟他讲话,他二个眼睛是看天花板,我就会讲重点就好,现在多讲,你的心不在。不过,这种病人就是我说的「我以後会多盯着他」的病人,因为你跟他讲,他到底有没有听进去,你不知道,他都说我知道我知道,可是一个礼拜、二个礼拜再来治疗的时候,你问他,他就说:
「你哪有讲?」我说我怎麽没讲,你都有签字在那边。
「我再跟你讲一遍,我上次跟你说的,你忘了,现在要做……」尤其碰到一些很皮的老先生,他就说「到时再说」他的心态就会说「哪有你说的那麽严重」当然要讲严重,让他会怕,赶快做好,不是等事情发生了再说。
「我不是要吓你,真的是会这样,你一开始做好,坏的後果就不会发生,就不会说这麽痛苦、这麽辛苦。」
我是和信「元老级」的护士
郑春鸿主任:以前您曾在外院妇产科工作,所以你喜欢看到生命的诞生?到和信医院照顾的是特别需要帮助的癌症病人,落差很大吗?
陈秀贞护理师:对,产科是接生,有新生命。不过,妇科里面也是会碰到一些,所谓妇科的一些问题,比如有的病人是不孕,不能生小孩,大家也许不相信,有的家庭媳妇不生小孩可能就会被fire掉。现代医学可以找出很多方法,使病人能怀孕生小孩,大家就会非常兴奋。在妇科我们也会碰到癌症病人,包括子宫颈癌的病人。
後来在因缘际会,看到报纸刊出和信癌症专科医院徵护理人员,我还记得是张念雪护理长跟我面谈的。我是「元老级」的护理人员,一路上看着医院从筹备孙逸仙医院,慢慢成长茁壮起来,一路也认识很多医生、护士、很多的病人。突然转到一个癌症中心服务,整个领域就不一样了,又碰到很多外院主任级、教授,会觉得这个地方可学习的地方很多,当时来和信医院的同事很多都是菁英,临床很有经验的,大家感情都很好,会一起互相鼓励。从门诊、病房、柜台、供应室阿姨,大家都像一家人一样很熟。
把和信护理精神传承下去
郑春鸿主任:如果我们讲十年是一个世代,你大概看了三个世代的护理人员一批一批的进来,那你觉得新人表现如何?
陈秀贞护理师:有时候我会回想,我们以前可以这麽做,为什麽现在的人不行,那种感觉就是传承,从开院到现在大家要传承这种系统,大家都会旧的带新的,你要把这个传统,对病人的方式、方法还有看诊的方式,让他觉得他在这边不是很孤单,他来这边也不像一般的医院,拿药、看诊、拿药就走了,我话还讲不到三句就走了,他不会,我曾经想过这个问题,觉得慢慢的还是会有一点改变,因为人、事、物都会变,你人一直再转,那你能不能够衔接的上的问题,你现在旧的来得及带新的吗?或许他才刚带上轨道他要走了,又带一个新的,毕竟旧的人还是会有点疲倦感,还有他当班是不是可以带的了,他能不能把这个精神完全传承下去。
从做杂务中了解护理工作的精髓
郑春鸿主任:您说有些资深的护理师做的到,但是新生代护理人员做不到的事,能不能举几个例子?
陈秀贞护理师:年轻的护理人员不是做不到,只是做得没那麽完整。我的要求很高,要100分,可是如果她只做到70分,我觉得也可以了,100分压力大太。我们也年轻过,但好像没那麽草莓族。医院好不容易训练新人3个月,要签约的时候,就得要考虑,如果承受不了,和信医院的工作显然不是一般新生代护理人员想像中的轻松,只看薪水高来的,可能也会失望,不少人认为宁愿少赚一点,也不要那麽累、压力这麽大。
郑春鸿主任:你觉得在和信医院,护理人员压力最大、感受上不一样的是在哪些地方?
陈秀贞护理师:以临床护理来讲,现在医院都配很多护理助理。换床单、开刀房回来帮忙擦澡、换衣服,以前都是我们护士自己做,它不只是劳务,而是从中你可以知道病人、家属的习性,病人跟家人的关系是不是很密切。现在有了助理之後反而护理师看不到,比如,我们帮病人擦澡、做杂务,家属就站在旁边看,很冷漠,我们就大概了解,这样的家属在家里,大概也帮不上病人太多忙。多蒐集这些讯息,我们才知道该怎麽去帮病人、安慰病人。
我们也有义务教导家属,让他知道说这个病人需要的是什麽,让家人在家能够帮得上病人的忙。这些护理细节满重要,有些人无法体会,可能只到病房量量血压,有些护理助理推个自动血压计过来,量一量就是拿纪录回去给护士看。只做这些例行被交待的工作,就无法
真正了解护理工作的精髓。
牧羊人照顾羊群因材施教
郑春鸿主任:所以每只羊的情况都不太一样,你是个牧羊人,你要看这几只羊的个性是怎麽样,要因材施教。
陈秀贞护理师:的确。不然有的病人一个突然发生状况的话,就不得了。像我们昨天还看到他,他今天怎麽在ICU了,有时候我们也力不从心,我把病人当朋友一样,我觉得今天大家有缘在这个地方碰到,我们角色上要照顾你,我会觉得你就好像我朋友,我把最好的、我能够的、我所知道的跟你讲,让你尽量能够做到好,赶快让你好起来,这样照顾也轻松,你对生命也比较有期待。
一路下来,以整个护理生涯来讲,很多不同病人很多故事,我觉得很多真的很让人感动,我们照顾他也是值得的,家属也觉得病人即使走到尽头也值得了,他并没有觉得对他有太多的不舍,我觉得这样就很好了。癌症要真正痊癒不容易,能够让病人至少延长生命,生活品质要好,这非常重要,延长生命但是生活品质不好也没什麽用,尤其是对年纪大的人。
如果病人已80几岁,家属要好好商量,你们要让病人好好的过余生吗?他很想病好,但他体力不好。我会建议取一个权衡中间点,让病人生活品质好就好了,也不要太痛苦,比如说不痛,可以吃的下,这样就好,至於那个病,就跟他和平相处,这样就好了。
一个礼拜後,他槟榔不吃了
如果病人还年轻,你就要拼啊!像我们那天有个病人,从苏澳来,初诊鼻咽癌,很好笑,我请病人进来,他嘴角还红一边,槟榔汁还流出来,32岁而已。新病人我习惯都会看病史,看他住哪里,还有他的职业,还有他的家庭数、小孩、年轻、已婚否;爸爸妈妈几岁。接着就可以再去了解。
「张先生等一下医生要检查你的嘴巴,你可不可以去漱口,你是吃什麽红红的?」我没有直接吐他嘈,说他吃槟榔。只跟他说里面都红红的,医师怎麽看,你可以去漱口一下。他漱完口回来,坐在那里,检查完,然後我就说:
「你现在知道你有病,你怎麽知道到我们医院,你住那麽远,很辛苦。」
「你是怎麽知道?」他不晓得我已经看了基本资料。
「我是朋友介绍来的。」他很可爱,就去排检查,排完之後,他就回来问我「这个病会不会传染。」我告诉他,鼻咽癌不会传染,但是你吃槟榔就不得了,你再继续吃就更不好,菸酒槟榔要戒,但是没关系你不用一天戒掉,你就慢慢一天减量。
我说:「张先生你的小孩好像最小才四个月,一个才四岁,我现在讲重一点话,你要为小孩着想,你老婆没办法在家照顾小孩,又要照顾你,你要不要好好想一想,你要不要继续吃槟榔吗?」
後来过一个礼拜来看报告,他槟榔不吃了,他已经把他停掉了。其实跟病人讲要讲到有重点,年轻人你要跟他说,你还有爸爸妈妈,你那麽小的小孩,你这样反正无所谓这样下去,但小孩很可怜,如果你爱小孩的话,你要看小孩长大。
很多病人说:「医生!你一定要把我救起来,我还有小孩,我还要看我的小孩长大。」我觉得这就是他的力量。
你有多少生命再重生?
有的病人很皮:「吃槟榔有什麽关系,反正我也还能咀嚼。」如果我们讲不听,就找一些照顾过的病例,这些人,治疗好还一样抽烟,第二个,甚至第三个癌症就来找你。
「你的身体因为治疗过了,不像以前那个样,所以要爱惜自己,你今天治疗过就像重生了,癌症如果又再来,你有多少生命再重生?」有些那时候说治疗有多辛苦,我不要做,我好可怜,现在熬过来了,你不去想想,那时候你不会害怕吗?有些人很难讲,这个烟就是戒不掉,戒烟班戒了两年,等他真的要戒,第二个癌症来了。
我还会再跟病人说,我们古时候的人讲的话很有道理,愈怕愈会遇到,真的,有的人一直在想,我什麽时候会复发,我说你不要这麽想,你每天这麽想你的细胞都会影响到,愈怕愈会中,尤其是年轻的,我在临床我这边看很多,你愈这样想愈容易碰到,你就是放开正常的生活,正常的去上班就好了。
我们真的是全能的护士
刚出道时,我们护理人员满可怜的,要上大、小夜班。早期在孙逸仙的时候,ICU什麽都合并在一起,我们真的是全能的护士。以前从来没有待过ICU,临时训练要会用呼吸器,我还怀孕挺个肚子,有些老病人看我怀孕还很不好意思,我说你不担心我有办法,如果我没有办法,我同事会帮我。尤其一些阿妈都会说不好意思,我说没关系,你放轻松,她怕我动到胎儿,我说我自己会小心。病护之间,大家很互助互爱,他也会替你想,我们也很感动,可以感受到病人的感恩,并不你一直在付出,病人给我们更多。
我记得以前早期在孙逸仙,有个鼻咽癌病人他是侨生,是个牙医,他那时候刚结婚非常恐慌,他现在很好,还在执业当牙医看全自费的。他每半年、一年回来追踪,後来又生三个小孩。
他老婆都还会跟我提及这位牙医师刚治疗的情况,我说对呀!你现在不就好好的,只是有些副作用、合并症出来了,我说其实好好地配合治疗,没问题,你看你的小孩都几岁了,跟病人谈一些病後的生活,我觉得很不愉快,这种就像朋友了,有时候在路上遇到就像朋友一样会打招呼。
我会让自己看起来很好
郑春鸿主任:护理人员难免要在病房送走一些病人,您怎样看待这样的工作?
陈秀贞护理师:以前在病房上小夜班的时候,有时会一进去就开始CPR,急救车整晚推不停,推到後来自己都会很慌很怕,今天是怎麽了,就要处理临终病人。有时候哪个病人前几天状况怎样,我们大概都知道,这个不是很好,只是有时候一个班里面,连续三个出事,这种情况下心理有时候很不舒服。有的病人是认识很久,亲眼看他走掉了,很不舍。
送走病人是一件极其庄严的事,今天,我就是帮他完成最後一件事的人,这是很光荣的。我们要尊重生命,我的公公也是在我们医院过世,临终护理也是我帮他做的。不管是你的亲人、病人,他躺在那里还是一个生命,只是他没有生命徵象而已,我们还是要尊重他,还是要帮他擦乾净,该做还是要做到最好。此时的护理要做得格外的小心、细致,家属都在旁边看,你动作要更轻巧,因为这时候家属心里是很不舍、难过,你做的细节动作翻身、套衣服、要拉、要弄都一定要做的很谨慎,不然家属会觉得很难过,这是很不容易做好的护理工作之一。
有一次我在外面逛街的时候,碰到一个师父,他就很好心跟我讲说:「小姐你是做什麽工作?」我说你问这个干什麽,他说:「没有啦!我只是关心你,我觉得你的『气色』很不好。」我那时候非常瘦,才40公斤出头而已,他接着就跟说:「你是不是在病房常常有碰到『生死的事』?」我说对!他说他建议我暂时离开这个工作,不然再下去我会受不了。师父这样跟我这样讲,我不会因此就不做护理工作了,我可能会再想一下,我要怎麽调适自己,让自己看起来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