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人生一境界

[最後编写日期:2015/05/28]

等你哦!和信医院创院二十五周年摄影比赛

文 / 文教暨公共事务部

  和信医院创院二十五周年摄影比赛,参赛的作品已经陆续寄到了。我们从这些作品中看到了癌症病人和家属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相片中有欢笑、有泪水、有旁惶。癌症使很多人在人生的路上有各种不同的际遇,他们看到许多过去没有发现的亲情;有的也找回失落很久的友谊。
  因为得了癌症,癌症病人及家属在人生的境界上也大大的扩展,我们相信还有很多的癌症病人的生活史,其实是不太容易以影像来表现的,透过投稿者所写的相片说明,我们得以更进一步的去了解癌症病人及家属内心里比较细微的感受,这显然和外面商业性质的摄影比赛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投稿者会和我们做许多创作上的沟通。我们会用电子邮件邮件书信往返,来讨论如何把把病人以及家属的新生命用影像来表现得更好。在书信的往返中,许多病人或家属也都能感受到我们打从内心的关心。
  由於距离截稿时间还有一个多月,我们有较充分的时间来进行创作上的沟通。我们发现有一些病人的家属对於他所投稿的作品非常的坚持,虽然他的作品在正规的摄影比赛中,可能并不太具备比赛入选的条件,但是那些他所选定的画面却是他和她的亲人在一生当中最感动的时刻,而且是无法复制,甚至无法再现的。当我们做出创作上的建议时,不过一会儿,我们就马上发现这样的建议很冒失,而且很冒犯。
  的沟通同时也教育者我们,其实生命的珍贵以及生命的感动,往往是那麽素朴、那麽的不起眼、一点也不张狂。那些我们在电影上看到,经过商业包装的所谓的「文创作品」,甚至是各类的文学、戏剧作品,那些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情节,这些经过戏剧化浓妆淡抹的情节及画面,其实不常存在现实的生活里。
  我们在和参与摄影比赛的病友聊天时,都特别感受到,人类的历史从来没有一段时间像现在,影像的纪录被如此殷勤地启用。换句话说,人类史上我们可能是最喜欢用影像来记录生活的人类。既然影像纪录是现代生活的「显学」,我们怎麽可以轻易放弃这个工具呢?因为这样的共勉,和信医院的紫罗兰乳癌协会的次级团体「梦幻组合」以及摄护腺癌协会的成员,都已经互相鼓励要把最好的摄影作品拿出来参赛。
  「青春小鸟一去不父回来」,是吗?时间,是一个抓不到、摸不到、看不到、听不到的东西。只有当我们把眼前的景象用摄影机记录下来,才会让时间你凝固下来。经过一年、五年、十年,甚至百年,我们都可以把时间再唤回来,我们看得珍贵的相片,才知道时间是看得到、听得到的。时间对我们来讲,已经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一个具体可以想像、可以到看到、听到的有机体。
  最近,我重看日本大导演伊丹十三的着名电影【静静的生活】,伊丹十三是日本诺贝尔文学奬的得主大江健三郎的小舅子,【静静的生活】这部片子几乎可以说是伊丹十三给大江所做的自传电影。
  故事中一位日本的知名作家,他有一个脑性麻痹的小孩伊奥。故事敍述作家爸爸在心灵打结的时刻,因澳洲大学的邀请决定出国讲学,作家太太为了照顾丈夫,也跟着出国。家里留下三个孩子,妹妹美智子要照顾脑筋有问题的哥哥。在单独照顾哥哥的一两个月的时间,美智子和哥哥的生活都有了极大的变化,留下很多感动、留下很多的泪水、很多感谢。
  在现实生活中,大江健三郎也有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大江光。我读了许多大江健三郎的作品,不得不让我联想到是因为大江光,他的父亲人生的境界打开了,大江是一个日本少见的国际型的作家,作品的主轴经常可以找到或明或暗的悲悯。说大江健三郎的诺贝尔文学奖,有相当的比重是这个「长不大」的孩子造就的,亦不为过。
  同样地,癌症也经常是人生的一个境界。生了一场大病、得了一个癌症,不但对病人本身,病人的家属、病人的好友,也都进行了一次人生价值的「大改造」。癌症使人看到人生更多的细节,一些以前目光不曾逗留的感动细节。
  癌症病人最想看的是和自己同样是癌症病友,他们是怎麽过每一天的。他们怎麽吃?他们怎麽想?他们怎麽和自己的配偶子女相处?他们对未来的人生有什麽看法?也因如此,和信医院双周刊每一篇癌症病人的故事,都引起很大的回响。前述的乳癌紫罗兰协会次级团体「梦幻组合」是一个七、八十位病友的团体,很多乳癌新病人被介绍加入这个「梦幻组合」之後,都得到了很大的心灵支持,包括就医经验的交换。这个「梦幻组合」是由有一位十四岁就辍学,力争上游使孩子受高等教育的乳癌病人碧莲所领导,还有很多热心的志工分别负责担起各种活动的担子。他们决定把「梦幻组合」病友们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投稿摄影比赛,作为癌症新病人最大的精神鼓励,告诉新病人「我们这麽快乐,你也可以,让我们一起勇敢的走向康复之路。」
  虽然我们不必因为参加摄影比赛来特别做出许多「表演」,但是回到摄影比赛评选的实际面,我们绝对相信每一个参赛作品都是拍摄者以及被拍摄人心中不可以取代的画面,它可能是你最珍惜的人生镜头;不过我们必须把它当作一个摄影作品来看待的时候,就不得不把它的传播效果考虑进去。我们必须去分析作品内容所以感动观赏者的系数;我们必须去比较作品所投射出来足够吸引人的内涵有多大的强度。
  好有一比,全世界最难写的就是情书,并且情书是私人的通讯,不太适合以公开作品把他发表出来。因为情绪是写给特定的某一个人看的。既然一开始就设定传播对像是「一个人」,就不可能感动多人。和情书一样,摄影作品也是如此。某一个摄影的画面是属於家族的珍贵镜头,但是它不一定适合公开在大众面前,更难期待这私人的画面,可以感动与画面毫不相干的人,除非摄影作品里人物的互动,有超越私人关系的普遍价值。
  无论如何,这次的和信医院二十五周年摄影比赛,基本上是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目的是透过摄影作品是更多癌症病人看到病友是怎样在这场大病中活下来的?在这场大病中,病人和家属都得到了哪些生命的造就。既然是生命的交流、作品的观摩,也就不必太在乎比赛的结果,不过如果作品因此而得奬,也是一件令人雀跃的事。
  我们再次提醒各位赶快把作品寄到投稿信箱来,因为根据比赛办法,如果比赛作品评分分数相同的话,是以寄达时间越早先驰得点。朋友们,你的相片、你的影片寄出来了吗?手脚要快喔!

TOP
Copyright © 医疗财团法人辜公亮基金会和信治癌中心医院 台湾 台北市北投区立德路125号 电话:(02) 2897-0011 / (02) 660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