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会传染吗?

[最後编写日期:2017/10/12]

 (许昱裕绘)

人类世界充满癌变的诱因,癌细胞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演化,加上环境因素的改变配合,累积的突变让它可以逃避免疫系统,并可在人体存活,它将变成可到处寄生的超级癌细胞!但至少在目前,免疫正常的健康人,毋须烦恼被癌症感染的问题。

文 / 陈荣隆医师(小儿肿瘤科)

异形情结与癌症恐惧

    雷利•史考特导演的一系列异形电影,造型骇人的异形皇后,在隐密处产卵,经过休眠期孕育後,卵孵化出幼虫,幼虫飞出并攻击感染人类,在人体内生长,接着破胸而出,变成可怕的成虫异形。在年少轻狂时看这部电影,一面害怕却又忍不住好奇,这些桥段画面,不知不觉已深植於脑海!

    1980年代初期,笔者刚踏入医院,就被神经母细胞瘤末期儿童病人的模样所震摄,那时候这些孩子努力的对抗病魔,却药石罔效,往往因肿瘤头骨转移,头壳突起像要爆开长出角一般,甚至有的转移到後眼窝骨,造成眼球被往前推挤,眼珠子似要掉落一般。这一幕,我总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感染异形破胸而出的景象,在思考着如何铲除躲在这些孩子体内的异形之余,总会唤醒我那深层的恐惧。我问自己,癌症,会像异形一样,散播传染吗?

健康人不会被癌症病人传染癌症

    所幸医学院学习的知识告诉我,一个健康人不必担心会被别人传染癌症:肺癌的病人咳痰,不会将他的癌细胞传染给你;肠癌病人不会藉由他的粪便、膀胱癌病人也不会藉由他的尿液,把他们的癌细胞污染植入你身体;你不会因为吻了口腔癌的病人,传染到他的癌细胞;也不会因碰触了别人的皮肤癌、乳癌或经由与子宫颈癌病人的性行为,而感染了他们的癌症…这种种例子都告诉我,常规情况下,人类的一般癌症是不会传染的。也就是,你可以安心的与你挚爱的不幸罹患癌症的亲人朋友并桌共食、同床而眠,可以呼吸同样的空气、结伴运动,甚至夫妻间的更亲密行为,对方的癌细胞都不会因此传染过来!

「这是癌症流行吗?」「不,是病毒感染!」

    但,1986年开始儿科医师生涯时,我却频繁接触到所谓的的儿童猛爆型噬血症 (hemophagocytic syndrome),这疾病主要攻击婴幼儿,且病程进展得很快,平均住院一周就死於伺机性感染、多重器官衰竭、及严重出血,於是当时出现了这样的疑虑「这是癌症流行吗?」。的确,病理及血液肿瘤专家都监定为恶性组织球症,而即使将之拿到国际新分类上还是归在恶性癌症类别讨论。可是流行病学特徵上,却有着像传染性疾病的特徵,也就是,在夏天群聚发生。一系列研究发现,这些儿童有不寻常的EB病毒 (Epstein-Barr virus)感染,病毒进入了这些婴幼儿的T淋巴球,显微镜下像癌细胞的就是这被病毒改造过的变形T淋巴球。这结果造成免疫杀戮功能缺陷 (cytotoxicity defect)及发炎体(inflammasome)过激,产生连锁效应,细胞素大量释出,巨噬细胞 (macrophage) 失控,最後引发致命的噬血症。病史方面,这些婴幼儿很多都有被喂食过亲人咀嚼後的食物。於是,我们推论,在夏天成人唾液中高浓度活化的EB病毒,恰巧进入表达EB病毒受体的幼儿未成熟T淋巴球内而造成疾病。最近加入基因检测技术,更发现这类病人其实多合并有管控细胞杀戮力(cytotoxicity)或发炎体(inflammasome)的相关先天突变,笔者就曾证实一例因细胞杀戮颗粒perforin先天基因突变,而发生致命性噬血症的台湾儿童。显示这疾病是包含病毒感染与先天基因等多因子互动所造成。所以,从公共卫生防堵去着力,阻断感染源头-唾液,改变幼儿饮食喂食习惯,这一型类传染性癌症在台湾发生率就大幅下降了。

慢性感染引发人体细胞癌变

    近年来EB病毒已被发现是包括何杰金氏淋巴瘤及多种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如Burkitt)等血液癌症的重要致癌因子,甚至部分固态肿瘤如鼻咽癌及胃癌也与EB病毒相关。其实,很多病毒感染与血液癌症相关,举例第一型人类T淋巴病毒(human T-lymphotropic virus-1, HTLV-1),可感染血液细胞直接造成一些特殊型血癌淋巴癌。而儿童感染爱滋病毒,大多不是直接感染细胞癌变,而是间接藉由与其他致癌病毒的合作,让发生癌症的机率比未感染爱滋病毒者增加十倍以上,包括淋巴瘤、卡波西肉瘤、平滑肌肉瘤等。爱滋病相关Burkitt淋巴瘤癌细胞是EB病毒直接感染,而爱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癌细胞则是泡疹第八型病毒直接感染,显示病毒可藉由相互合作更进一步催化癌症,有趣的是,给予抗爱滋病毒药物治疗,可明显降低这些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及卡波西肉瘤发生率至三分之一或更少。

    在人类,慢性感染而导致人体细胞癌变的例子屡见不鲜,但与上述快速进展的类恶性组织球症不同的是,感染至并发癌症往往需要数年至数十年的光阴,而且还要加上其他致癌因子推波助澜,大多数,感染了一辈子,癌症也不会发生。举例来说,慢性B型肝炎病毒及C型肝炎病毒感染,可造成长期肝发炎再转成肝癌,但如避开酒精、脂肪肝、黄麴毒素等其他风险因子,就不会再加重肝癌发生的风险;几种人类乳突病毒长期感染引发子宫颈癌、肛门癌、口腔癌等,但避开菸、酒、槟榔等,可降低很多癌症风险,加强安全性行为的观念,也可大大降低病毒散播致癌的机率;幽门螺旋杆菌在胃长期驻足与胃癌或胃淋巴癌有明显相关,饮食卫生习惯的改善,或者早期筛检出感染早期治疗清除幽门螺旋杆菌,都可有效逆转癌症;有些地区,慢性寄生虫感染可引起胆管癌或膀胱癌,但卫生条件改善,这些情况就消失了。总之,人类感染通常不会立即成癌,要加上许多变数经过长时间才发生,早期针对感染治疗,其他变因的控制,或加上现在已广泛使用的预防致癌感染的疫苗,如B型肝炎疫苗及人类乳突病毒疫苗,对於减少癌症的发生率,都是革命性突破的有效措施。

动物确有癌细胞传染现象

    然而,动物确有癌细胞会像异形一样,离开这个体,再传到另一个体的现象。已在全世界犬类之间传播的一种生殖道肿瘤Canine transmissible venereal tumor (CTVT),据推估该种癌细胞在犬类起源已有250至2500年,基因检测证实,所有不同犬类的该肿瘤细胞同源,而却与所有宿主狗不相同。此肿瘤会经由性接触在狗与狗之间传染,好在此肿瘤可以经由手术或化学治疗来治癒。显然,这同源癌细胞经过长久以来的演化,已如寄生虫般,与现代各犬类并存。

    还有,在实验室研究,叙利亚仓鼠的网状细胞肉瘤(reticulum cell sarcoma),被证实会藉由埃及蚊(Aedes aegypti) 叮咬,在同类间散播传染此癌细胞。

    传染的癌细胞也会出现像异形破体而出的恐怖情况,栖息在澳洲塔斯马尼亚岛,昼伏夜出,叫声如恶魔嚎哮,号称塔斯马尼亚恶魔(Tasmanian Devil)的澳洲袋獾,在二十世纪末被发现流行着会经由个体间的啃咬而传播的袋獾面部肿瘤病(Devil Facial Tumour Disease,简称DFTD),受传染的袋獾脸部因肿瘤而变形甚至长脓疮,通常在12至18个月内因癌症死亡,在2005年5月被建议列入塔斯马尼亚州的受威胁物种名单中,有灭绝的可能。

    近年来,美国、加拿大及西班牙海岸的软壳蛤类被发现大规模灭绝,死亡原因竟是一种致命性的血癌。进一步发现,这血癌还在不同物种族群的蛤类蔓延,目前已发现被感染的有Mya arenaria、Mytilus trossulus、Cerastoderma edule、Polititapes aureus。令人恐慌的是,活着有传染性的血癌细胞竟可悬浮在海水中,漂浮扩散远处传染这致命疾病。蛤类一旦罹患此病,因血癌细胞不断增生,导致原本应为清澈的体液变为乳白色,并在数周或数月内死亡。2016年六月,[自然]杂志发表,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美国东岸各个不同地点的感染此血癌的蛤类,发现这些蛤类尽管来源不同,但其癌细胞中竟然具有相同的粒腺体DNA与许多相似的遗传特性,确认该癌细胞源自Venerupis corrugata这种蛤类。吊诡的是,目前Venerupis corrugata并没发现被这悬浮血癌细胞感染,显示这场大规模爆发的癌症可能在Venerupis corrugata体内发生後,此族类已产生对抗此血癌细胞的免疫力,但源於此的血癌细胞竟演化成可存活在海水环境里,并散播於没有抵抗力的其他蛤类种族。虽然猜测此种蛤类白血病可能系透过某种病毒所造成,但至今仍未找到。

人类癌症在特殊情况可以人传人

    如上,动物界发现癌细胞可经由性行为、啃咬、海水(大自然)及蚊子叮咬(实验室)传播。所幸,目前所知在人类世界里,癌症人传人仍仅限於特殊状态,最常见为怀孕时癌细胞的个体间转移。笔者在2002年时曾发表一例母体胎盘恶性绒毛膜癌转移到婴儿肝脏,造成该婴儿出生後未满月即因肿瘤内出血猝死的案例。早期文献上,也有少数母亲的癌症传给胎儿的报告,这包括血癌、黑色素细胞瘤、肺癌、肉瘤等。近年癌症防治方法进步,怀孕时母亲的癌细胞传染给胎儿已很罕见、但还是可能发生,尤其是黑色素细胞瘤,不过转移的癌细胞最多还是被发现在母体与胎儿交界处的胎盘,并未真正到胎儿。

    异体移植是另一种在人类中发生癌症人传人的例子,如血液癌症可能经由造血干细胞移植,由捐赠者传给受赠者;转移性黑色素细胞瘤经由肝或肾移植,由无症状捐赠者传给受赠者,但机率估计仅占移植的0.04-0.06%。另外,如Barozzi等人在2003年Nature Medicine期刊发表,八位病人接受罹患卡波西肉瘤捐赠者的肾脏,竟有五位在9到40个月後长出卡波西肉瘤,肿瘤的抗原与基因检测显示为来自捐赠者。

    癌症人传人还发生在少数意外情况:有位外科医师在为罹患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的病人手术时,意外左手受伤,五个月後受伤部位长出约三公分肿瘤,病理与基因检测与该病人肉瘤完全一样,所幸该外科医师其肿瘤接受手术後,完全康复。其他医疗人员因针头污染误紮而致感染癌细胞,也有零星报告。

   所有上述情况,源自第一人的癌细胞在特殊状况下,传给第二人,但都只局限在两个相关个体,并不符合传染性疾病之标准定义。

寄生虫癌细胞传染人类

    但最近报告的一种特殊状况则值得关注,癌细胞有可能如传染性疾病在人群中扩散。2013年一位爱滋病人被发现肺、肝、及淋巴结有明显癌细胞转移,分离出的肿瘤细胞型态及特性是不折不扣的癌细胞,但比一般人类细胞小很多而且构造简单,进一步基因检测发现这癌细胞竟是来自鼠包膜绦虫(Hymenolepis nana)。这结果在2015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後,由於鼠包膜绦虫是感染人类最常见的绦虫,容易经由手口途径传染,全世界大概有75,000,000人感染,尤其在免疫缺陷病人众多的低收入国家更容易造成流行性感染,这种鼠包膜绦虫癌细胞会不会在人类间造成流行,实在令人担忧!

勿恃敌之不来,正恃吾有以待之

    人类世界充满癌变的诱因,癌细胞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演化,加上环境因素的改变配合,累积的突变让它可以逃避免疫系统,并可在人体存活,它将变成可到处寄生的超级癌细胞,难保有朝一日,目前在其他动物发生的情况不会在人类发生。但至少在目前,免疫正常的健康人,毋须烦恼被癌症感染的问题。「癌症,会传染吗?」这个「大哉问」,如上皮毛浅述,虽然答案可以复杂而多层次。但,请毋须恐慌,健康的饮食、正确的卫生习惯、适度的运动、避开已知致癌物,并考虑一下预防性疫苗,把自己抗癌的免疫状态调整好,「癌症,会传染吗?」答案现在是否定的!但,孙子兵法有云「勿恃敌之不来,正恃吾有以待之!」应是对这问题最好的态度吧!
 

TOP
Copyright © 医疗财团法人辜公亮基金会和信治癌中心医院 台湾 台北市北投区立德路125号 电话:(02) 2897-0011 / (02) 660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