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s基本精神在病人着想
文 / 詹光裕 医师 (放射诊断科)
近日DRGs即将实施,引起众多争论,黄达夫院长於报上投书,也引起一些讨论,显示大家对此议题之关心,诚属好事;不过也有一些情绪性发言,并非就事论事,实在令人遗憾。
本人在和信医院工作25年,曾担任18年的医务行政主管,对於黄院长及医院之文化有较深的认识,因此愿意不揣浅陋、分享一些看法。
医业许多人士的建言针对卫福部、健保署沟通不足、启人忧心之处而发;并无不是之处。黄院长自始便基於DRGs之基本精神、立意皆是为病人之福祉着想,因而应予支持。
事实上在回国之前,黄院长服务於杜克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对於美国旧制论件计酬之缺失、DRGs之优点知之甚详;自然也是希望台湾能跟上时代潮流,站在医疗发展「对的一方」。以我个人的观察,他从来的发言都是以「维护病人权益」、「坚守医疗品质」为主旨。
和信创院的原委是因为台湾自1982年起,癌症就跃居十大死亡原因之首。当时国内并无癌症专科医院,黄教授几次返国接受谘询,皆建议由政府设立国家级癌症诊治中心,然旷日废时仍然无解。最後蒙辜振甫先生以辜公亮基金会的名义支助於1990年成立孙逸仙治癌中心医院,1997年改为和信治癌中心医院。
创院之初投资四亿於设备装置及人事费用。第一年却只开八床;别说外界质疑,连我们自己也胆颤心惊。後来才了解黄院长的坚持,他认为如果工作人员的理念未确立,态度不一致,品质必然要打折扣;因此7年後当我们搬入关渡永久中心时,也才68床,在此期间每一位住院的医疗决策都经过团队的讨论,每一件死亡病例或并发症都提出来检讨。再经过17年才发展至如今的200多床。人员之训练与素质之一致,才是服务品质的基本要素。
数年前当健保当局推行第一阶段DRGs时,本院也在其内,因为工作流程皆依据事先讨论之标准,加上团队合作之习惯已经建立,所以病人的治疗效果皆在掌控理解的范围之内,合并症少,自然而然会有合宜的利润。当然当病人病情发展不如意时,很容易就超出给付范围;这就是我们练工夫,改进的时机了。
我一直很佩服黄院长做事的原则,过去20多年与健保、卫生署的互动,一直是诚实申报、诚恳沟通;我们从来只有一本帐册、一份班表。当有好的意见也会主动提出,像肺腺癌之标靶治疗药之使用,就是由院长以学理及证据支持;说服健保局同意的,这些都不是为了医界之利益、而是为了病人的福祉!
前一阵子见诸报端的「和信也在血汗医院之列」,惊吓了不少人;经过查证原来是一位病人因头颈外科急诊手术加上整形皮瓣,超过劳基法规定的10个小时,被一位离职员工向劳工局提出检举。在过去急诊手术是不受劳基法规范所限制的,但在之前不久才修改、变成需要事先向劳工局报备,我们的确因为疏忽而被罚了两万块。然因此而名列血汗医院,实在有「不可承受之重」!
的确,凡事皆有「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之情况。7月1日起,第二阶段DRGs开始上路,诚挚的希望透过各界的努力,能一帆风顺。
医界身为病人权益之守护者,更有必要战战竞竞、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