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快乐的医生才有快乐的病人

[最後编写日期:2019/01/09]

(华健渊摄)

文/身心科主任 王金龙医师

  「老师,您当医生快乐吗?」好几位实习医学生问我们的主治医师。才进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在不同医疗环境下看到不同的医病关系:有的医师很认真又很乐意花时间与病人互动,这些医师和病人好像都很快乐;但是有些医师很忙、很累、很幸苦,病人好像也更痛苦。

    一位医学生进一步问:「是不是有快乐的医生才有快乐的病人?」这真的是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问题。

    今日,国内外的医疗环境正面临极大冲击。在国内,重症大科变「五大皆空」。很多医师,不论年轻或有经验的,都要一再考虑「生活品质」、「被告」的问题。2013年一份报告指出,国内三到四成的医师有「身心耗竭(Burnout)」的现象。在美国,最近一份梅约医学中心(Mayo Clinic)的研究报告,全美国各科医师,平均一半有「身心耗竭」的现象。他们变得没精神、无体力(Exhaustion)、失去热情、对人对事冷漠嘲讽(Cynicism)、对工作失去意义、无成就感;结果出现焦虑、忧郁、酗酒、吸毒、甚至自杀的严重後果。他们在医疗工作上也更容易出现失误。

    但是一个医师,或一个人到底怎样才能快乐呢?

    有一句谚语:「如果你想要快乐一小时,你可以睡个午觉;要快乐一天,可以去钓鱼;要快乐一个月,可以结婚度蜜月;要快乐一年,可以得一笔遗产;但要快乐一辈子,就得去帮忙别人。」

    史上最久的前瞻性成人发展(Adult Development) 研究从1939年开始,到现在已过75年,前60年主要由一位哈佛大学精神医师乔治‧瓦伦特(George Vaillant)主持,他们收集了268位哈佛大学二年级的学生,经过详细的身体、心理、人际关系、家庭背景的资料收集、调查,加上对学生及家人的面谈,被认为是身心最健康的群组,接下来三年做一次问卷调查、五年一次面谈。2002年发表了研究结果,出版一本书:「活得老又活得好 (Aging Well: The Surprising Guideposts to a Happier Life)」。他归纳出让这些人有一个比较快乐的人生的「里程碑」是:不抽菸、不喝酒、不过胖、适度运动、稳定的亲密关系、面对重大挫折时运用「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Defense Mechanism),如昇华、幽默、利他、等待成熟时机才享受满足等。

    这个研究在过去15年由罗伯‧威丁格(Robert Waldinger)为主要研究者。2014年他在TED Talks演讲,说明这个75年的研究结论是「好的人际关系使我们更快乐、更健康(Good relationships keep us happier and healthier)」;而且「好的人际关系不只保护我们的身体,也保护我们的脑(Good relationships don’t just protect our bodies; they also protect our brains)。」(Lessons from the longest study on happiness, TED Talks 2014 http://www.ted.com/talks/robert_waldinger_what_makes_a_good_life.)

    他也特别指出,好的人际关系始於个人的亲密关系,如配偶或伴侣;而能延伸到朋友、邻居、社区与社会上的关系也非常重要。

但在医疗工作方面又如何呢?

    数年前,好友陈哲雄医师传来一篇美国内科医学期刊(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文章:医疗工作中医师认为有意义的事是什麽(What Do Doctors Find Meaningful about Their Work)?1989到1995年美国内科医学会的年会中有一个工作坊,由医师们自己写一篇短文叙述自己在医学生涯中觉得有意义,让他们快乐的一件事。从这6年的工作坊中,作者收集了83篇短篇故事。这些医师们叙述的不是发现特别的诊断或治疗。让他们觉得最有意义的,都是有关与病人人性化的互动关系 (Humanistic Interactive with Patients)。

    在医学生涯中,真正使医师快乐的,既然主要来自於与病人建立人性化的互动关系,那麽我们就要去注意每位医师的个性特质,让他们能够得心应手的去修习这方面的「专长」。

    一个人要怎麽才能真正快乐呢?美国宾州大学心理学教授马丁‧赛利格曼(Martin Seligman) 在2002年就写了「真实的快乐 (Authentic Happiness) 」这本书。他归纳出真正的快乐,是运用正向心理学去实现个人的潜能达到长远的满足与成就(Using the New Positive Psychology to Realize Your Potential for Lasting Fulfillment)。他特别说明要看清你的优势与强项(strengths,有如智慧、超越与幽默、勇气、人性化与慈爱、谦卑与温文、原创力与创新等),将这些个人的优点放入每日与人的互动之中,就能达成真正的快乐。

那麽,当一个医生,要有什麽样的个性、特质或强项呢?

    我们一般都会说要有学习的能力及外向的个性。在洞察个性方面,有一个「五大个性量表」(Big Five Personality Scale)分别为:情绪敏感型(Neuroticism)、外向型(Extraversion)、开放型(Openness)、通融型(Agreeableness)、与责任感型(Conscientiousness)。心理学家菲力普‧李文斯(Filip Lievens)等人研究比利时(Belgium)1997年进入医学院的627名学生,最後306人毕业,发现情绪敏感型者,对往後在医学院的表现无预测能力;後四型会对学术上的表现有预测力,但在临床工作上最有预测力的是责任感型。

    我们的医疗环境正面临重大的挑战,但这也是我们社会大众与医疗专业人员共同努力寻求转化的时机。我们要深思,什麽样的医疗环境会使病人得到最高品质的照顾,同时也会让医疗人员以医疗专业为乐、为荣。

    实习医学生提醒我们:快乐的医生,才会有快乐的病人。要培养快乐的医生,我们社会大众可以从家庭教养过程去察觉,领会自己的子女有何特质,年青人有哪些优点,父母及社会才去鼓励、支持他去进入医学领域。

    我们要协助年青人用人生长远的眼光去衡量自己,规划将来,如果这个专业生涯能每日让他发挥天资与优点,让他有「真实的快乐」,那麽这份喜乐将遍布於病人与社会上各个角落。(转载自民报医病平台专栏2016/7/26)
 

TOP
Copyright © 医疗财团法人辜公亮基金会和信治癌中心医院 台湾 台北市北投区立德路125号 电话:(02) 2897-0011 / (02) 660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