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病易位有感

[最後编写日期:2014/09/01]

文 / 赖其万医师(神经内科)

  几个月前在书房不慎跌倒,造成右肩旋转袖肌腱拉伤,而在瞬间剧痛攻心之际,开始担心可能的诊断、需要接受的治疗,以及对工作可能发生的影响。当晚经过友人介绍到某医学中心急诊就医,获得正确诊断,并在医师的指示下,小心避免错误的姿势与运动,而遵照医嘱,在几个星期之後回到医院经过当初诊治的骨科医师的详细检查,以及核磁共振的影像分析,他告诉我,由复原的程度看来可以不用考虑开刀,而几个月来始终挥之不去的阴霾才豁然开朗。

  想不到就在这同一天,脚还没踏出这医学中心,就接到一位同事来电告知一位他多年的老病人可能发生神经学的毛病,希望我能帮忙。於是回到医院,匆匆批上白袍,瞬间由「病人」摇身又变回「医生」。当我在诊间聆听病人与家属陈述他们所担心的问题时,突然间感到一种无法形容的「亲切感」,而从中体验到医病易位相处的强烈对比。趁我记忆犹新,谨写出个中感受如下:
  病人与医师的对话:几个月来忐忑不安的心情,终於等到这次追踪检查,聆听这位骨科权威的「宣判」,才发现自己以病人的身分想问的问题,绝大多是不好意思出口的「笨问题」。当我问「我可以开始游泳吗?」,医师一本正经地回答我,「你要自己衡量,慢慢开始恢复运动,如果痛了,就不要再游下去,慢慢地,自己可以找到自己能做多少。要有耐心,不要太过度勉强。」我看着他的耐心回答,突然间意识到自己还想问下去的问题,几乎都是以一般常识就可以回答的「笨问题」。而更神奇地是在一小时内,我却在另外一个医院披上白袍,听病人与家属问我类似的「笨问题」,而发现自己可以完全理解他们的心情。这也使我想起,1975年初到美国接受训练时,最感到新鲜的一句主治医师鼓励病人、家属或医学生发问时所常说的一句话:「没有所谓的『笨问题』,只有所谓的『笨回答』」。但话说回来,这些出自医师之口的「笨回答」却带给病人与家属莫大的慰藉,想到这里,不得由对白袍所带来的权威性,深感责任的重大。
  病人与家属还有「生病」以外的考量:过去我有时为病人或家属努力找时间、找同事帮忙他们,却碰到对方因为工作或其他因素而无法配合,而感到「不可理喻」。但在自己受伤的这段时间里,才深深体会,当我看到自己「没有时间生病」的时程表时,才发觉过去自己无法体谅病人,是多麽的不合理。的确,没有一个人会在自己的行程表里,预留可能生病需要看医生的计画,也因此自己实在没有理由责怪病人或家属不能配合医疗团队所能安排的时间。
  珍惜台湾的全民健保:由於我接受核磁共振检查的当天忘了携带健保卡,所以拿到的帐单是一万五千元,吓了一跳怎麽会这麽贵,柜台小姐一下子就看出我的表情,告诉我明天记得要带健保卡到缴费处付帐,到时才可以享受健保的给付。想不到隔天当我使用信用卡付帐时,竟然只缴了四百五十元。心中震撼之余,深深感到全民健保真是德政,但也马上想到,如果政府、医院没有办法遏止不必要的滥用、社会大众无法打破对高科技检查与昂贵药物的迷失,我们这麽好的健保又能再撑多久?
  病人与医师需要多了解自己: 这次生病之後,使我想起天下文化最近出版的好书《医疗抉择》(“Your Medical Mind”)。作者是一对杰出的医师夫妇,杰若.古柏曼医师(Dr. Jerome Groopman)与潘蜜拉.哈茨班德医师(Dr. Pamela Hartzband),他们以长年的临床经验,加上数十位病人以及他俩自己生病的故事,并引证医师、心理学家、经济学家各不同领域的专家研究,写出这本书,鼓励读者深入了解自己的个性如何影响就医或行医的心态,才有办法促成医病共同做出双赢的医疗抉择。在最近这场医病易位的经验里,我重读这本好书,深为作者出自肺腑的金玉良言所感动,也在此谨向朋友推荐这部好书。(转载自《经典杂志》)
TOP
Copyright © 医疗财团法人辜公亮基金会和信治癌中心医院 台湾 台北市北投区立德路125号 电话:(02) 2897-0011 / (02) 660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