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活就要动! ─癌症病人怎样运动?
访问:吴茂青医师 ( 肿瘤内科 )
整理 / 记录:郑春鸿 (文教暨公共事务部主任)
吴茂青医师 ( 肿瘤内科 ):癌症病人手术、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之後,渐渐就比较没有运动,人会变得相当累,体力就会下降,病人要怎麽样努力回复到以前的体力?这个过程就是一种复健的过程吗?运动对病人有多大的帮助.应该怎样开始慢慢运动?怎麽来评估运动够不够?运动可分成很多种方式,我们常听说「有氧运动」,有「有氧」当然也有「无氧」,大多数人都搞不太清楚。好像就是跳跳跳,跳到很喘就叫「有氧运动」,从复健医学上看,什麽叫「有氧运动」?
什麽叫有氧运动?
彭薏雯医师 ( 复健科 ):「有氧运动」和「无氧」是指我们身体利用能量的时候是用氧气来燃烧呢;还是不用氧气,直接用水解来协调。前者就是「有氧运动」;後者则是「无氧运动」,这是医学上的定义。譬如说一个单醣,它可以很快地被水解,那就是无氧的运动;同样一个单醣,如果用氧气来燃烧的话,就会产生水跟二氧化碳,这种「有氧运动」,用一个单醣就可以产生那麽多的能量,而且不会有不好的代谢物的堆积。
「有氧运动」因为需要氧化,那麽氧气怎麽来呢?氧气就是从我们的呼吸的时候来。我们运动的时候,会运动到我们的肺脏,另外氧气还需要由血液带到我们运动的肌肉,所以我们运动时候也会用到我们的心脏,以及循环系统.这就是「有氧运动」的好处,它可以增加体力,增加心肺的耐力。
我们人体最大的能量来源是脂肪,我们运动的时候需要用荷尔蒙去抓脂肪,所以我们做「有氧运动」用到我们的代谢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於锻链了全身的各种系统,有多方面的好处。
「有氧运动」的特色是中等强度,不是要做到很花劳力,譬如百米冲刺,那是无氧运动。什麽是中等强度呢?大概做到我们有一点点喘,有一点点出汗,但还可以讲话这种地步,但时间要够长,因为我们有氧的化学反应需要一点时间,所以我们至少要连续做15到20分锺以上的运动,才是一次比较有效的「有氧运动」;另外「有氧运动」还要用身体的整个大的肌肉,所谓大的肌肉主要是指腿肌,腿肌肉比较大,还有使用到腹部、臀部、手臂这些大块的肌肉做很规律性的运动,譬如跑步、走路、脚踏车、爬楼梯,这就是纯粹的「有氧运动」。
至於打球,比如打网球算不算「有氧运动」呢?打网球在长时间打球的过程之中,它算是个有氧运动,但是当我们要一次发球,需要暴发力,接球也需要很快的动作,肌肉要在顿时产生大量的能量时,有氧的运动是来不及的,这个就是无氧的引导。无氧运动也是有好处.无氧的运动,受出力的肌肉会强壮。简单地说,无氧运动就是人体受到突发灾难的反击力和应变能力。有氧则是持续而带着力量的运动。
吴茂青医师:您的意思就是说,有氧的运动主要就是在长时间内,力的训练;而无氧运动,就是一个暴发力的运动,速度很快,可是没有持久。
彭薏雯医师:对,速度很快或是要举一个很重的重量,像举重就是一个绝对的「无氧运动」。举重重量训练,肌力训练,我们要练二头肌,就这样动,它的好处是这块肌肉会强壮,会有力,可是我其它的地方没有得到好处。还有,重量训练必须一个肌肉,一个肌肉这样一套一套地做。而有氧运动只要两条腿走路.走到全身一直在出汗,血液循环跟着带动。
要怎麽运动才会消耗掉脂肪?
吴茂青医师:您说运动以後就会消耗掉脂肪,我们立刻就会想到可以减重。要怎麽运动,才可以让我们身上的脂肪慢慢地消耗掉?
彭薏雯医师:脂肪唯一的代谢就是要氧化,它唯一的代谢途径就是「有氧运动」。要代谢脂肪,就要做低强度的运动,运动的强度可以这样分:我们可以用心跳来计算。一般人最大的心跳率,大概的公式是:220减掉你的年龄,假如你20岁,那你最大的心跳率大概是200跳,当局我们不要做到这麽累,我们就是打个折扣大概是到百分之六十到八十左右,这大概都是有氧的范围。年纪大的人,我们再拉低一点,到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八十的最大心跳率,比如说20岁的人的话,200下是他的最大心跳率,以百分之六十计,那麽他的心跳就是会跳到120下,到百分之八十就是160下左右,这就是「有氧运动」。我们运动的时候可以自己量一下脉搏,但是量的时候还是要一直动,不能说停下来量,停下来量就不准,也许我们量个15秒或20秒,然後再乘以3或乘以4,这样就算得出每分钟的脉搏数了。(编按:现在进步的跑步机,都会看到这种手握式的脉动设备。)
怎样评估运动的效果?
吴茂青医师:如果说我们不方便用脉搏来算,比如,我们专心在量脉搏的时候,运动可能就会终止,有没有办法说用喘气、出汗的方式来评估这个运动的效果或运动量。
彭薏雯医师:对,我们有一个表,叫做「自觉用力系数表」,就是自己感觉自己累的程度,它有分数。一开始,我们要在第一次运动的时候量一下脉搏,大概知道说自己到了百分之六十的最佳心跳率,其感觉是怎麽样,这个感觉抓到了以後,那下次运动的时候,我们就靠这个感觉来自我评量。当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感觉,就知道已经到了那个运动量了。
比如,我发现原来我走一层楼梯,就已经到了那个运动量了。以後我可能爬三层楼、四层楼,才感觉到那个运动量,这就表示我们体力已经增加了。我们鼓励病人用「自觉用力系数」,还有一个原因是很多病人在吃一些药物,它会影响到脉搏的,譬如说高血压的病人,有一些药是让我们心跳变的比较慢,那样就比较不准了。所以用「自觉用力系数」反而是比较好一点。
化疗期间,癌症的病人应该怎麽运动?
吴茂青医师:我都是要求病人尽量活动。病人一开始常常是完全没有运动。慢慢地,在我的鼓励下,开始活动,但是运动一天就觉得很累,隔天早上爬不太起来,在这样一个情况下,要怎麽来调整运动才不会过量?化疗期间癌症的病人,应该是怎麽运动?另如病人手术以後,他要做些简单的运动吗?
彭薏雯医师:癌症病人即使没有接受化学治疗、手术,他本身也有一种特有的疲劳感。其实这种疲劳感,不像我们一般人疲劳,睡个觉休息一下就会消除的。研究发现癌症病人是愈躺愈累,愈休息愈没劲,所以要求癌症病人做一点和缓的有氧运动,反而这种疲惫感就会消失。
当然手术是例外,或化疗期间的急性反应也是例外,除此,对於一般的癌症病人,我们还是鼓励他做一些比较轻度的有氧运动,走路是最安全的,不需要学的。不管我们有没有生病,任何的运动一定都是要循序渐进,不要一下子发狠就累个好几天。我会建议说,癌症病人每天散散步,刚开始每次走个十分钟大概就好了,也许「少量多餐」,一天多来个几次,那今天做这个运动,睡个觉,到第二天没有酸痛,那就表示这个运动是适量的。
家里每天做家事算不算运动?
吴茂青医师:您刚才讲说,有氧运动要持续10分钟到15分钟才算数,那麽癌症病人一开始运动好像没有办法达到有氧运动的过程?大概多久的时间内,可以达到有氧运动?
彭薏雯医师:对,一开始可能没办法有氧运动。至於何时做得到则因人而异。开始一天10分钟,3、4次以後,就再加到15分钟,过几天就加到20分钟,这大概就就已经到「有氧」的标准了,复健科比较注意病人的红血球,尤其是血色素,因为血色素是携带氧气的,如果它太低的话,运动是得不到有氧的好处的。一般来讲,大概血色素小於7的话,我们会请病人先休养。
吴茂青医师:我们大概就直接输血或是用一些红血球生成素。白血球低下的时候,所有的病人都会有很疲累的情况,而且很容易全身骨头酸痛,因为骨髓在努力造血,在这个时候,骨头酸痛的时候,一动就不舒服。我们常常听病人说,唉!我做的都是劳动,在家里每天做家事,做得那麽累,擦地板、洗衣服,那这些算不算运动?
彭薏雯医师:病人不舒服的时候,当然也不要勉强去运动,但实际上我们日常生活也是活动。比如说我们在家里洗脸、刷牙,去洗手间,到处走动,自己穿衣服、洗澡,大部分病人也都还在做,其实这就是活动,也就是运动了,等到您觉得比较舒服的时候,再慢慢从简单的走路开始,其实体力恢复应该是很快,不用太担心。至於洗碗、打电脑,那就不符合我们有氧运动的概念了,因为它是用到小的肌肉,肌肉太小没有办法引起心肺的反应。
走路、爬山、甩手功哪个好?
吴茂青医师:病人常问,走路爬山比较好呢?现在很流行甩手功,好吗?我们到底是做上肢的运动好呢?还是做下肢的运动比较好?或者是两样都要做?
彭薏雯医师:我们比较建议做下肢运动的,因为下肢肌肉还是比较大,较能够达到有氧的效果。至於甩手实际上是动到的肌肉比较小,也不太会喘或流汗,脉搏增加的也有限,所以比较不像算有氧运动。当然如果是手脚并用是更好的,跑步的时候就是手脚并用了,还有一种像手摇车,是给腿不方便的使用的,也可以算是一种有氧运动,虽然它只是上肢运动,手部神经会让我们心跳更快点,但它的运动量没有下肢来的多,所以我会建议多做下肢的运动,可是前提是病人不要有关节炎、癌细胞骨头转移,如果病人是这样的状况,这时候我们还是要以保护骨头和关节为主。
怎样适当运动又不会运动伤害?
吴茂青医师:癌细胞脊椎的转移的癌症病人相当多,他们应该怎样适合地运动而又不会运动伤害,比如如何运动又避免骨折?
彭薏雯医师:这样的病人如果怕伤到,也许穿个背架,不要做有碰撞力的运动,所以跑跳是绝对不适合的,我们会建议他骑固定式的脚踏车,它在脊椎上面的力道是几乎没有了,而且也没有扭转力,此时脚踏车应该算是不错的运动。膝盖很容易关节炎,即使有关节炎的病人,我们也建议
他骑固定式脚踏车,因为这样不会受到体重的压迫;另外游泳也不错,因为水有浮力。不过,我们很多病人怕感染或身上有伤口,所以游泳是比较不方便。
肺癌的病人运动要注意什麽?
吴茂青医师:肺癌的病人肺部的状况本来就不好,他们通常抽烟抽很久了,就算在没有肺癌的时候之前,肺部的状况就已经不是很好,痰也很多,稍微动一下就很容易喘、很容易咳嗽,这一群病人在运动上面有没有什麽特别需要注意的?
彭薏雯医师:这类病人我们会先建议他做深呼吸,不是做有氧的运动,要先练习呼吸,先练习做腹式的呼吸,先将肺部的协调功能调好一点,然後再慢慢地进步去做有氧的运动。
吴茂青医师:什麽是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好像气要到「丹田」,这种东西好像非常的抽象。
彭薏雯医师:其实腹式呼吸就是让横隔膜下降,吸气的时候肚子要凸出来的,而胸膛不要挺出来,你手摸丹田,吸气的时候是肚子出来;吐气的时候是肚子收缩,尽可能用嘴巴吐吐看比较方便。用鼻子吸气,吸到最大的范围,稍微忍耐一点点,然後慢慢用嘴巴吐气,慢慢吐,吐到最後,不要吸得太快,会变过度换气,注意不要让胸膛挺出来,肚子挺出来就对了,要慢慢练。
吴茂青医师:我们常常听病人说,太冷的早晨不适合运动,太热的早晨也不适合运动,运动到底有没有比较适合的时间?有没有到底哪一个季节比较适合运动?我们又一直鼓励病人运动要有规律,要天天运动,这些概念都对吗?
彭薏雯医师:运动第一个要选择合适的气温、合适的场地,下雨天最好就在室内运动了,配合冷热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服装,所以是以服装来调节跟气候来对抗。如果习惯在户外慢跑、走路的,夏天当然要避开直接日晒,穿能够通风、流汗的衣服;冬天记得一定要穿防寒的外套。是不是一定每天要做运动,其实「有氧运动」大概一个礼拜三次就够了,大概就可以达到维持心肺耐力的效果,不过没有加强的效果。如果说你要加强心肺耐力的话,那可能就是每天要做了,如果说我现在觉得体力够的话,一个礼拜三次或者隔天一次大概也是不会下降,也不会退步,总之要知变通,室外不好就室内,换一种方式都可以运动。
找人按摩也算运动吗?
郑春鸿主任 (文教暨公共事务部):住院的病人在病房里面会一直会被唠叨说:「你要运动啊!」病人住院期间您建议他可以怎麽运动?
彭薏雯医师:住院时我们就请病人到病房区的甬道,护理站周围走路,能够多走几圈就几圈,比较安全因为有医院工作人员在旁,一切都在比较好。有的病人是卧床没办法,肢体能动的地方还是尽量动,也许在床上抬抬腿、抬抬手、动一动,多活动总对身体有益。
郑春鸿主任:您认为找人按摩也可以算运动吗?
彭薏雯医师:运动一定要自己做,别人来帮你动,怎麽样都达不到好效果,只有在关节紧缩、肌肉很紧绷的时候,别人来帮你动、按摩,可能可以把关节拉松。这是属於我们复健科运动治疗的范围。
按摩是也可以的,按摩就是让肌肉放松、增加血液循环,也可以适度地减轻疼痛,但是达不到前述我们所谓训练的效果,不管对肌肉的力气或心肺耐力都完全没有用!没有效果的。我个人不排斥推荐专业的中医伤科,中医伤科有专门推拿的手法,还有像整脊,欧美是要读一个特别的课程,执照也是医学院发的,从那出来的人,拿的也是一个Doctor degree,总之它们是有专门的执照,也是要学解剖的,给这些人去做整脊是很安全而且有保障的。不过,大家要注意,在台湾这种专家不多,台湾是有整脊医师的学会,要有执照的人才能进这个学会,他们也开班,开给像复健科医师、物理治疗师,甚至神经内外科医师学习,只要有兴趣的人都可以去学,的确是有一些病适合整脊,但也有一些病是绝对不可以整脊的,大家要特别留心,不要道听途说。
哪些病绝对不可以整脊?
吴茂青医师:比如哪些病是绝对不可以整脊的?
彭薏雯医师:例如颈部长了骨刺,也许已经快压到神经了,这就是完全不能去整脊,去给它拉拉扯扯,如果刚好一下就把神经压到了,那就不好了。我们临床上看到满多病人自己是去整脊,整到脊椎被压到有点手脚瘫痪的病例;也有的人血管刚好走在那个脊椎那边,一下子就好像中风的也有。一定要找专家比较好,祖传秘方不可信。
中国传统养生运动好吗?
郑春鸿主任:撇开这些神秘主义,中国的运动,有的是很老牌的,比如说太极拳很老牌,很多人都在做,也有一些气功、外丹功,在公园等公共的场所经常可以看到。做一位复健科医师,您都怎样看这些中国传统养生运动?或是你特别推荐哪一些觉得也不错的?
彭薏雯医师:我只会看这些运动是不是合乎我们所谓「有氧运动」的条件。第一、用大的肌肉群;第二、中等强度;第三、长时间、规律性的运动。如果合乎这些条件,它就是一个有氧的运动。比如说太极拳,太极拳就应该算,而且太极拳很好,有平衡和协调的功用,对年纪大的人来讲,它又不伤关节、很缓和的。满多医生对太极拳做研究,觉得它是一个不错的有氧运动,是有效果的。元极舞也有这样类似的效果,但元极舞似乎稍微比较伤膝盖。
脚底按摩理论是荒谬的吗?
郑春鸿主任:一直很流行的脚底按摩,你认为这个也是运动吗?底按摩有一个理论,就是说脚底某一个位置是去对应到我们的各种内脏,你认为这是荒谬的?还是有可能。复健科的医师怎麽看它?
彭薏雯医师:脚底按摩就是跟其他部位按摩一样,别人帮你做的都不算运动。他的理论我不特别评论,但愿予尊重,我想有可能像针灸一样,应该是有它的道理,针灸全身的经络,国外有很多研究,我们台湾的中国医药学系也是很多研究,是有它的道理,我个人不是很了解,但是在复健科针灸也是必修,我们也是学到一些很初浅的理论,它是讲穴位的,我们肌肉,所谓肌膜疼痛症候群的肌痛点,常常就在穴位上,所以我是觉得有它的道理,很多病人治疗也是有效,针灸对止痛效果很好,我不排斥谈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