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睡心,後睡眠-安神入眠向古人取经
「大惊不寐,大忧不寐。大伤不寐,大病不寐。大喜不寐,大安能寐。何故不寐?湛於有累。何故能寐,行於无事。」
文 / 棕榈子
「睡觉」这码子事,不必教,不必学,刚出生的小婴儿除了吃,就知道睡。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在「睡觉」这事体上,当然也累积了不少心得,许多医家总结的看法,以及一些文人雅士表现在诗词上,也有个人对「睡觉」的体验,都值得参考。
好的心情才是安眠的良方
《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中说:「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 清代医家林佩琴在《类证治裁不寐》中诠释说:「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基本上,中医认为睡眠是人体阴阳之气相互交替转化的结果。睡眠养生更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医家当然也有一些安神助眠的古方,但古人睡不着一般不是动不动去吃「安眠药」。相反地,在许多文献上,都不约而同地认为「好的心情才是安眠的良方」。
宋代《蔡季通睡诀》就提出 :「先睡心,後睡眠」,睡觉时要让身心安适,切勿想入非非。「无忧才是入睡方」,应注意心胸宽广,待人处事宽宏豁达、把握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心里无所牵挂,自然安然入睡。
北宋理学大师邵雍在《伊川击壤集》中有一首《能寐吟》,说明了睡觉和心情是息息相关的,他特别归纳出几个睡觉的原则,都与当事人的心情紧扣。
他说:「大惊不寐,大忧不寐。大伤不寐,大病不寐。大喜不寐,大安能寐。何故不寐?湛於有累。何故能寐,行於无事。」
这段话告诉我们,在大惊、大忧、大伤、大病,甚至大喜之余,是不容易入睡的,唯有保持心情的平静,自然「大安能寐」。简单说,当我们无法控制情绪,「情志不节」的时候,或是劳逸过度、生了大病,都会造成阴阳失调,而导致不寐之疾,轻者入寐不酣,也就是睡不好;重者彻夜不眠,完全失眠。
苏东坡酣睡竟救了自己
「大安能寐」是入睡的基本条件,显然早就是华人共识。据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关进牢,他的政敌以「四大罪状」,请求宋神宗处死苏东坡。宋太祖曾有遗训,除了犯叛逆谋反罪,一概不诛杀大臣。新旧两派如王安石、司马光等人也都为苏东坡求情。神宗便派太监夜间到狱中看看苏东坡是否辗转不眠。太监回奏说苏学士鼾声大作,睡得很安稳。神宗叹道,一个心境从容的人,才能有如此好睡。以贬官结束这场「文字狱」。可见苏东坡是如何坦荡的君子,酣睡竟救了他一命。
长寿之岛人人每天睡午睡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睡觉的方式千姿百态、令人惊讶。比如在中国,现在仍然有上百万人每天吃完午饭後,要趴在桌上打一个小时的盹。在从印度到西班牙的国家里,午睡都司空见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也是习惯睡午觉的。他在《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中写道:「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写的是作者在初夏午间小寐之後的恬淡心境。
好像除了美国人没有睡午觉的习惯之外,越来越多西方人肯定睡午觉的好处。纽约时报3月19 日有一篇题目为「忘却死亡之岛」(The Island Where People Forget to Die),报导希腊伊卡利亚岛居长寿的秘诀。伊卡利亚岛面积99平方英里,岛上有近1万名希腊人。岛上医生伊利阿斯雷里阿蒂斯(Ilias Leriadis)说,「我们这儿的人睡得晚,起得也晚,每天都睡午觉。」
现代医学认为,老年入睡好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西欧和北美人心脏病发病率高,似乎与不睡午觉和紧张的生活节奏 有关。
子午之时阴阳交接宜睡
什麽时候睡觉才好呢?该不该睡午觉呢?中国医家主张要睡好「子午觉」这是指在子时和午时应该按时入睡。子时是从23时至淩晨1时,据说,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旺的时候,也是睡眠的最佳时机,子时之前入睡有利於养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要睡子时觉。
午时则是从11时至下午1时,也是阴阳交会的时候,此时阳气最盛,称为「合阳」,此时午睡有利於养阳。子午之时,阴阳交接,极盛及衰,体内气血阴阳极不平衡,必欲静卧,以候气复。
王安石不觅仙方觅睡方
除了睡「子午觉」有医理根据之外,古人睡觉似乎不怎麽看时间,想卧就卧,想睡就睡。王安石晚年的隐居生活,陶醉於山水田园中,他的《无题》诗中写道:「花村幽窗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不论骑着小毛驴游钟山,他可以说想睡就睡,累了就在树林里席地而睡,也在花村幽窗下午睡,暂忘世事,安然入睡。这位才子宰相兴起「不觅仙方觅睡方」的豁达,倒也和当时迷恋丹药、乱吃补药的达官贵人的病态养生术形成鲜明的对照。
古人为了睡好觉,也有一些主张和讲究。比如,洗个舒服的澡,也是入睡很棒的前奏。宋代文人沈存中说过:「衣服勤洗浣,以香沾之,身数沐浴……则神安道胜也。」《礼记内则》也提出“五日则汤清浴,三日具沐”的要求,都是说沐浴可以助眠。
愉快的旅游以及优美的居家环境有助心情平静,也有助睡眠。苏东坡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他曾在儋县建一「息轩」,并题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元朝名画家倪瓒,在年高体弱无力外出的情况下,将自己喜爱的山水画贴於居室四壁,足不出户,卧而赏之。他在诗中说:「一畦杞菊为供具,满壁江山作卧游。」
喝一点酒也是古人的「入睡方」之一。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有「半醉酒,独自宿;软枕头,暖盖足;能息心,自瞑目」的养生格言。王安石夏日睡午觉时,喜用方布枕。欧阳修问其是何道理?王安石回答说:「睡久气蒸,枕热则转一方冷处。」欧阳修笑他说:「介甫(安石)知睡,真懒睡也。」可见古人十分讲究卧具的选择,即适宜的床、被、褥、枕、帐、席、便器等,都是保证睡眠品质的必备物品。
古人用「药枕」来助眠
除此,古人也用「药枕」来助眠。宋代书法家黄庭坚有一首《种决明的》的诗,诗中称赞决明子是天地间的嘉种。他种了一席之地的草决明,精心耘锄,时时到畦前观察长得是否茂盛。淡青色的叶子可摘来做成菜羹食用,鲜美无比;采收成熟的果实晒乾簸净,除去杂质。诗人用青绿色的决明子制成药枕,安眠助寝,欣然入梦。用草决明杂以菊花等制成药枕,软硬适中,清利头目,是中医外治法之一。根据自己的体质体症,选择不同功效的中药,如菊花、玫瑰花等花蕊,白芷、川芎等芳香药,可制成不同功效的药枕。明代医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苦荞麦,黑豆皮,绿豆皮,决明子,菊花,同作枕,至老明目。」
睡前十个不宜
为了睡一顿好觉,除了助眠的环境与寑具之外,我们最常听到的古人总结的睡眠十个不宜。包括;1) 睡前不宜说话,说太多的话,会使神经兴奋难以入眠或导致多梦;2) 睡眠不宜仰俯,趴着睡会影响呼吸、心跳,易做噩梦;仰着睡则四肢肌肉不能放松易疲劳;3) 睡前不宜忧虑,睡前过多思考,忧愁焦虑,则会使心神不得安宁;4) 睡前不宜恼怒,非但不可恼怒,还应防止产生过激的情绪;5) 睡眠不宜对灯睡卧,在灯光中入睡,容易使心神不宁,即使入睡也容易睡不安稳。6) 睡眠不宜张口,名医孙思邈认为「夜卧常习闭口」,是保持元气的最佳方法。7) 睡前不宜饱食, 睡前吃太多油腻的食物会加重肠、胃、肝、胆和胰的工作负担,刺激神经中枢,使其一直处於工作状态,也会导致失眠。8) 睡眠不宜掩面,古代的「三叟歌」中有「下叟前致词,夜卧不覆首」之语,均说明蒙头睡觉对身体无益。9) 睡眠不宜当,睡眠中,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最易受风邪侵袭。10) 睡眠不宜对火炉,卧时头对着火炉,会令人头重目赤,并易发生感冒。
会抓老鼠的就是好猫
安眠之方,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发明,也各有悠久的「临床」见证与心得。何者为真?何者为假?这倒不必相争,只要一试再试,有效便是真,无效便是假,反正每天都得一睡,每夜都可一试。不管黑猫黄猫,会抓老鼠的就是好猫,中国古法,试试便知,可以助眠,存之;睁眼到天光,弃之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