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遮盖下的心情

[最後编写日期:2018/03/29]

 (朱玉芬摄)

文 / 胡涵婷医师 (寄自波士顿)

  最近一期(2018年3月8日)的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刊首文章篇名”Where There’s Wildfire, There’s Smoke”,讨论去年底加州的森林野火- 近代史破纪录的大火;不仅延烧邻近城镇,迫使成千上百的人为了保命,仓皇抛弃家园;大火所产生的雾霾,更是影响远布火灾灾区之外的广大地区及民众。文章的重点在於说明森林大火烟雾的详细内容对健康的影响,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化氮、PM2.5(空气中的小於2.5微米的颗粒物)以及类似香菸所产生的致癌物。

PM2.5已是台湾人日常谈天话题

    PM2.5对台湾人是日常的谈天话题材料;因为台湾的空气品质天天都遭受工业污染的危害。而享受清净空气品质幸福的美国人,大多数则不知PM2.5为何物。去年十月旧金山海湾区在森林大火之际,记录到有史以来最高的PM2.5指数 >200。PM2.5是重要的公共卫生议题,因为PM2.5颗粒可以被吸入肺泡,即使短暂地曝露於高标的PM2.5大气,都有可能增加心肺疾病发作的机率,包括气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道感染、心肌梗塞、中风、心率不整等。

高风险病人要戴N95 或N100 口罩

    这篇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的文章详细地解说对於因森林大火造成的空污该如何应对。台湾民众都熟悉气象报告提醒民众在PM2.5超标的时候不要外出,或尽量缩短户外活动的时间。为了保持室内乾净的空气品质,除了要关闭门窗之外,也要避免可能将污染的空气引入室内的通气系统。另外,使用高效能空气滤净系统(HEPA filter)除去空气中有害健康的悬浮颗粒。最後,对於高风险,也就是有心肺疾病的病人,密合鼻口的N95 或N100 口罩,可以提供相当程度的保护。

SARS 疫情後的心理恐慌

    戴口罩是几年前我在台湾工作时困扰我很久的医学及社会议题。最近,我的美国同事刚从大陆旅游回来。她跟我简短的闲聊旅途所见所闻。她说 ”Wherever I go, I see so many people ...” 我接着替她说完句子 “...riding bicycle or motorcycle.” 但是她说 “No, they all wear masks.” 她在好奇之余,买了一个花布口罩带回美国做纪念品,但是她大概是永远都用不上这口罩的。

    不只中国大陆很多人戴口罩,台湾也很多人戴口罩。这似乎是亚洲地区的风潮;连最近我在日本旅游时,也看到不少戴口罩的路人及地铁乘客,只是比不上台湾的普遍。我猜想这个现象不见得是雾霾空污的缘故,因爲连在地铁车厢里及有高品质空气滤净系统的医院,也都有不少戴口罩的人。这大概是十多年前严重的SARS 疫情後,残留下来的对经空气传染疾病(airborne infections)的心理恐慌。

戴口罩有效吗?

    到底流行感冒及其他经空气感染的疾病是如何传播的呢?戴口罩有效吗?以流感病毒为例,病人的口鼻分泌物从发病前一天左右到发病後一周左右是具有传染性的;透过咳嗽或打喷涕,带有病毒的飞沫(droplets)可以在落地前「飞」个三尺远,也就是一公尺左右的距离。这些飞沫可能落在桌面,或透过病人的摸触涂抹在门把、电梯按纽等等。除非流感病人在近距离内对着我们咳嗽打喷涕或口沫横飞的说话,多数时候,我们是因爲触摸了病毒污染的表面後,摸自己的眼睛或口鼻而感染流行感冒的。因此教导病人在咳嗽打喷涕时,以手肘弯遮住口鼻,人人都经常洗手,是最有效的预防流感传播的方法。

    在流感的尖峰季节,公卫机构呼吁生病的人应留在家里休养,并且加强宣导接受流感疫苗及勤洗手的重要性。美国的疾病管制中心(Center of Disease Control, CDC)建议医护人员在接近有传染性的病人六尺的距离内,应该戴口罩。但更重要的则是在看完病人後,好好的洗手。CDC 并不建议ㄧ般大众在公共场合戴口罩来防范流感,除非你的医师建议你这样做。

口罩像是一道墙

    在步调紧张、人与人之间愈来愈疏离的社会,口罩更负面地扩大了人情的距离。Emoji 的简单线条有效地表达不同的情绪- 快乐的、失意的、生气的、悲伤的;但是盖住下半个脸的 emoji 就看不出它的心情了。即使是错肩而过的陌生人,我也很想「读」他们的心情,道早问好,或传达关切的肢体语言。口罩却像是一道墙,是阻碍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鸿沟。从医疗角度而言,多数公众场合里的口罩是不必要的。从社会学的角度而言, 则是令人遗憾的趋势......

 

 

TOP
Copyright © 医疗财团法人辜公亮基金会和信治癌中心医院 台湾 台北市北投区立德路125号 电话:(02) 2897-0011 / (02) 660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