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引发的腹泻

[最後编写日期:2015/10/01]

文 / 杨心仪药师(药剂科)

  艰难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是一种常造成癌症病人发生感染性腹泻的细菌。发生艰难梭状芽胞杆菌引发腹泻的原因是肠道内的正常菌丛(好菌)受到影响,例如使用抗生素或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或是接受化疗或肠道部位的放射线治疗等,造成肠道内的好菌减少,坏菌(艰难梭状芽胞杆菌)就有机会作乱,大量复制、释放毒素(toxin A 与B),进而破坏肠道黏膜,产生腹泻症状。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的症状包含一日多次的水状腹泻伴随腹绞痛。严重的病人可能会有一天高达10次以上的水状腹泻、粪便带血、发烧、严重腹痛、恶心及身体脱水的现象。
  由於艰难梭状芽胞杆菌引发的腹泻最常见的原因是抗生素的使用,包含正在使用或最近有使用过抗生素,所以在使用抗生素後发生稀水状腹泻(不成形粪便),如果怀疑有艰难梭状芽胞杆菌引发的腹泻,就需要采检您的粪便(不成形粪便)来进行艰难梭状芽胞杆菌的相关毒素检测。若是毒素检测阳性,将会开始给予针对艰难梭状芽胞杆菌的治疗。另外很重要的是把正在使用的抗生素停掉,不过这在我们的癌症病人常常不可行。
  由於本院为癌症医院,住院病人多为免疫不良之情形,为了病人的健康及避免此菌的传播,根据2010 年及2014 年美国医院流行病学学会、美国感染症学会共同发布之「预防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之准则」,如果住院中被诊断有艰难梭状芽胞杆菌相关之感染或腹泻,我们会请您移往隔离病房或单人病房,开始针对艰难梭状芽胞杆菌的抗生素治疗,并进行相关的感染控制措施,包含出入病房使用肥皂洗手、穿戴手套及隔离衣及加强环境的清洁。艰难梭状芽胞杆菌的传播是透过它的孢子,孢子存在於受到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的病人的粪便或周遭环境中,再透过受孢子污染的物品或是「手」再传染给其他人。由於酒精性乾洗手无法杀死它的孢子,所以需使用肥皂洗手来做手部的清洁。洗手是预防艰难梭状芽胞杆菌传播的最好方法,不论是病人、陪病家属或是医疗人员都应彻底执行肥皂洗手的动作。此外住院中也会针对有此菌感染病人的环境使用1000ppm 的漂白水来进行清洁与消毒的动作。当您的腹泻情形改善,定义为「连续两天之排便次数已少於三次」或「粪便已成形」,则可以取消您的接触隔离及相关感染控制措施。
  针对艰难梭状芽胞杆菌的治疗,依感染的严重程度不等,会使用口服或注射的metronidazole(服立治儿锭)、「口服」的vancomycin(泛可霉素),或是两者合并来治疗,即使腹泻情形改善,仍须把整个10-14天疗程的药物服用完毕。其他针对艰难梭状芽胞杆菌引发的腹泻,相关的辅助治疗包含充足的水分补充,以避免大量腹泻造成身体脱水的现象,以及针对频率很高的腹泻给予少量轻度的止泻药使用。治疗完成後只需要注意加强洗手,尤其是如厕後或是进食前,不需要特别担心。关於益生菌的使用,目前的研究并没有证实可以降低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的机会,所以不建议常规使用在艰难梭状芽胞杆菌引起的腹泻的病人身上。
  以上的介绍是要让大家对艰难梭状芽胞杆引发的腹泻有简单的认识,并非所有使用抗生素的人都会发生这个问题,无需过度紧张。若是您有出现类似的症状,请告知您的主治医师。

TOP
Copyright © 医疗财团法人辜公亮基金会和信治癌中心医院 台湾 台北市北投区立德路125号 电话:(02) 2897-0011 / (02) 660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