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瑞光教授在和信医院的临床教学

[最後编写日期:2019/06/28]

 图:赖其万提供

神经内科/赖其万教授

    Dr. Herbert Ho Ping Kong (何瑞光医师)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内科教授,他出生於牙买加,医学院毕业以後到加拿大蒙特娄以及多伦多行医多年,擅长一般内科,一些疑难杂症经过他的细心问诊与身体诊查,加上多年累积的临床经验、广博阅读、超强记忆,多能迎刃而解,而他对临床医学教育的贡献更是为人推崇。透过纽约大学神经内科符传孝教授强力推荐的着作 The Art of Medicine,我们有机会了解何教授对医学教育的看法。书中他一再叮咛「同理心」,强调询问病史,做好身体诊查,要比安排病人接受各种实验室检查来得重要。书中包括他的同事分享其人生智慧、行医心得,以及病人追忆其就医经验,显示他们如何感激何医师的亲切、耐心、关怀、以及高超的医术。我们深受何教授对医疗志业的用心良苦所感动,因此黄达夫医学教育促进基金会推荐「天下文化」将他的英文原作翻译成中文版 「医学的艺术:融合科学、艺术与人性关怀的医疗」,同时黄达夫院长也希望能邀请他来本院参加临床医学的教学,使在和信医院实习的中国医学大学七年级、阳明大学与成功大学五年级医学生以及轮调到本院接受毕业後训练的年轻医师有机会能学习大师如何看病,同时负责临床教学的主治医师也有机会与大师切磋琢磨,提升我们教导医学生学习临床医学的能力。

    何教授於去年十月底专程来台将近十天。在10月29日的晨会首先以「医学的艺术:现代医师的课题(The Art of Medicine: Lessons for the Modern Physician)」 为题,对全院医师、住院医师、实习医师与医学生、护理师以及其他工作同仁做了一场精彩的演讲。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看病医人的热诚以及对教导医疗人员正确的诊断与治疗的殷切期望。他对看病时「细看的艺术」、「聆听的艺术」、「触诊的艺术」讲得十分动人,而一位医学生也提出就他学生的立场,希望能在以後的几天,可以学到老师如何把多年的临床经验应用在实际看病的推理。

    在参加了何教授在台湾这几天的教学,我写出了如下的感想:

对教学的认真与兴趣:他除了用心聆听学生报告病史,并询问澄清一些临床上的要点以外,他在教学回诊之前,邀请学生自我介绍,而用心写下学生姓名,而後与学生问答间,都能直呼其名,让学生感到被尊重。他鼓励学生发问、回答,而在得不到正确的回应时,他就尝试给予暗示,而当他终於由学生口中得到他所期待的正确答案时,他都会高兴地说,「你答对了!」而给予即时的正向鼓励,使学生开心。当他发现学生没有人发问时,他总会说,「当学生的好处就是可以不必因回答不出问题或或问了愚笨的问题而觉得尴尬」。很有趣的是当他尝试「暗示」学生时,我也注意到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有时他的努力反倒「误导」了学生,这也使我们课後彼此提醒,了解对方文化背景的重要是做老师与做医师的人,必须谨记在心的沟通课题。

图:赖其万提供

教学的技巧:遇到冷场时,他有时就用自己准备好的真实病人照片教学(譬如说病人奇特的皮肤颜色、姿势体态等),他鼓励学生就照片的影像,发表他们认为可能的诊断,或者是他们需要询问病人哪些特殊的病史,做哪些身体方面的检查,做哪些实验室的检验等。当学生报告病人的生活史时,他的问题也都包含多样性的问题,譬如当学生提报的病人是一位老菸枪,他就会问学生台湾菸害的流行病学数据,而强调在不同的环境会有哪些特质需要厘清。他一再强调一般医学的重要,提醒学生癌症病人的「共病(comorbidity)」对照护病人的重要,并阐述癌症病人的病痛并不一定是来自癌症,而有些如果能诊断正确,可以即时有效地帮忙病人。他劝告学生,不要太过钻牛角尖,而见树不见林,但一定要训练联想的能力,才能增广监别诊断的内容。

 

为人的特质:一位帮忙学生教学的护理人员在中午结束回诊时,请他吃一片她做的蛋糕,他在下午要去回诊时,就问我这位护理师的名字,而带了一本他签了名的「医学的艺术:融合科学、艺术与人性关怀的医疗」回送她。他对事情很有好奇心,对我们的新建教研大楼充满兴趣,对我们一楼的大礼堂以及高楼上看出去的风景赞不绝口。

对学生的关爱:他在参加我们的医学生医学人文个案讨论会,看到学生们勇於发表他们的看法,主动发表对病人的关怀以及他们不同的想法,感到十分欣慰。他非常珍惜学生在他离开之前送给他的卡片以及他们在卡片上表达的话语。

    他在与教学主治医师的几次座谈也展现出他对临床教学的热爱,他认为「临床老师需要训练学生如何看出病人可能发生的严重问题,而教导学生如何应对」,这句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他最後的教学结束後,我们几个人与他在教研大楼七楼门前的空间谈天时,我才注意到他与黄院长是同一年出生,两个人对医学教育的热诚、理念、干劲也告诉了我,「年龄不重要,心态才是最重要的指标。」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何教授在这次匆匆十天的行程,也参访了台大医学院与国防医学院,并与该校师生座谈。同时他在台湾的那周末刚好碰上台湾医学教育学会的年会,而担任主题演讲的澳洲学者到了机场才发现护照过期而无法来台,结果何教授也二话不说挺身而出, 成了精彩的「代打 」(pinch hitter) 。
何教授这次的来台使我最有感触的是医学教育就是要花时间,但我们目前的医疗环境,有多少医师愿意或能够被容许花这麽多时间在教学呢? 想到这里,我更觉得为了做好台湾的医学教育,培养出更多将来的好医师,台湾医疗大环境的改变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图:赖其万提供
 

TOP
Copyright © 医疗财团法人辜公亮基金会和信治癌中心医院 台湾 台北市北投区立德路125号 电话:(02) 2897-0011 / (02) 660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