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健保 卫福部活在上世纪

[最後编写日期:2013/10/30]

文 / 黄达夫 院长

  医改会最近针对全台22县巿,随机抽样电话访谈约1千名老人的家属,发现老人家常同时罹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骨质疏松症,又常跨院、跨科看诊,「每次领回家的药,多到几乎可以开药局」,所以,国内有六成八老人重复用药。
  这其实就是政府所标榜,高达七、八成民众满意度的健保所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只是没有人去统计到底有多少人因为就医的方便,反而受到伤害,甚至导致死亡。

医疗业新策略 提昇价值

  自从全民健保开办,17年来,医界与健保署一直陷於争钱的泥淖中,最近总额协商又告破局。但是,卫福部却忙着推动观光医疗而怠惰了改革健保的本业。
  令人失望之余,乐见策略大师麦可波特与汤姆斯李医师在10月的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波特为医疗业开处方」。
  该文说:「该是医疗业推出新策略的时候了!新策略的核心,是为病人追求最大价值,也就是以最低成本达到最佳的成果。医疗体系既有的做法是以医师所做的事情去驱动供给,今後应该改为根据病人的需求,打造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系统。」
  「我们必须从注重看病的次数、住院、疗程、检验等医疗服务量的计算,转而把焦点放在如何去达到最佳的医疗成果。我们必须把现今每家医院都提供所有的服务,改变为把特定病症集中到适当的医疗机构处理,以提供高价值的医疗照护。这样的转变不是一蹴可几,而是一套完整的终极策略,我们称之为『价值任务(value agenda)』,那需要重新建立新的医疗组织、新的衡量价值的方法,以及新的费用给付方式」。

鼓励社区医院 认养老人

  如前述,在人口急速老化的台湾社会,由社区医院去认养社区老人,以论人计酬的给付方式,鼓励社区医院负责将该区的老人照护好。他们可以发挥创意,自己决定雇用什麽样的专业人员,用什麽样的方法,去达成其任务。
  例如运用个案管理的方式给予每位老人个别化的整合照护、卫教及辅导,甚至当有紧急状况发生时,由负责的医师到病人家里访视,就可避免老人家跑急诊处的辛劳。而且,因为有固定的人提供持续性的照护,不但病人安心,很多问题可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就可减少住院的频率。如此一来,除了整体医疗品质提升,医疗费用也会跟着下降。

特定疗程 以包裹式定价

  至於比较专精的医疗问题,如心脏手术、骨科手术、背痛的处理、癌症医疗等,则由执行团队整合照护的专科医院处理。这些特定疗程就以包裹式定价给付。不论是论人计酬或是包裹式给付,对於用心照顾病人、治疗成果优良的医院,就应以较高的给付给予肯定。
  麦肯锡管理顾问公司在今年2月也出了一份报告「兆元美金的战利品(The Trillion Dollar Prize)」,副标是「以医疗成果为基础的给付方式来解决美国医疗支出的危机」。
  报告中开宗明义地说:「在美国社会已经达到共识,只有根本地把论件计酬改成以医疗成果为基础的给付方式,才能促使21世纪的医疗提供者以创新的方法去降低医疗成本,让医疗体系得以永续经营。如果能改变给付方式,预期在未来十年将为美国省下1兆美元的医疗支出。挑战在於如何成功地达成这个改革。」
  反观台湾,卫福部似乎还活在上个世纪,因循苟且,一下子要开放更多医学中心,下一时刻又要设立儿童医院,压根儿不在乎外面世界的变化。

TOP
Copyright © 医疗财团法人辜公亮基金会和信治癌中心医院 台湾 台北市北投区立德路125号 电话:(02) 2897-0011 / (02) 660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