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友拦着我,给我一万元
访张云美女士
文 / 郑春鸿 (文教暨公共事务部主任)
郑春鸿主任:您是血癌病人,换骨髓恢复最快的病人,第一名。
张云美小姐:他没有说第一名,是说不错,看到我好得这样快,他很高兴。
郑春鸿主任:可否谈一下医生要您换骨髓的过程,一开始是否会很紧张?
张云美小姐:医生说我的病会好,因为我很乐观,细胞会活化得快。如果东担心、西担心就会影响到病情。
郑春鸿主任:换骨髓之前有没有护士先对您卫教?
张云美小姐:还没有做骨髓之前,这边的社工或护士,连医生也是,每天不断地重覆对我卫教,要我不用担心怎样,告诉我要注意哪些并发症?
郑春鸿主任:换骨髓只有一个人住,会不会很紧张?
张云美小姐:我是不会。就如社工说,「我太乐观了,好像不当一回事。」我总觉得人悲苦也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我选择快乐,没有想很多,不担心很多,生了这种病,就好好地跟医生配合。
医师、社工、护士帮我「教育」小孩
郑春鸿主任:谈谈您的家庭。
张云美小姐:我有三个小孩,那时一个读二专,一个读高中,一个读国中,他们每次看妈妈,我看起来好像没事的样子,所以都是我一个人住院,他们似乎也不觉得会担心。他们可能真得的认为没甚麽,後来,大家都跟他们讲,你妈很危险,小孩所看到不一样,因为妈妈表现出的好像很坚强,所以一开始我的小孩子看来「不太体贴」,假日赶快到医院看妈妈,就像看朋友一样,当天就走了。
当他们一离开,隔壁床的人就开始劈哩啪啦的骂,护士小姐也一直骂这些小孩子怎会这样,可能吴医师也间接感受到我的小孩子的情况,吴茂青医师就另外叫我的小孩到他的办公室二次,我也不知道他们到底讲了一些甚麽话。大概是说:「你们已经是小大人了,妈妈现在的病很严重、你们要帮忙分摊家事」等等。
但因为我表现得太坚强,小孩完全没有感受妈妈生病的苦痛。拜吴医师教训孩子所赐,现在我的小孩非常懂事。我还没有生病前,小孩是不会煮饭的,而我因骨髓移植出院回去後,不能接触油烟,吴医师、社工与一些护士都会跟我们卫教,我的小孩也间接都有吸收到,所以回去後,小孩会自动自发,谁有空就会煮东西给我吃,这都是拜和信医院这麽多医师护士和社工所赐。
我先生很早就去世,就想给小孩多一点的爱,所以甚麽事都不会让小孩做,小孩就甚麽事都不懂,煮菜、煮饭完全不懂,甚麽事都是妈妈一肩扛起来。我刚从医院回去时,他们会发牢骚反弹:「为什麽要叫我们煮饭?」後来我有一个最亲近的阿姨,她是我的近亲住在土城,她会常打电话跟我的小孩说应该怎样照顾妈妈。因为那个阿姨很疼我,没有结婚是单身,比较有时间,偶而会来看我,因为大家帮着我「教育」孩子,包括医院社工一直跟我小孩子「洗脑」要怎样照顾妈妈。我的小孩现在也转变很多,很懂事了,这比我自己的病好起来,让我还要更高兴。
我太过於乐观,全院都帮我紧张
郑春鸿主任:您没有很好奇到底他们都跟小孩讲甚麽,您有问他们吗?
张云美小姐:我是不大清楚。应该是要他们照顾妈妈,所以我相当尊敬和信医院每一位医师、护士和社工,他们是我的救命恩人,我一谢谢其中某一个人,他都会很客气、谦虚说是医疗团队大家的功劳。
郑春鸿主任:您说您是低收入户,罹患了血癌,还是要花一点钱,您接触到的社工,他们是怎麽帮忙您?
张云美小姐:他们帮我减免收费,包括门诊也有减免。尤其我住院都要一个月,血癌前期治疗的时候,化疗的前一周是没事,第二周白血球会开始下降,会发烧、拉肚子。因怕感染一定要转到单人房的隔离病房,隔离病房一天要四千多,医院的社工有帮忙,就是减免到2,200,跟一般的病房一样,可以说减免相当多。像要吃安素那些保健品,如果有些病人出院有剩下的,社工也会拿一些给我,他们也知道您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
郑春鸿主任:他们跟您谈话的时候,对您好不好?
张云美小姐:相当好,很和气,就像家人一样很关心。
郑春鸿主任:谈谈您跟社工之间都说些什麽?他们怎麽安慰您?
张云美小姐:社工来看我时会问小孩子的状况,他们是知道我是很乐观的人,说我有点「天天」,她讲闽南语,我是客家人。那时我听不懂甚麽叫「天天」,我还问别人甚麽叫「天天」,才知道是「不当一回事」的意思,好像多危险的事也不当一回事。社工是觉得我太过於乐观,不会去注意一些小细节,全院大家都替我紧张,反而我自己都不紧张。
我的医生是相当好,住院时可能想我都一个人,常将椅子挪到病床边跟您聊天,这让病人感受到医生的关心,就像家人一样。谭传德医师,我不是他的病人,可是他也非常关心我,常来安慰我,我关在骨髓移植病房,他经过都会隔着玻璃窗帮我打气。
病友看到我就拦我,拿给我一万元
郑春鸿主任:如果有一些病人跟您一样是低收入户,他们想到和信医院来,您会怎麽跟他们讲?
张云美小姐:就跟我的情况一样,医院有补助的措施,尽量减轻您的负担。这边的社工都会很热心地介入您的情况,关心您家里的情况、了解目前您所碰到的问题在哪里。
郑春鸿主任:您现在回想起来,在和信医院这段时间,您有没有要跟帮忙过您的人说一些话?
张云美小姐:就像社工讲的,我在和信医院碰到很多的贵人。我住院不是只有社工、医生,还有一些这边的病友帮助过我。
我以前是做清洁打扫的工作,每天很早05:30就起来做事,在这边我3、4点就会醒来,就推着点滴架绕圈圈走。因吴医师希望病人能够多运动,我说我都没有力气,医生说你没动更没有免疫力。我在单人房时,他要我蹲上、蹲下,要动才能增加抵抗力。
因为要运动,那时碰到很多的病友,有一位病友跟我讲:「您家人很狠心,让一个病人五点就在外面走,不帮您推点滴架。」
我就他说:「小孩子要睡就让他睡。」
他说,「为什麽这样呢?您的家人都没陪您,您先生呢?」
我说,「我的先生不在了。」
「那您住哪一房?」
「我住6391」。我就继续这样走,他都没出声。
过後他就去病房看我的小女儿还在那边睡觉。到了第二天早上,这位病友看到我就拦着我,拿给我一万元,要我买一些保健、安素营养品,我当场眼泪都快掉下来。他说:「眼泪不准掉下来,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您需要相当多的营养,您要好好地照顾自己的身体。」到现在那个人给我钱的人姓甚麽我都不知道真是不好意思。
後来,我还有碰到一些病人,也是三千、五千来帮忙我。社工问我那些志愿帮忙我的是谁?我说不知道,他们自己来找我的。甚至有的病人的亲戚知道我一个人,他们的亲戚也都会来看我,也是二千、三千的帮助我。
郑春鸿主任:病友很多情啊!真感心。
张云美小姐:真的,病友都是很有爱心,我感受深刻。
我没钱,想放弃。医生愣住,瞪着我,静悄悄的
郑春鸿主任:谈谈您生病的经过。
张云美小姐:血癌的病人不能开刀,化疗後免疫力会下降,有人会发烧、拉肚子,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所表现出来的副作用不一样。一般都是血球下降到一定程度会发烧。那时候如果血球下降,血癌的病人一定是住单人房,单人房是跟外面隔离的,就是病人进来时要经过护理站、要戴口罩、洗手才可以进来;也尽量不要有访客,越少访客对病人本身会更好。像一般化疗若有很不舒服的状况出现,自己要忍,医生会尽量帮忙化解您的问题,慢慢的您就会知道怎麽照顾自己,会撑过来的。
血癌的病人至少要做三次的化疗,一次大约接近一个月,甚至有的不只一个月,因为有些状况会出现。那时候门诊医生告诉我情况好的话可能不需要移植,听了也是很高兴。
我第一次做化疗是状况最差的时候,嘴巴都破掉、插鼻胃管,住院39天,出院时有做骨髓穿刺,医生告诉我好像没有缓解,可能还是要做骨髓移植,当下听到考虑到经济问题,我就当场问医师如果做移植,存活机率有多少?医生说大约五成左右,一听到这样,考虑到经济问题,我就跟医生说不要做了,我要放弃。因为我想为了这五成机率,我身上也没有什麽钱,如果我把金钱花下去,又没有成功,那乾脆就放弃算了,不要拖累到我的小孩。
医师当场愣住,瞪着我,静悄悄的没有出声,连一根针掉下来都听得到。沉默一阵子跟我说,「如果您不做治疗的话,大约只有三个月,我可能就看不到您了。」一听,我就想,那就跟它拚了,医生也一直鼓励我。
因为我什麽都不懂,就这样活过来了
郑春鸿主任:做骨髓移植医药费基本上是健保,自己不必花钱吧?
张云美小姐:是不必花钱,但以後陆陆续续一些琐碎的金钱都是要花的,还有来回交通费。对经济上许可的人好像没有什麽事,但对我的话,就相当严重。我想万一我把钱花下去,又不成功的话怎麽办?
郑春鸿主任:吴医生知道您是低收入户吗?
张云美小姐:他知道。我那天得到B型流感,本来想要我到急诊报到,後来想想帮我做,帮我省掉急诊费用,都设身处地为我着想,减轻我的负担。
郑春鸿主任:谈谈气功,它对你好像很有帮助。
张云美小姐:那时虽身体很虚弱,医生还是鼓励我回去要运动。一开始我是到公园走路,先慢慢走,慢慢加快速度。刚移植的病人出院要很小心,公共场合一定要戴口罩,像公园这种空旷的地区不用戴口罩。後来我跟医生说我要到草坪跟他们一起做气功,可以吗?医生说目前不要,等八月份回来门诊,我的血球有上升,医生说可以去了。
我做移植时,肺功能才60边缘,医疗团队都抱着头很担心,因肺不好的话很容易从那边出问题。後来我做气功一年,一年做大检查时,肺功能就升到91。今年是第二年做大检查,我的肺功能是103,医生就鼓励我要继续练气功,要运动。就是说生病要靠医生,也要靠自己;另一方面也要靠运动才会提升自己的免疫力,病会赶快好。我想正因为我什麽都不懂,我完全相信医师,正好我碰上天下最好的医生、护士、社工,最好的医院。所以,就这样活过来了。
在医院里我交到很多病友常连络
在医院我常一个人推着点滴架去买餐食,有些病人看到都以怀疑的眼光看我,为什麽我都一个人,觉得很奇怪?病友就会跟我聊天,我跟他们讲这情况,他们就要跟我学习。我也就认识很多的病友,也鼓励他们,他们出院後还是会跟我联络;甚至门诊时,我跟人家交谈,人家就会靠近问我有关化疗会怎样?我都会鼓励他们不要怕,不要往後看,往前走就好了,一些病人听到我的话,都要跟我学习。
我在门诊时碰到很多病友,有的都还有跟我联络,有的是肺腺癌的病人,不是吴医师的病人,是在门诊碰到的。或许是我比较开朗,我比较不怕别人知道我怎样,我讲一讲他们都会问甚麽情况?要注意甚麽?我就跟他们说营养要先顾好,也要运动。那些病人回去有时都会跟我联络,告诉我他现在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