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袍仁医

[最後编写日期:2015/11/01]

──专访和信医院黄达夫院长

文 /詹庆临

前言:
多年来,癌症一直是国内十大死因的首位,随着人类越来越长寿的趋势,以及开发中国家生活习惯的改变,全球的罹癌率也正在上升中。癌症的治疗过程包含身心灵三方面,需要身体的疗癒、也需要心灵的支持,是长期照护服务的挑战。
  台湾优秀的治癌医疗单位与人员很多,今年5月底,伊甸基金会执行长黄琢嵩,在蔡妙瑛牧师、詹庆临顾问陪同下,首先拜访了和信医院黄达夫院长,希望认识医院创新优质的文化,同时深盼在伊甸推动国人迫需的长照服务中,能建立前端医疗与後端关照的合作关系,共同为病人的福祉努力。
  在九○年代伊始,孙逸仙治癌中心医院 (和信医院的前身)秉持着「尊重生命、尊重人性、追求真理」的信念,致力於癌症医疗,当时规模还很小,就在台北市立仁爱医院租用的有限空间,开始执行诊治的工作。二十多年来,和信医院这所国内第一个癌症专科的医院,已经在国际间树立了良好声誉,医疗成绩有目共睹。这是台湾人的福气,带来福气的推手正是和信医院的院长黄达夫医师。
  事实上,和信医院带给社会的观感,成功营造出不像医院的医院,你可以说是让人身心灵沉淀的安居所,你可以感觉是艺文氛围的视觉艺廊,或者你会觉得那是有人文气息的福祉中心。

专注聚焦以身作则

  「专注效能」──是黄院长带领和信医院不断成长的要素。平常四点多起床,六点多就来到医院,这是黄院长多年的工作习惯,「清晨那一段时间是属於我的,在没有任何干扰之下,可以有效率的做许多事。」享受安静、独处,成为一天的开始。
  「聚焦简化」──是黄院长处理繁复公事的原则。「我的生活座标很单纯,行动重点只有家、医院、机场。」难得的假日,休闲的方式是走路,从万步中得到舒解,在沉淀中再度出发。
  深受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医疗事业的终极目标是「改变生命」的思维影响,黄院长认为医师就要以病人为中心,「我常在巡房时重新得力,更加认识自己,也找到行医的初衷,病人是我的精神科医生。」当黄院长去探视病人的时候,会发现许多对比,第一个发现就是病人的痛苦远超过自己,个人再难过的事都变成小事──这是来自肉体的对比。
  另外,当病人的病情得到舒缓,他们所表达的感恩谢意,也让医疗团队更肯定所做的事深具价值,个人的挫折都不重要了──这是精神的对比。

永远站在病人这边

  有一天,黄院长和两位技术员在餐厅用餐,有一位病人家属过来,请求黄院长去探视她的父亲。於是,黄院长用完餐就起身赶忙要去看那位病人,那两个技术员顾念院长的忙碌,「院长,你真的要去看他吗?假如每一个病人都这麽期望,您的时间怎麽够用?」黄院长笑一笑,直接以行动表达和信医院的核心价值──永远站在病人这一边。
  到达病房时,恰巧另外一位年轻的医师正在巡房,黄院长聆听病人状况,知道是胆道癌症,癌细胞已经蔓延到两边的肺,会剧烈地咳嗽到不能睡,两人研商之後,就开了让病人可以安睡的药,能够压下咳嗽症状,也兼有止痛作用。
  第二天黄院长再去探视这位病人,他激动地向黄院长连连道谢,「昨天吃了医院加开的药後,终於能好好睡一觉。」在病人消瘦的脸上,露出深深的皱纹所拉出的笑容,显然气色比昨天好多了,谈到这里,黄院长的眼眶泛出泪光:「看他那麽高兴,这种心情是会传染的,也是医院所期待的。」在医院,所有的病菌都必须被控制,唯有这种快乐因子要多多地「感染」到四周,就是这股善的循环力量坚定了和信医院的信念。

医疗团队实证医学

  「用心聆听」是黄院长与医护人员的共勉,每个医生每一诊只看二十至三十位病人;初诊病人要有三十分钟详细的诊查;称呼病人的名字,而不是床号……,这些看来简单的原则,却因黄院长的以身作则,卓越的管理,孕育出优质的医院文化。
  一个医院的医疗系统,除了身体医疗之外,心灵方面的关怀也很重要,病人需要医生护士,也需要各方面的专业人员,如营养师、心理师、社工师的介入。全院有十七个医疗团队,成员要放下自己的偏执,避开盲点,彼此认同,共同聚焦在服务上面,才能真正做到以病人的福祉为中心。透过团队的共同讨论、安排治疗计划,让病人得到全面的疗护,而不是让病人在不同的科别中穿梭、奔波,每个病人都是一个专案。
  去年伊甸双福学院蔡牧师的父母双双罹癌,来到和信求医,医院听取老夫妻的期望,体谅蔡牧师当时家庭照顾人力不足,经过慎重考量,排除交叉感染的可能,特别安排他们同间病房,男女病人在同一间病房的情况,在其他医院是少见的;但是制度是为病人而设立,不是要求病人配合制度,「夫妻在一起养病,比较有伴,也方便照顾的家人。」这是以病人的需求出发所做的弹性调整,非常人性化!

鼓励进修改善品质

  回国多年,黄院长一直参与第一线的临床工作,经过几年观察,他体悟,台湾医疗品质要继续提昇,最主要的关键,在於医学教育。和信医院每年甄选三至五名优秀的六年级医学生,远赴美国杜克大学进修三个月,如今已遴选约六十位医生出国进修,进入美国一流的医学殿堂学习。另外又在医院旁加建一栋教育训练大楼,让和信内部人员跨科进修,也提供国内外的医护人员与医学生观摩研讨的机会。
  黄院长一再强调医师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拥有头衔,或者取得高薪,而是回应救助病人的神圣使命,他鼓励同仁不断进修,比如阅读论文、参加研讨会等。提昇专业,不是为了建立个人的权威感,而是累积医病的实力,让病人得益处。
  医院设立的目标是提供病人安全、友善,优质的软硬体,这位医院的舵手一直是方向明确,不管是执行团队医疗、实践实证医学,或是善用电脑科技、参与品质改善,为的都是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照护,其间的过程,正如黄院长办公室书墙上辜振甫先生的提字「但知春意发,谁知岁寒心」,虽然辛苦,但是值得。

热心付出家风传承

  黄院长小时候家境不错,家里雇用多位佣人园丁,但母亲要求孩子自理内务,协助清扫。父亲曾是大同区区长,为後代树立热心助人的风范,他提供奖学金、创造就业机会、建设乡里。那时,家里有一位家庭医生,是二二八罹难者的家属,父亲帮助他在大龙峒开业。这位医生视病犹亲,待人谦和,黄院长学生时代立下行医志愿,这位家庭医师绝对是个关键人物。
  一个人的价值观与表现常来自家庭的传承,黄院长有着家风的薰陶,也在和信大家庭里,塑造专业优质的医院文化──用心守护病人。和信医院的团队似乎没有停留在赞叹掌声中,这是一间学习动力很强的医院,从空间规划、科技整合,到每个专业人员都不断在精益求精。
  在和信医院处处回应着「以病人福祉为中心」的精神,所要建立的不只是一家癌症专业医院,而是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医疗典范──这是洞悉病人需要的白袍医师黄达夫院长的初衷,也是最终的愿景。(本文原载於《伊甸园月刊》)

TOP
Copyright © 医疗财团法人辜公亮基金会和信治癌中心医院 台湾 台北市北投区立德路125号 电话:(02) 2897-0011 / (02) 660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