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

[ 最後編寫日期:2022/04/11 ]

食道癌(微創)手術切除及重建介紹

劉家全醫師、施志勳醫師

甚麼樣的食道癌需接受手術切除及重建?

依據本院醫療團隊對於食道癌整體治療的準則,建議疾病在臨床早期者(腫瘤小於3公分而且全身之正子掃描無淋巴轉移跡象者)或是食道癌已經第二、三期,接受同步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後者(年紀低於65歲,經團隊會議討論建議上述治療),應該接受根除性的次全食道切除和縱膈淋巴清除術後,並行胃管或大腸重建食道並在頸部進行吻合之手術。

由於上述手術範圍廣,需要同時打開頸部、胸腔及腹腔;手術時間長,一般而言要耗時8-9小時;術後恢復期長,需要轉入加護病房監測。而事實上若是考慮食道癌不易早期發現、淋巴轉移可能性高,多伴隨重要血管、氣管和神經侵犯等;再參照國內外各大醫學中心有關食道癌之治療成效和建議,以及本院臨床實際治療經驗後,結論是目前食道癌的治療原則,主要還是建議以根除性之食道清除手術配合同步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才可能達到最佳的臨床結果。

手術的風險與成功率各為何?

食道癌的治療以根除性之手術切除最為有效,但因病患多因吞嚥困難導致營養體能狀況變差,而手術包含的範圍較大、手術時間較久,手術後必須在加護病房中積極小心的監測照顧。
依照國內外較具規模的醫院報告,手術後到出院前之死亡率約5-10%之間。而手術後發生之併發症之可能約50%, 手術後一般5年存活率約為20-30%。 而根據本院2000年至今食道癌手術死亡率小於1%, 手術後5年存活率則高達47%,手術後併發症機率則因多數病人接受手術前同步化學放射治療而偏高65%. 目前本院自2006年起, 廣泛採用食道癌微創手術, 初期分析顯示病人傷口變小, 疼痛減輕, 術後恢復快, 且手術後3年存活率分析甚至略優於傳統大傷口開胸手術。

食道癌手術的內容與切除範圍各為何?

手術大概分為三階段:開胸、剖腹和頸部吻合。第一階段開胸後(胸腔內視鏡-微創手術)進行胸腔內食道切除及縱膈淋巴結摘除術,手術後會放置肋膜腔之引流管(胸管),觀察紀錄肺葉膨脹及淋巴滲液引流的情形。之後第二階段剖腹(腹腔鏡-微創手術)進行胃的鬆解及胃管成型及重建食道的步驟,並完成小腸造廔以利早期腸道灌食。最後第三階段則於左頸部實施頸部食道及胃之吻合,放置鼻胃管和頸部引流管。
除了以上敘述的手術原則和步驟外,請您能了解並接受在手術治療或檢查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現與原先預期不同的狀況,而需要執行額外的或與原先不同之診療措施。請您授權主責的醫療團隊於必要時,為您選擇並進行適當的診療或處置。

手術後可能發生之併發症是甚麼?

  1. 肺部因傷口疼痛無法有效深呼吸、咳痰而致擴張不全而發燒
  2. 痰液貯留、支氣管阻塞而呼吸困難、發燒
  3. 肋膜腔積水或化膿需進一步引流手術
  4. 肺炎、發燒、呼吸衰竭
  5. 頸部食道和胃管吻合處癒合不良、或吻合處狹窄需另行處置或是延長經口進食的時間
  6. 手術或麻醉過程中致喉返神經受損或是聲帶受傷而有手術後聲音沙啞、無法有效咳痰或容易嗆傷導致吸入性肺炎的可能
  7. 暫時性心律不整、肺水腫、肺動脈栓塞
  8. 各處傷口發炎、感染導致敗血症甚或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9. 因賁門切除後食道和胃管直接吻合手術後可能會有胃酸逆流情形
  10. 因手術切除食道及附著之迷走神經可能導致日後之胃排空遲緩或是膽汁鬱積等情形

若不實施手術可能之後果其他可替代之治療方式?

食道癌病人若建議手術切除重建但不接受治療的話,可能的預後為:腫瘤復發或是持續長大,局部會造成阻塞、吞嚥困難、出血或是食道破裂,並可能會轉移及侵犯鄰近器官,造成呼吸道狹窄,嗑血、廔管或是其他因轉移而造成的不適,增加痛苦,甚至死亡。但也請您了解接受手術切除,同時伴隨可能的風險和傷害。食道癌除了手術治療外,其他醫學有共識的替代處置方法包括:

  1. 同步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
  2. 僅放射治療(在身體狀況不適合手術或同步治療時)
  3. 僅化學治療(在疾病範圍廣泛或有其他器官轉移時)
  4. 食道支架置放(僅提供進食的治標效果)
  5. 光動力治療(僅適合黏膜層腫瘤而無法手術者)

 

 

提醒您:網頁上提供的醫療資訊只是通則,病人病情的診斷與治療需親自就診,以主治醫師看診時的判斷為主。

TOP
Copyright © 醫療財團法人辜公亮基金會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台灣 台北市北投區立德路125號 電話:(02) 2897-0011 / (02) 660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