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新定义130-139/80-89mmHg

[最後编写日期:2017/11/30]

  (朱玉芬摄)

文 文教部

    指南取消了高血压前期,将 1 期高血压定义为 130-139/80-89mmHg,而不是过去的140/90mm Hg。

    这是根据美国心脏学会 (AHA) 和美国心脏病协会 (ACC) 公布的新指南,高血压新标准以上的人,都应通过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提早治疗高血压。

    过去欧洲高血压学会及欧洲心脏病学会的2013 指南及美国指南都是从 140/90mm Hg 开始分类为1 期高血压,但最新的指南更严格了,将 1 期高血压分类定义为收缩压测量值 130-139mmHg 或舒张压 80-89mmHg。

    有的人一看到穿白袍的人,血压就高起来。新的指南还提供了关於在诊所中准确测量血压的指南,建议基於至少 2 种不同场合中 2 到 3 次读数的平均值确定血压水准。病人在读数前应放松 5 分钟,在测量期间不得交谈。下次你量血压要注意这些规范。

    大家都知道,高血压,吸烟和肥胖是前三名可经由个人改善、改变的全球死亡率危险因素。1990年-2013年,全球高血压死亡人数增长了近50%。相关研究在由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和评估研究所领头完成的,并发表在《柳叶刀》(The Lancet)期刊。

    这项研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1990年-2013年的健康资料进行分析评估後,给出了造成每个国家和地区健康损失的前十大因素。研究人员还根据年龄和性别评估、提供了可以避免的危险因素。总体上,评估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与2013年30.8万例死亡相关,相比1990年增加了2510万。

中国成人1/3高血压,适当控压竟不足5%

    高血压的控制十分不容易。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成年人口中大约三分之一有高血压(BP),适当控制高血压的患者比例不到5%。

    未控制的高血压估计在中国每年造成75万例心血管疾病性死亡。在中国开展的公共卫生举措都是在人口水准专注於BP的主要决定因素,正在进行的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在中国人口水平控制血压最有效的方法。这种基於人口的做法将会对降低中国心血管死亡率有显着的影响。

     该研究包括205167名男性(41.0%)和295056名女性(59.0%)。两性的中位年龄为52岁。总体而言,2.5%的受测者有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自35-39岁的12.6%增加到70-74岁的8.4%。

    高血压病人中30.5%的人得到了来自医生的诊断;那些诊断高血压的病人,46.4%正在接受治疗;治疗的病人中,29.6%患者的高血压得到控制(即,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mmHg),总控制率为4.2%。

年轻病人中的高血压管理欠佳

    根据一项发表在 Hypertension 上的研究显示,只有一半患有的高血压青壮年接受了治疗,其中只有 40% 达到了血压控制。显示,青壮年对於高血压的意识不足,其控制和治疗差於老年人。

    根据青壮年和老年人中高血压流行病学及其时间趋势,研究者调查了1999 至 2014 年间与其他年龄组成人相比,美国 18 至 39 岁成人中高血压患病率和时间趋势、意识、治疗和控制都较差。青壮年中的高血压意识、治疗和控制极大改善以及前期高血压发生率的减少,青壮年中的意识和管理总体显着低於 40 岁及以上人群。670 万高血压青壮年中只有一半接受了治疗,只有 40% 达到了血压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在性别上,青壮年男性的高血压意识、治疗和控制较青壮年女性显着更差。

健康人群也存在隐蔽性高血压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在日常活动期间,全天候监测血压在显着数量的健康成人中显示出掩蔽的或未检测到的高血压,其在诊所中血压读数正常。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的杂志《回圈》(Circulation)上。

     与「白袍高血压」(生办公室的血压读数高於诊所外的血压读数)相反,「蔽性高血压」医生诊所血压正常,而在诊所外高读数。隐蔽性高血压很容易漏诊,并且可能发生在白天或晚上。

     病人进行日常活动时在他们的手臂上戴上血压袖带并连接到小型可擕式装置,通过24小时全天候监测可以发现隐蔽性高血压。与诊所量血压相比,动态血压是未来心脏病的更好预测因数。

    研究结果挑战一个通常的观点,即动态血压通常低於诊所的血压,部分是因为所谓的"白袍"引起的临床测试的焦虑增加。

    研究人员认为,有很多健康人存在隐蔽性高血压,应该定期监测他们的血压。但他们还强调,研究结果需要在更多样化的人群的进一步研究中得到证实。
 

TOP
Copyright © 医疗财团法人辜公亮基金会和信治癌中心医院 台湾 台北市北投区立德路125号 电话:(02) 2897-0011 / (02) 660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