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書訊

用心,在對的地方:黃達夫的醫療觀
1999/07/08
[ 最後編寫日期:2010/11/22 ]

「制度都是去做出來,不好的制度也要靠人去廢除它」,「領導的能力是靠努力掙來的」,黃教授舉出不少醫學教育家或臨床醫師的實例、名言及行醫之道, 多讀此書更能明白診治病患不只是靠儀器及醫學知識,更要有「心」,診治的是「病人」而非「病」而已,也要考慮到病患的家庭及社會因素。希望本書的出版,可 以影響一些年輕的醫學生、醫師及其他醫療界的工作人員,把國內醫療環境的改善,當作自己的責任。

這本書是綜合近兩年我在《遠見》雜誌曾發表過的文章重新彙編增補而成。另外還收錄了2000年衛生署《健康政策季刊》秋季試刊號發表的文章<三分鐘的門診 是全民期待的醫療嗎?>、兩篇演講稿<做一個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醫師>及<健保制度下的醫院經營者如何保障醫療品質>,與成大醫學院創院院長黃崑巖教授 <對照組>一文。

兩年前,黃達夫的《用心聆聽》引起醫學界的熱烈迴響;兩年後,他再次振筆疾呼,開出「正確的醫療才是最經濟的醫療」這張處方箋,希望國內的醫療環境更加健康,全民的健康也能獲得更大的保障!

黃達夫院長深知,要改善國內的醫療環境不是一蹴可幾的,他積極投入國內醫療環境及制度的改革上,加入教育部、國衛院與衛生署等重大醫療議題的規劃與委員會。在進行身教的同時,他也開始著手記述,希望能將正確的醫療觀念往外傳播,向下扎根。

在本書中,黃院長暢談好醫師該具備的條件、國內的健保制度如何走下去及如何提升醫療品質等議題。誠如黃院長所言:「如果這本書的出版,能影響一些年輕的醫學生、醫師及其他醫療界的工作人員,把國內醫療環境的改善,當做自己的責任,做為他們工作的一部份,我相信我們的明天就會更光明。」

推薦書訊

看得見的盲人 2012/10/22
7個故事讓你看見大腦心靈與視覺的奇妙世界

 知名鋼琴家莉莉安.卡立爾突然無法看譜,她的音樂人生就此戛然而止了嗎?

神經生物學家蘇看東西向來是平面的,年過半百,才看到讓她驚歎不已的「立體世界」。

藝術經紀人派翠西亞因腦部大出血而得了失語症,她如何與人溝通、活得多彩多姿?

產量豐富的名小說家安格中風後,一個字都看不懂,還是延續寫作生涯,並出版回憶錄。

薩克斯醫師也現身說法,細述罹患眼癌的心路歷程,以及右眼近乎失明帶給他的恐慌。

薩克斯醫師在這本新書講述好幾個動人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有的得了失語症無法言語,有的無法辨識臉孔,有的喪失三度空間感,有的失去正常視覺……儘管他們的知覺和生活能力出現嚴重缺損,依然努力調適,想辦法與人溝通,用一種新的方式生存下去。 

薩克斯探討一些非常弔詭的現象,例如有一些人視力沒問題,什麼東西都看得一清二楚,卻無法辨識自己孩子的臉孔。此外包括擁有「超視覺」的盲人和有「舌頭視覺」的人。薩克斯也觸及一些比較基本的問題:如視覺是如何形成的?我們是如何思考的?內在意象有什麼樣的重要性?為什麼人類與生俱來就有閱讀的潛力?

薩克斯透過這些故事,證明視覺、腦部、創造力和適應的複雜,但也展現了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們用別人的眼睛或心靈去努力想像,進而洞悉語言與溝通

TOP
Copyright © 醫療財團法人辜公亮基金會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台灣 台北市北投區立德路125號 電話:(02) 2897-0011 / (02) 660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