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治療成果

鼻咽癌

[ 最後編寫日期:2022/04/11 ]

蔡玉真醫師

鼻咽癌病人數在本院居第六位,以2007年為例,新病人數佔全國8.2%。

本院對鼻咽癌的治療自1990年即專注於同步放射及化學治療的研究。治療的過程是放射治療合併兩次同步化學治療及兩次放射後化學治療。當時我們的結果顯示,鼻咽癌病人在和信醫院治療的五年存活率是84%,比文獻可以找到的成績足足多了約20%。

在完成第一代的研究計劃以後,於1998年起即已著手第二代的研究計劃。為了配合強度調控放射線治療,則於2005年進行第三代的研究計劃。主要的改變為化學治療藥物強度及次數的改變。以前的化學治療為放射線治療中兩次,放射線治療後兩次。每次病人需住院六天五夜。現在為了減少因強度調控放射線治療造成之嘴唇口腔黏膜傷害,則將5-FU由五天改為三天。所以現在病人每次住院四天三夜。放射線治療中三次,放射線治療後三次。

第二期及第三期無危險因子的病人可能有過度治療的現象,研究的方向在減少治療的強度,以減少治療所引起的副作用;因此化學治療從六次化學治療減為三次化學治療。第二期及第三期有危險因子的病人,化學治療原則上維持六次不變; 第四期的病人則須要更長的化學治療以減少遠處轉移的機會;因此,除了六次化學治療不變外,需要再加半年的化學治療。

治療成果

1990-2007年間首次確定診斷為鼻咽癌,且之前未曾在院外進行相關治療者共1,382人,期別分佈及各期別五年存活率如表一、圖一;其中男性991人(71.7%),女性391人(28.3%),年齡中位數45歲(分佈11-86歲)。

 

與國內外資料的比較

本院病人追蹤至2008年底止,五年的整體存活率為75.9%。如與衛生署公佈台灣2002-2006年男性鼻咽癌五年存活率59.1%比較,本院同時期五年存活率為75.4% (表二)。

若與美國流行病監督及最終結果(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公佈之1999-2005年男性、女性鼻咽癌五年存活率56.9%、59.2%相比較,本院同時期五年存活率分別為75.6%、85.1%(表三)。

病人治療之後需要規則的門診追蹤,這些門診不一定都有安排影像的檢查,但是為什麼我們還是建議病人回來跟醫師談談有三個很重要的目的,一個是作鼻咽內視鏡或鏡檢,希望能早期發現局部的復發,即時進行適當的治療。第二是希望病人跟醫師有很好的溝通,病人有任何異常的症狀就必須提早進行必要的檢查而不是等到例行的時間再來做檢查,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目的是因為鼻咽癌的病人接受過放射治療之後有一些可能的副作用,在不同的時間可能會有不同的表現,定期追蹤才能適切的瞭解病人長期副作用的可能變化。

目前鼻咽癌團隊努力的方向有二大重點:

  1. 降低第四期病人的遠端轉移及局部復發機率。
  2. 加強治療中及治療後病人自我照顧的衛教;以減少因放、化療引起之副作用。

鼻咽癌的治癒率高,但長期副作用隨著時間而慢慢浮現,治療中及治療後遵循醫護人員之指導,努力執行自我照顧之病人可有效減輕副作用,但是追蹤中的病人只有極少數能實踐建議的保健措施(洗鼻子、張嘴、轉脖子運動及使用含氟牙膏),這也是我們必須持續努力的地方。   

年度報告下載

限於篇幅,網頁上的臨床治療成果我們著重於各癌別的成果資訊,省略了年度報告中部分文章與精彩相片,若您想一覽完整的2011年年度報告,歡迎您由此下載年度報告完整版本。

[ 序及導讀,PDF,4,375KB ]

乳癌,PDF,1,084KB ]

肺癌,PDF,1,381KB ]

結腸直腸癌,PDF,1,416KB ]

攝護腺癌,PDF,993KB ]

 

[ 肝癌,PDF,1,238KB ]

口腔及咽部癌,PDF,1,884KB ]

甲狀腺癌,PDF,730KB ]

子宮頸癌,PDF,761KB ]

 

鼻咽癌,PDF,636KB ]

胃癌,PDF,1,127KB ]

惡性淋巴瘤,PDF,789KB ]

食道癌,PDF,2,157KB ]

 

核心測量指標,PDF,5,074KB ]

TOP
Copyright © 醫療財團法人辜公亮基金會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台灣 台北市北投區立德路125號 電話:(02) 2897-0011 / (02) 6603-0011